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词艺术世界涉及日暮意象的作品比例较高,多寄予悲愁情怀,贯穿着暮愁主题。其原因起于人与自然物候的感应和体悟,包含着崇拜太阳的宗教理想与感伤时空短暂生命脆弱的文化心态,构成艺术世界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呈现出伤别、乡愁、闺怨、怨弃和悲亡等多种形态,积淀着中华民族文人千古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东台发绣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价值困境与生存危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考察,分析东台发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提出缓解其生存困境的策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发绣艺术的创造者和接受者角度,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其传承、发扬和利用;以文化产业化发展思路为东台发绣注入新鲜活力,走出一条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促进的艺术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杜威先生认为审美即经验。幼儿艺术教育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最早接触到的艺术形式,对儿童思维力和创新想象力、审美力的提升和真善美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此观照杜威美育理念,探讨如何促进学前专业的大学生审美经验及文化传统的积累,强化审美教育,涵养"艺术之心",让美育理念渗透的途径多元化、多渠道,贯穿整个幼教的游戏活动及保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边城》中,沈从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水汽氤氲的世界。水在中国具有原型意味,沈从文从水与孤独、水与忧伤、水与生命三个方面借用了"水"意象的传统资源,来构筑他的艺术世界和传达他的审美理念。"水"成了作者认识世界、礼赞自然和思索生命的载体,是其作品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层剖析了审美、鉴赏或欣赏的心理和思维活动,强调在艺术的世界,人的情感和经验以及利用艺术的审美的方式进行判断的重要性。在对待艺术的方式上,尤其是动用了的心智和情感的程度,鉴赏者或欣赏者与艺术创作者应该是一样的。所以,艺术鉴赏或欣赏课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应该摆脱流俗的形式,而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国现代设计应立足本土文化,认为现代设计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并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养料,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再现,现代设计应加强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我国目前审美文化和艺术社会化的基本状况,评述了我国目前艺术社会化的主要方式。认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艺术的社会化形式多种多样,但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西方绘画,由于受世界各民族、各国家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化传统和艺术观念、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中、西方绘画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我国目前审美文化和艺术社会化的基本状况,评述了我国目前艺术社会化的主要方式.认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艺术的社会化形式多种多样,但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的"地景艺术"把人对自然景观的介入行为及干预方式纳入艺术审美的范畴;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都市景观艺术与审美形态中,更多地显现出生态意识及绿色美学的包容性和理性美的特征.这一方面显现出对于自然美的回归,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当代社会生存经验及环境伦理意识在审美文化中的突现.因而,从特定的视角来看,风景艺术的审美形态及其观念演变的历程,既是艺术生产者自我情感与审美经验的作用过程,也是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态及个人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女红作为传统服饰手工艺在现代服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刺绣、结艺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民间剪纸艺术图形的象征意义及其造型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文化底蕴。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真实、乐观、向上,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生活情趣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设计符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这一新媒介已遍及全球,设计符号的特性也将随之变化,网络设计符号将通过强化其表现性、营造丰富的视知觉感受;对民族文化进行纵向整合和对全球文化进行横向整合,创造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其交互性优势,表达独特的虚拟生活体验。进而达到艺术与科学的“完整”,以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平绣艺术从宋画绣到顾绣,到清代以苏绣为首的中国四大名绣,再到清末出现的仿真绣的风格演变,探寻了造成不同时期平绣风格不同的原因,以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刺绣艺术的保存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城市空间中的公共精神,较多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公共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艺术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城市生活。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都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谈论公共艺术与实践及其载体这个当代问题。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艺术的要义抑或灵魂了。那么什么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其实就是生活在此城市市民文化的内在表现。对市民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联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公共艺术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分析法、实物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分别对数据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领域的应用以及中原传统刺绣的现代传承价值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原传统刺绣的传承现状做问卷调查并完成数据整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构建中原传统刺绣传承专题数据库,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实现对中原传统刺绣传承的积极关注、系统记录和有效利用,为今后中原传统刺绣的发展研究提供更详实的数字信息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17.
作品《米》中的主人公五龙是一个性格复杂多变的人,作者对他的笑有特别的描写。五龙在故事里中共笑了70回,笑这个动作对于塑造五龙的性格特征,笔者认为有很大的作用。五龙是逃亡和还乡主题第一次结合的产物,从他的逃亡——复仇——毁灭——还乡的生存心态和生命际遇中最有特点的就是他自嘲、淡淡的、含义不明的、无可奈何的笑,因为他们在描写五龙时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所以笔者就五龙的这四段人生历程中的四种独特的笑为对象运用了文艺学的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在笑的背后潜藏着的五龙的人物性格。然后以他的这些笑都是因何而发,对应的是他的什么性格,说明了什么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的结果总结出对五龙这个人物性格多样复杂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剃发后更名"个山",又号"雪个",乃明之遗民.虽以"疯"全身远祸,但能独持刚节,始终不与清廷合作,其家国之痛一泄于诗、书、画,建立起所谓的"八大精神",即中国文人的艺术精神和艺术人格.本文试从八大山人身世人手,探讨其艺术、人生及二者之渊源.  相似文献   

19.
二人转中所反映的东北地区民间饮食习俗不仅多姿多彩,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历史特征。米、面结合的主食,朴实粗犷、原汁原味的肴馔,别具特色的小吃,彰显东北地域性格的酒饮,这种多元而独特的饮食风格在二人转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作为东北地区原生态艺术代表的二人转,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