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同步法合成一系列氰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E/PMMA)体系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含量对CE/PMMA-IPN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E/PMMA-IPN体系的性能比单一树脂的优异,但其工艺条件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3.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碳酸亚丙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聚合物(PPCPU/PMMA IPN),调节IPN中两组分配比制备出多种高聚物合金.用DSC、TEM对IPN的研究结果表明,PPCPU/PMMA IPN的两组分是互不相容的,同时对各种组成比的IPN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用SEM对断面进行了观察解释.实验结果发现,IPN的密度大于相应体系体积加和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聚环氧氯丙烷(PECH)、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三甲醇丙烷(TMP)组成网络Ⅰ,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组成网络Ⅱ,制成了一组 IPN 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动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损耗谱表明:这组 IPN 的阻尼因子 tanδ在很宽的温度范围有较高的值。文中详细讨论了聚合反应条件、网络组成、交联度对阻尼因子以及相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相行为与断裂拉伸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PU/EPIPN,由DSC,TMT和动态粘弹仪研究表明,IPN在高温区存在的单一玻璃化转变温度Tg,IPN的的相行为与其断裂伸强度的相关,并确认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增强了IPN的互穿效应。  相似文献   

7.
戴萍 《功能材料》2007,38(A10):3913-3915
采用同步聚合的方法,制备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DMS/PMAIPNs),并用动态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复合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复合体系中PMA用量与交联剂TEOS用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损耗峰都先增加随后下降,在PMA/PDMS=100:100,TEOS为2%PDMS时,阻尼值(tanδ)达到最大,为0.65,tanδ〉0.3的温度范围拓宽了9℃。Tanδ〉0.3的温度范围拓宽至5~51℃。对不同PMA/PDMS组分比例复合体系的SEM分析表明,对于PDMS/PMA=100:100的复合体系,PDMS与PMA呈部分双相连续的特征。所研制出的材料可用于室温区域的阻尼减震。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一类新型的各含对硝基苯偶氮苯胺发色团的聚氨酯和环氧树脂的互穿网络型二阶非线性光学聚合物。用程序升温及升压电晕极化法可制得有良好光学质量的极化膜。DSC曲线显示该互穿网络聚合物有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一维刚性取向气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该极化膜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其二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可达10^-7esu量级,发色团有优异的取向稳定性,其序参数在100℃仍可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9.
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碳酸亚丙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聚合物(PPCPU/PMMA IPN),调节IPN中两组分配比制备出多种高聚物合金。用DSC、TEM对IPN的研究结果表明,PPCPU/PMMA IPN的两组分是互不相容的。同时对各种组成比的IPN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用SEM对断面进行了观察解释。实验结果发现,IPN的密度大于相应体系体积加和值。  相似文献   

10.
不饱和聚酯/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基玻璃纤维增强 …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以不饱和聚酯/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为基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动态热机械性能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加入5%-10%的聚氨酯,使基质形成互秀利于提高由此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相行为与粘接剪切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EP IPNs,由DCS、TMA和DDV研究表明,IPNs在高温区存在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IPNs的相行为与其粘接剪切强度相关,并确认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增强了IPNs的互穿效应。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新的梯度组分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梯度因子和梯度层数控制梯度组分的分布,并用逐层浇铸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种类的EP/PU梯度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材料,对其弯曲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比情况下,梯度IPNs的弯曲性能低于普通IPNs,并且梯度层数越多,梯度因子越大,弯曲性能越低,越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尽管弯曲性能有所降低,梯度IPNs的抗冲击性能要优于普通IPNs。  相似文献   

13.
端羟基丁二烯型聚氨酯/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同步法合成的端羟基聚丁二烯型聚氨酯/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PU(HTPB)/PS_t-IPN〕的形态结构、热转变行为和力学性能。电镜结果表明:该类 IPN 形成既二相分离又各自连续的相结构,当 PU(HTPB)/PS_t 组成比为25/75时,体系发生相转变;组成比为50/50左右时,形成的聚苯乙烯分散相区域尺寸较小。增加每一相的交联程度,均可提高二相的互穿能力,所有 IPN 都呈现出独特的细胞状结构形态,文中根据聚氨酯首先形成的事实,提出了该结构的形成机理。T_(?)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移动将受到 IPN 自身诸因素的制约。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 IPN 中 PU(HTPB)含量增加,材料的刚性下降,而断裂伸长则出现由增加到下降的过程,在组成比为60/40左右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制备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2000)和环氧树脂(E-20)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高环氧树脂含量的聚氨酯(PU)/环氧树脂(EP)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通过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LIPN已形成,乳液乳胶粒子为非核壳结构,EP和PU两种组分完全互容且在分子尺度互穿。改性PU的耐溶剂性大幅提高,表现出明显的互穿协同效应。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PU涂层应用于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和环氧树脂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氨酯(PU)/环氧树脂(EP)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红外分析表明,样品中PU与EP各自的交联网络均已形成,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化学键的结合;用TEM和粒度分析仪观察样品的乳胶粒子形貌和尺寸大小,样品未呈现核壳结构,且与PU乳液空白样品的乳胶粒子形貌和尺寸基本一致。动态力学分析表明样品中两种组分在分子尺度互穿。力学性能分析表明二者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将植物油(蓖麻油、棉籽油)进行环氧化反应得到环氧植物油;将桐油与顺丁烯二酸酐作用得到桐油酸酐;植物油或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桐油酸酐)与聚氨酯预聚物(PUP)及其扩链剂等混合固化,合成了一系列植物油聚合物/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经动态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该类聚合物共混物体系组分间的相容性好,在动态力学谱上一般只有1个较宽的峰,tgδ值持续大于0.3的温域宽度在90℃左右,有的超过100℃,大大加宽了相应植物油交联共聚物或聚氨酯的阻尼温域。这类互穿聚合物网络是一类以植物油为主要原料、制备成本低、方法新、阻尼性能优良的新型阻尼材料。文中还对组成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聚氨酯(PU)为组分I,乙烯工酯树脂(VER)为组分Ⅱ,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IPN)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显微镜观察了PU/VER-IPN的微观形态,用调制DSC(M-DSC^TM)动态力学分析方法(DMA)研究了IPN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网络与VER网络形成了多相微区结构,在界面处互穿和缠结,形成类似胞状的结构,PU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互穿网络聚合物IPN的分类,重点讨论了聚氨酯基IPN的研究进展,并对聚氨酯互穿网络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是一种无溶剂型的环保材料,传统聚氨酯以聚酯类与聚醚类多元醇为主[1],而这两种软段合成的聚氨酯的耐水性能与力学性能等有待提高[2][3]。聚碳酸亚丙酯二醇拥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与耐水解能力。本研究采用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CD-2000)为软段[4]合成聚氨酯(WPU)。在此基础上,使用互穿网络技术,制备聚氨酯与聚丙烯酸酯的乳液互穿网络聚合物[5](PU/EP LIPN)。本实验主要探究了聚氨酯与环氧树脂的乳液能否形成互穿网络聚合物;不同环氧树脂固化剂添加方式对PU/EP LIPN的影响;不同量的后扩链[6]和固化剂加入量对PU/EP LIPN的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中的环氧树脂已经固化,成功建立了互穿网络结构;使用环氧树脂聚合物对聚氨酯进行改性之后,断裂伸长率明显下降,耐水性提高;在0.5后扩链系数时,乳液胶膜拥有较好的成膜性能,力学强度;耐水性随后扩链系数的变大先增强后减弱。  相似文献   

20.
采用FT-IR法研究了增塑同步互穿网络PU/PGMA的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体系、引发剂浓度、不同组分比等因素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得到PU和PGMA反应均为二级动力学反应,且PU与PGMA的反应由于体系粘度的变化,存在着相互作用,PU反应受PGMA的快速反应的影响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