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冯朝斌 《中州煤炭》2023,(5):150-155
废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矿山因开采形成采坑8处,周边高陡边坡分布了大量危岩体,当雨季出现时极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同时,废弃采坑和高陡边坡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采取边坡修整工程、场地平整工程、排水沟工程、垫渣和覆土工程、生物工程等修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矿山修复整治等,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矿区地貌景观,减轻了对土地及地下水资源破坏,改善了矿区及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恢复耕地16.46 hm2、草地3.37 hm2、林地1.63 hm2,缓解了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其引发的地质灾害一直是制约部分地区发展的瓶颈。以人口较为密集的河南省济源市玉川产业聚集区内的矿山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野外实地调查、综合研究等方法,总结了研究区内比较典型的地质环境问题,即露天采坑、渣堆、废弃石料厂、废弃石灰窑、废弃平硐、采空区、地面塌陷等,并且以比较典型的 NJ4′治理区为例,该区内发育地质灾害主要有露天采坑7个、渣堆7处、废弃石料厂4处、废弃石灰窑11座、废弃平硐12处、采空区3处、地面塌陷坑2处。采用“采空区浅部回填,深部地表设置警示牌+高陡边坡上部大坡比放坡回填至坡脚+采坑内挖高填低呈斜坡平整+截排水+道路+覆土植树+灌溉工程”的综合治理对策,为与该地区相似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修复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废弃矿区林草覆盖率,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研究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施工技术,分析了研究区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涉及图斑数14个,图斑总面积85.96 hm2。基于此,研究了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主要为坡顶或坡面上的悬挂岩块、松动岩石进行清除,边坡整理,清理危岩体和采坑回填。然后分析了各个工程的准备工作、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研究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刘鹏  张兴辉 《中州煤炭》2023,(1):39-44,51
针对以往矿山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采坑及矿渣堆等进行平整、复绿、稳固,通过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恢复项目区原生地貌景观,使其与周边原生地质环境相协调、美观,同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介绍了万安山周边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治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对地貌景观进行修整,对土地功能进行恢复,主要治理工程为采场整理与覆土工程+排水渠工程+道路工程+生物工程+人文景观工程+取土场工程+标志碑工程。研究对保护该地区自然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老虎垅露天石灰岩矿北侧遗留一组高陡边坡,对周边人民生产、生活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老虎垅石灰岩矿北侧高陡边坡稳定性及地质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适宜的治理方案进行治理。治理方案包括对高陡边坡进行削坡放坡、清坡等手段,消除安全隐患,修整地形地势;然后进行覆土种草复绿,恢复生态环境景观,综合利用治理区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针对矿山开采导致的山体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凤山石灰岩矿矿区中3个终采边坡地质环境实际情况,分析了采坡面地层岩性、坡度和坡面松散程度以及开采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坡面治理、植被恢复等工程措施对其进行生态性治理.经过恢复治理后的3个终采边坡坡面生态恢复治理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皖南某石灰岩废弃矿山现存的地质环境问题,系统阐述了生态修复工程的治理措施,确定了以削坡降坡工程为基础,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后,开展后续挂网喷播及绿化工程,分析绿化工程施工要点,并辅以必要的养护工程。最终达到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目的。本文以边坡挂网喷播及植树绿化工程作为研究重点,在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后,进行经验总结,为皖南区域同类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方案,详细阐述分析了石灰岩采矿后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技术,并以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景区周边废弃石灰岩矿山为例,分析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及当地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加筋土反包分台阶回填+草籽麻袋护坡、废弃土地整修及复垦绿化、边坡整修+坡面排水+平台与坡面绿化、修建道路+路边排水渠"等工程措施,消除了地质灾害对药王山景区游人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威胁,确保了景区安全运营,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景区周边面貌,优化、美化了景区生态和旅游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著,为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留下了宝贵经验,也可为同类石灰岩矿区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欧哲  王铁  杨家富  罗国庆 《金属矿山》2017,46(7):178-185
未及时治理的废弃矿山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水土流失、视觉污染等问题,其中,边坡岩质破碎的石灰石废弃矿山是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难点之一。以安徽省繁昌县“三线三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为依托,选取具有典型的破碎岩质边坡的石灰石废弃矿山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已有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边坡较陡,坡面岩石风化、破碎严重,节理、裂隙发育的工程地质特征,以及边坡植被资源和地貌景观破坏造成视觉污染和地质灾害的现状,对相应的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双网结合”护坡、截排水、改良型喷混植生护坡等技术对废弃矿山进行了地质环境治理,并及时对初步治理成果进行了养护管理和动态监测。实践表明:所提技术方案的成功应用使得边坡已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且处于稳定状态,坡面植被根基扎实且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了稳定的植物群落和良好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张志兴  高远方 《中州煤炭》2023,(1):72-78,87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及土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北冶镇裴岭村陈庄铝土矿为例,分析了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高陡边坡和采坑,提出了2套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比选方案,并根据施工难度、工程量方面、对周边原生环境的保护和对附近居民影响等方面,选择方案1。依据研究区的地形地貌条件,此次治理研究区分项工程主要有挖填方工程、覆土及平整工程、田埂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和监测工程。研究最大程度改善矿山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项目区及周边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塔山废弃矿山位于徐淮陆表海盆地,属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建造区,矿山开采年代较早,且不规范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可能造成崩塌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造成了原有山体生态景观和地貌形态的严重破坏。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将该矿区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区块,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展爆破挖削方、机械挖削方、场地平整、修筑挡土墙、修筑排水沟、边坡及平台植被复绿等治理措施,以达到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目的。经过废弃露采矿山经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王让  崔朋涛  尚佳楠 《中州煤炭》2022,(2):35-40,46
燕山山脉作为京津翼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战略意义重大。滦平县宝财铁矿的无序开采,矿区内采坑、残丘遍布,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干旱季节,扬尘四起,已经构成沙尘暴及雾霾物质来源,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现场调查评估,矿区内现存3处露天采场、2处残丘堆积、2处工业场地及矿区道路,总占地面积为111 114 m2,存在极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和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损毁问题,生态修复已刻不容缓。故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工程手段,对遗留的采坑、高陡边坡、弃渣堆积、植被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治理和修复,最大限度地对露天采场、料堆、矿区道路进行综合整治,治理后形成较大面积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共恢复坡面绿化面积184 221 m2。  相似文献   

13.
以桐柏县城郊乡方家寨片石厂大理岩矿为例,分析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区地质景观严重破坏,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采石均为露天开采,石沫乱放,滥采乱挖,造成了土地压占破坏、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等资源毁损严重。基于此,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矿区划分为采坑治理区,高陡边坡治理区、石沫渣土治理区,采坑治理区主要包括坑底平整、覆土和生物绿化,高陡边坡治理区主要考虑治理总体布局,并结合原始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整治,布置包括残山开挖与边坡整理、覆土绿化和砌筑挡土墙等,2处石沫渣土堆治理区主要采取清运进行整治,其中西南部渣土堆和南部边坡上的弃土可作为本次治理的覆土土源。研究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环境效益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姚杰 《中州煤炭》2022,(2):47-53
通过对贺州市同乐石灰岩矿现状调查,矿区面积为24.15 hm2,矿山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露天台阶式开采方式,开采边坡总高度达140 m,总计损毁土地面积为24.80 hm2,使矿山地质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地质环境影响总面积为122.12 hm2。根据采场边坡、堆料场边坡、岩溶塌陷等易发地质灾害现象,以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程度、水土污染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为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的工程手段,利用采场边坡削整、采场底部开挖排水沟、表土场周边砌筑挡土墙、植被恢复等措施,以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已损毁的土地资源,提升历史遗留矿山与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的和谐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区内采坑错落分布,废弃矿渣随意堆放,压占损毁土地资源。勘查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坑和废弃矿渣堆)、矿山地质灾害(崩塌危岩体、滑坡)、土地资源损毁及含水层破坏等。研究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治理技术,采用边坡整理、平整场地、挡土墙、覆土工程、道路工程、防护工程、生物绿化工程等措施,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了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肃北县敖包沟金矿区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为了切实保护和利用各类矿产资源、减少矿业活动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肃北县敖包沟金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野外实地调查、综合研究等方法,对矿山的开采规模、范围、工程等级、工程布置及矿山开采方式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易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对地表土地的占压和破坏。针对具体问题,通过危岩清理,平硐口采取支护、设立挡石墙、斜井回填、弃渣平复等工程手段,以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达到对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7.
卫辉市米山洞灰岩矿为资源整合矿山,经过以往长期开采,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米山洞灰岩矿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等,含水层破坏影响较轻。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将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危岩体清除、防护及警示工程、场地平整、废渣回填及覆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及修筑排水沟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根据邓州市宏佳石料场石灰岩矿2019年度治理区采坑概况,治理区分为2块,按照CK1、CK2进行治理。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技术,主要分为危岩清理工程,坑底整平及边坡修整工程,覆渣、覆土工程,挡土墙,截、排水沟工程等防治技术,分析了露天采坑恢复治理主要设计工作量。该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矿区地质环境,履行矿山业主主体责任,对研究范围内的21个图斑进行治理,分为10个治理区进行统一治理。分析了1号、2号治理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并对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进行治理修复,通过拆除工程、危岩清理工程、坑底整平及边坡修整工程、覆土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工程手段,基本消除治理区内因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与地质灾害隐患等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最大限度地修复了因矿山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实现了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