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00M超高强度钢板条马氏体的晶体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衍射和晶体学测量证实,300M超高强度钢板条马氏体的惯习面为{335}_A型,与奥氏体的位向关系偏离K-S关系2.5°,为G—T关系,相邻板条间绕其公共面{110}_M法线相对旋转约60°,形成板条间不同的位向关系,包括近似{112}_M孪晶关系。  相似文献   

2.
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充氢时形成的氢致马氏体和氢化物可使合金的KIC明显下降,相对损失高达96%,但其氢致马氏体对KIC相对损失的贡献仅约1.8%,而且不随氢浓度而改变.因此氢致KIC下降几乎全部归因于氢化物.氢化物引起的相对损失ΔKIC^TiNiH/KIC和氢化物的含量(质量分数,%)WTiNiH有关,即ΔKIC^TiNiH/KIC(%)=93(1-eWTiNiH/9.5).当充氢电流i≥15mA/cm^2时,在氢化物处能产生微裂纹,但微裂纹不会使断裂韧性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3.
用扫瞄电镜在拉伸试样断口心部,测量了BHW60钢在20,-60,-100和-140℃下的临界空穴扩张比R_e/R_o,研究了它与宏观断裂韧性V_GC的关系以及热处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温度下R_e/R_o的测量值大致遵循正态概率分布;(2)R_e/R_o随着温度降低直线减小; (3)R_e/R_o与V_GC的关系为V_GC=Cln(R_e/R_o),其中C≈3.5,与R—T空穴扩张模型符合得较好,H与温度和热处理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4.
由裂纹顶端应变开裂判据ε_(max)=ε_c可知,裂纹体、切口体和光滑体的开裂判据应是一致的,故三种试样所测得的断裂韧性之间必有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对广义缺口顶端应变场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运用松弛滑移的概念,得到裂纹和切口张开位移δ之表达式。同时,在探讨裂纹当量曲率半径ρ_f物理本质的基础上,得到ρ_f与材料中的夹杂物或第二相质点的平均间距λ大致相等的经验关系。从而得到切口断裂韧性与裂纹断裂韧性之间的换算关系:((δ_c)_f)/(δ_c)_n=((δ_(pc))_f)/((δ_(pc))_n)=((δ_(ec)~*)_f)/((δ_(ec)~*)_n)=(ρ_f/ρ_n)~(1/2)=(λ/ρ_n)~(1/2)并通过实验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等温淬火高硅铸钢的断裂韧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祥  李言祥  符寒光 《金属学报》2005,41(10):1061-1065
研究了在不同等温淬火温度热处理后高硅铸钢的显微组织与残余奥氏体量和材料断裂韧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等温淬火温度范围内,随着等温温度的提高,高硅铸钢中残余奥氏体的量逐渐增加,残余奥氏体含碳量随等温温度的变化也有同样的规律.高硅铸钢的断裂韧性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在360—385℃范围内等温时,断裂韧性达到一个最大值(63MPa·m~(1/2)),然后下降.当高硅铸钢的残余奥氏体量在30%—35%之间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6.
何毅  刘凯  杨柯 《金属学报》2003,39(4):381-386
研究了在1083—1483K温度范围内,固溶温度对超纯净18Ni(350)马氏体时效钢断裂韧性(KIC)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TEM)研究了马氏体时效钢微观组织的变化,结合相变曲线和断口扫描电镜(SEM)观察,探讨了固溶温度对断裂韧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超纯净马氏体时效钢的断裂韧性(KIC)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或再结晶晶粒尺寸的长大而增加,不存在常见的Ti(C,N)在晶界偏聚而引起的“热脆”现象.固溶态马氏体时效钢由单一的马氏体板条组成,其形貌、间距以及位错密度不受固溶温度的影响.在时效过程中,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或再结晶晶粒的粗化,Ni3(Mo,Ti)等时效析出相在晶界或板条界的偏聚程度逐渐加重并导致基体软化,合金元素Ni,Mo的富集诱发了逆转变奥氏体形成.这使裂纹尖端易于钝化而表现出韧窝状穿晶断裂和保持较高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7.
地震下的钢结构梁柱节点的脆断与梁柱节点形式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国内典型的梁柱节点,用有限元的方法模拟计算结构在受弯载荷下应力分布情况。对几种不同形式的典型梁-柱连接进行了分析,包括基本结构形式和各种加强类型。其结果经过断理解力学分析,来确定在不同情况下考虑不同应力状态和缺陷尺寸的母材和焊缝所用的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8.
朱健  葛庆麟 《金属学报》1983,19(1):65-149
本文应用电镜薄膜技术,观察30CrMnSiNi2A超高强度钢在淬火与回火过程中马氏体的精细结构,发现此钢淬火后存在位错型和孪晶型两类马氏体。低温回火的断裂韧性值,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分解产物的性质和形态,而与挛晶马氏体是否存在无关。均匀分布的χ-Fe_2C的消失以及脆性的Fe_3C相的择优偏析,导致400℃退火钢的严重脆化。550℃回火后出现高温回火脆性,除了合金元素和合金碳化物在晶界富集外,晶内的微细沉淀相对滑动位错的钉扎,都对它的断裂韧性下降有贡献。回火温度进一步升高,沉淀相球化,基体回复,使断裂韧性再次上升。  相似文献   

9.
The morphology and substructure of martensites in 7CrS(?)MnMoV steel were observed underoptical or electron microscope,and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with its morphology was alsoanalysed.In the normally quenched steel three types of martensites are found,including thewide lath one of dislocation substructure formed preferentially along grain boundaries,thethinner inner laths and the twinning martensite plate in interior of grain.Therefore,an at-tempt was made to substitute lower bainite,formed by short-term isothermal quenching.forintergranular martensite,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orphology would be very influential to thest(?)ength-toughness of the steel.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金相及电子显微分析研究了7CrSiMnMoV钢的马氏体形态及亚结构,并对不同形态的马氏体转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该钢冷却产生的马氏体有三种类型,包括晶界上优先产生的具有位错亚结构的宽大板条马氏体,晶内较细小的板条马氏体以及内部少量的孪晶马氏体片。基于上述结果,本工作试用短时等温淬火形成的下贝氏体来代替晶界马氏体,证明晶界组织形态对材料的强韧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