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功能相似原理构成系统的仿真模型,按基本模块和辅助模块给出可以任意组合的仿真算法,能满足11阶以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和校正设计等多方面需要。 相似文献
2.
3.
多媒体技术在仿真培训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化工过程仿真培训系统的结构体系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并设计了与培训系统连接的多媒体控制数据接口。 相似文献
4.
5.
设计了一种用于焊接过程仿真的三维实体模型的构造方法,采用Open GL图形技术进行三维模型的设计与显示,该模型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来定义各种运动状态,并可保存为焊接动作的动画文件.通过用此模型仿真,可实现方案优选,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7.
8.
针对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建模与仿真的复杂性,提出了采用传递函数建模和运用Matlab的S-function相结合的综合仿真方法.通过对弹性水锤波动方程中流量符号的处理,推导出适合大、小波动工况的引水系统S域表达式,并运用Matlab的S-function加以实现.在大波动时,将水轮发电机组用线性插值的S-function代替.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十分有效和可靠. 相似文献
9.
智能控制系统的s^—函数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TLAB和SIMULINK软件包提供了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图形绘制、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集成环境,但对于较复杂的控制规律的仿真往往无法直接应用SIMULINK进行。引入s-函数将MATLAB与SIMULINK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实现了带自适应参数校正单元的智能PID控制系统的仿真。 相似文献
10.
基于GCS控制系统设计了地铁屏蔽门仿真系统,通过相应的系统组态软件和监控软件,实现了屏蔽门控制系统的控制和监视功能.该仿真系统可模拟屏蔽门系统的各类故障,实现了3种运行模式下的各项操作,满足了科研和教学实训等要求,有助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按响应曲线搜寻优化参数的方法,着重讨论了在寻优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柴油机电子调速器系统各部件模型,并以泰山-25柴油机及其控制系统为仿真基础,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给出各部件模型的控制过程及结构组成图;对评定电子调速器系统性能好坏的突卸负载进行了仿真.通过系统仿真的Bode和Step图分析表明:所设计的电子调速器系统性能稳定、可靠,且其模型是合理和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利用Ziegler-Nichols整定法确定了燃料控制系统、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空气流量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的参数,并建立了燃烧过程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燃料流量、空气流量受chip信号干扰时,系统控制的蒸汽压力最大超调量为0.36%,响应时间为46.5 s,系统的稳定程度和响应速度都比较好.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为燃烧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评估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仿真系统的操作过程考核软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目前仿真系统过程考核功能的不足,给出仿真系统中的过程考核功能原理,并详细介绍在STAR-90仿真支撑系统下实现过程曲线考核功能的过程和使用考核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程武山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14(1):21-27
介绍了系统数字仿真和实现手段 ,较好地解决了先进的集散系统与国产一、二次部件 ,先进的控制方式与老企业的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未来作战的需要,对指挥控制系统进行综合集成势在必行,而研究建模仿真技术在指挥控制系统综合集成中的运用对于提高系统集成的整体效率和降低系统集成中的消耗毫无疑问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指挥控制系统的集成需求、现有集成方法的弊端和建模仿真技术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现场总线—自控系统的一项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及其国际标准,阐述现场总线系统FCS与传统的分布式系统DCS、IT计算机网络的区别,并简单介绍现场总线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童明叔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1998,20(2):6-10
在采样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中,由于某种特殊要求,有时希望改变其采样周期。与此同时,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也应发生相应变化,以保证仿真模型与原系统模型等价。本文对D(Z)中含有共轭复数零点,或负实数零点时,如何确定数字控制器的相应脉冲传递函数D(Z)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法,通过实例对三种不同情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朱俊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49-51
阐述了仿真软件在机床电气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对仿真软件在教学应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各种教学手段取长补短、相互配合高效率地实践于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