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贝氏体钢彩色金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中碳低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金相-化学腐蚀法研究经普通淬火、等温淬火和正火处理试样的组织。利用金相显微镜的图像处理系统计算出贝氏体组织的体积分数,用XRD方法测试出残留奥氏体的含量,最后得出马氏体含量。结果表明,利用彩色金相技术定量分析贝氏体钢的多相组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类新型系列贝氏体钢,研究了其组织和耐磨性,试验表明,在低碳范围几乎可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随含碳量增加,贝氏体量减少,形态也发生变化,同时马氏体量增多。“C”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钢具有高的贝氏体淬透性,可在较大截面上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成分和空冷时可得到近半贝氏体和半马氏体的组织,比目前使用的几种典型耐磨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粒状贝氏体的回火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准贝氏体钢闪光对焊的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巨强  康沫狂 《焊接》2001,(6):28-31
研究了新型准贝氏体钢制造的矿用圆环链闪光对焊焊缝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闪光对焊后中频感应淬火、回火热处理后,准贝氏体钢焊缝组织为低碳马氏体和准贝氏体组织,焊缝强度损失小、韧性高,准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闪光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和硬度法测定了自行研制的新型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曲线,观察了不同冷速下的室温组织,分析了显微硬度,讨论了不同合金元素的作用.结果表明,新型贝氏体钢的贝氏体转变起始温度明显降低,约400℃.冷速在0.011~1℃/s时,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硬度达到445~560 HV5,冷速>1℃/s时,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硬度达610~630 HV5.由于合金元素的作用,新型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在空冷状态下即可获得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线分析法测定了55SiMnMo钢上贝残奥,结果是35.4±1.8(体积%),并对测量技术和测量精确度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20CrMnTi钢粒状贝氏体及粒状组织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对自行设计的低碳低合金贝氏体钢20Mn2WNbB奥氏体化的不同冷却速度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这种钢在(20-2000)℃/min冷却速度范围内处理后,都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良好的塑性,延性配合,而冲击韧工只在较大冷却速度下具有峰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金相分析、性能和热处理试验 ,研究了铁道道岔用 AB-2贝氏体钢的组织形态对冲击韧性的影响。本文提出 ,保证 AB-2钢最佳性能的组织状态应为上贝氏体 +极少量粒状贝氏体 ,并相应采用2 70~ 3 70℃等温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超细组织空冷贝氏体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3种空冷贝氏体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微合金变质处理可细化奥氏体晶粒和显微组织;调整微合金含量和种类,可增加钢中碳化物数量、种类和弥散度,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经多元微合金变质处理,组织更为细小均匀,变为超细组织。所研制的贝氏体钢具有制作产品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特点,制作的板锤在现场使用证明,比原来使用的高锰钢板锤耐磨性提高两倍。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Recently,superplasticitywasfoundinlargegrainedFe3AlandFeAlalloyswithgrainsizesof100~600μminourlaboratory[1,2].Itwasshown[3,4]thatlargegrainedFe3AlandFeAlalloysexhibitedalldeformationcharacteristicsofconventionalfinegrainsizesuperplas…  相似文献   

12.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DURING COMBUSTION SYNTHESIS OF TiC-Fe CERMET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INTRODUCTIONSinceitwasdiscoveredin1967,thecombustionsynthesishasbeenusedforsynthesizingavarietyofcompoundsandcomposites,egT...  相似文献   

13.
Si和Mn对钢中贝氏体形态和转变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六种Fe-C-Si、Fe-C-Mn及Fe-C-Si-Mn合金的贝氏体(α_b)形态和微观亚结构,结果表明α_b的形态与Si,Mn类拖曳作用有密切关系,由计算得出的相变体积自由能差△G_v可粗略地估算出贝氏体相变的理论孕育时间τ,与TTT曲线上实测孕育时间比较,表明Fe-C-Mn及FE—C—Si—Mn的τ值基本上不取决于△G_v。的大小,用SIMS+EDS与二次离子谱仪(SIMS)测出F-C-Si-Mn中Mn在原奥氏体晶界上偏聚,从而抑制了β_b在该处形核,本文还讨论了Si,Mn共存时对相变动力学的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SEM观察、聚焦离子束(FIB)微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对比研究了直角型和线型Cu/Sn-58Bi/Cu微焊点在高电流密度下(1.5×10~4A/cm~2)的电迁移行为,从原子扩散距离和微区域电阻变化及阴阳极物相变化的角度研究了焊点结构变化对电迁移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2种焊点通电112和224 h后均发生了Bi向阳极迁移并聚集及Sn在阴极富集的现象;直角型焊点阳极由于Bi聚集后膨胀而产生压应力进而导致小丘状凸起和微裂纹出现,而阴极存在拉应力引发凹陷和微裂纹,且沿界面呈非均匀变化.微区组织分析表明,电迁移作用下焊点内部Bi原子的扩散速度大于Sn原子的扩散速度.观察分析和模拟结果还表明,具有结构不均匀性的直角型焊点中电子流易向电阻较小区域聚集而产生电流拥挤效应,这是引起直角型焊点电迁移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陈黄浦 《金属学报》1992,28(5):40-43
研究了粒状贝氏体组织的形变历史、断裂过程与组织内部应力分布关系,结果表明粒状贝氏体组织的主要断裂机制为微孔洞形成、长大和连接,尽管早期的变形历史中就产生了微裂纹,但在随后的形变过程中,由于组织变形微裂纹沿拉伸方向排列,使其不可能成为重要的断裂方式,粒状贝氏体组织在形变过程中应变硬化速率存在一个极小值,在此前后的变形历史和断裂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微观断裂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TEM analysis of substructures of lower bainite in two steels containing Si,thelattice invariant shear elements were determined and a plastic accommodation double-shearmodel of phenomenological crystallography was proposed.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boutcrystallography given by the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steels tested.  相似文献   

17.
Relationship among deformation history,fracture process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granularbainite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main process of fracture of granular bainite is the forma-tion.growth and coalescence of the microvoids.Even though the microcracks have formed atthe earlier stage of deformation,they are not fateful for fracture because in the successivedeformation stage the microcracks change their orientation toward the tensile axis.Thestrain hardening rate of granular bainite has a minimal value during the deformation process.Before and after the strain of the minimal value,the material shows different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microfracture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8.
胡静  林栋樑  王燕 《金属学报》2009,45(6):652-656
采用EBSD分析了1075℃和初始应变速率为8.75×10-4 s-1条件下大晶粒NiAl合金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与重位点阵 (CSL) 特征晶界分布. 变形前大晶粒NiAl合金以大角度晶界为主, 小角度晶界比例极低. 在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 取向差5°以下的小角度晶界不断产生. 随变形量的增大, 新形成的小角度晶界取向差增加, 转变为取向差较大的6°---15°小角度晶界, 进而转变为15°以上的大角度晶界. 小角度晶界的产生速率与转变为大角度晶界的速率趋向动态平衡. 小角度晶界向较大角度晶界不断转变导致晶粒显著细化. CSL特征晶界分析表明, 大晶粒NiAl合金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 CSL晶界分布发生改变, 将对合金室温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下贝氏体亚结构及晶体学分析SCI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透射电镜对两种含Si钢下贝氏体亚结构的分析,确定相变非均匀切变元素,建立了塑性协调双切变理论晶体学模型。该模型给出的晶体学理论值与两种试验用钢实验值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低碳合金钢奥氏体在连续冷却或等温转变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形态和转变机理。结果表明在中温贝氏体区得到“粒状贝氏体”组织,在先共析转变区得到“粒状组织”。两者都有“铁素体基体+小岛”形貌。但前者有表面浮凸现象,铁素体呈长条状,与母相维持K-S关系,惯习面为{111}_γ,小岛也多星长条状平行排列。后者无表面浮凸,铁素体呈无规则形状,与母相无严格位向关系,小岛亦呈无规则排列。然而这两种组织都是由扩散型相变机制形成的。最后,提出了形成这两种组织的相变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