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木单板漂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杨木单板进行漂白工艺试验,探讨漂白剂、预处理工艺、主漂工艺、护漂工艺对漂白质量的影响,得出了较佳的工艺路线和技术参数,为杨木单板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过氧化氢为主漂剂对杨木单板进行漂白试验,以各组分剂量作为考察因素,常温下对杨木单板进行漂白,后经不同的处理工艺,对其白度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浓度对白度影响最大,氢氧化钠处理漂白单板能降低返黄程度,氨水的添加量对试验考察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将粉煤灰进行活化改性用于填充聚丙烯,制备了不同填料量的粉煤灰/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未改性/改性粉煤灰及粉煤灰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粉煤灰填料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影响不大。活化粉煤灰可以提高粉煤灰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形变温度。断面形貌图可以看出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可以使其在聚丙烯中均匀分散且结合的更好,减小高填充量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壳聚糖/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薄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表征表明二氧化钛的加入对壳聚糖的红外光谱影响不显著;紫外吸收光谱表征表明其最大吸收波长也没有发生改变;荧光光谱表征及力学性能分析表明其在不同浓度配比下的性能,并确定其最佳浓度配比;力学性能、差热分析表征表明加入二氧化钛后的膜更加稳定;扫描电镜显示由这一方法制备得到的二氧化钛微粒的粒径在0.5~1.0μm之间。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二种乙烯类单体混合的树脂液浸渍杨木单板,在引发剂和促聚剂的条件下,低温加热,使不饱和混合树脂单体或低分子预聚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固体.不饱和混合树脂单体在素材的细胞腔、细胞壁以及细胞间隙中产生聚合,甚至与木材组分发生反应,从而使杨木单板在材性方面取得较大的变化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将氢化聚苯乙烯-丁二烯-聚苯乙烯(SEBS)与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后,制备得到PP/SEBS/HDPE三元共混物,采用冲击试验机、热重分析仪(TGA)、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对共混物的流动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结晶行为、相容性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PP/PE体系中,随着PE的增加,共混物的流动性逐渐变好,当PE含量为20%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达到最高,此时其力学性能最优;在三元共混体系中,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悬臂梁冲击强度大幅提高,当SEBS添加量为8%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优,因此最优体系为PP/20%HDPE/8%SEBS,此时共混物的相容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聚苯硫醚纤维与玻璃纤维按照质量比60∶40进行混合,再梳理成网、针刺成毡,经热压成型工艺制得4种不同厚度的复合材料,并对其厚度、面密度、热变形温度、力学性能及隔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聚苯硫醚/玻璃纤维轻质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较好,热变形温度均为270℃以上;其中,厚度为1.5 mm的聚苯硫醚/玻璃纤维轻质复合材料面密度最小,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大,隔声性能较好,最大隔声量出现在频率5 000 Hz处。  相似文献   

8.
杨木单板染色染料上染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大红GR、嫩黄G、蓝BGA等酸性染料,对I-214杨(Populus×euramericanacv.)单板进行单色和拼混染料染色,探讨染料上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根据郎伯—比耳定律,采用测定染色残液和单板洗液的吸光度法,可以准确得出染料对木材单板的上染率;染料的上染率与其上染能力直接相关。本试验所用三种酸性染料的上染率从大到小排列为:嫩黄G>蓝BGA>大红GR,拼混和单色染料染色规律相同,化学结构简单和分子量小的染料上染能力强,反之上染能力差。  相似文献   

9.
在聚丙烯(PP)中添加CaCO_3进行填充改性,研究了不同含量、不同颗粒级配的CaCO_3,对复合材料(PP/CaCO_3)力学性能和缺口冲击断面形貌以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偏光显微镜(PLM)、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扫描电镜(SEM),对PP/CaCO_3的结晶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微米CaCO_3(m-CaCO_3)和纳米CaCO_3(n-CaCO_3)的复配比例m(m-CaCO_3)∶m(n-CaCO_3)=3∶1,且复配CaCO_3(C-CaCO_3)总添加量为25%时,PP/C-CaCO_3的冲击强度达到12.7k J/m~2,比纯PP提高111.67%。PLM以及WAXD分析表明,在一定程度上,n-CaCO_3有β成核剂的作用,加快了PP结晶速率,并使球晶细化,有利于PP/CaCO_3的增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制备氧化亚铜/石墨烯(Cu2O/G)复合材料,以其作为电极片负极组装模拟电池,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电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u2O/G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u2O为立方晶型,而Cu2O与石墨烯复合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的晶体结构.Cu2O晶体随着制备条件的变化,晶体形貌发生变化,从球状逐渐变化为立方体状,尺寸逐渐变大;Cu2O/G复合材料中Cu2O呈球状生长在石墨烯表面,分布比较均匀.充放电性能测试表明Cu2O/G复合材料的充放电性能优于Cu2O.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人造板原料供需矛盾,同时开辟经济利用芦苇的新途径,以芦苇和杨木为主要原料,探讨其混合比例、板材密度、施胶量和防水剂量对板材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佳的制造工艺为混合比例(芦苇∶杨木)70∶30,板材密度0.80 g/cm~3,施胶量14%,防水剂量2%。在此条件下压制的纤维板性能满足GB/T 11718—2009《中密度纤维板》中干燥状态下使用的家具型中密度纤维板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聚乳酸(PLA)薄膜的力学及阻隔性能,采用纳米纤维素(NCC)对其进行改性。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用硫酸法制备NCC,进而制备乙酰化纳米纤维素(ANCC),然后将PLA与ANCC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制备复合薄膜。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结构和形态进行观测。采用拉伸仪和氧气透过率仪对其力学和气体阻隔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酸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长度为100~200 nm,直径范围为10~20 nm。乙酰化处理对纳米纤维素的外观形态没有明显改变。与纯聚乳酸膜相比,ANCC添加量为1%时制备的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增加了29.09%,进一步增加ANCC含量则会导致复合薄膜力学性能下降。添加ANCC有效降低了复合薄膜的氧气透过量,ANCC添加量为0.5%时,薄膜的氧气透过率与纯PLA薄膜相比降低42%。添加ANCC对于薄膜的透光率和雾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与增塑剂、还原剂等发生共价交联反应,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成膜配方、成膜条件的研究及微观结构分析,制备出可以降解,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复合蛋白薄膜,可部分替代塑料用于食品包装领域,减少环境污染。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亚克力材质板槽制膜,60℃干燥时间2h;成膜配方是大豆分离蛋白浓度4.0%,增塑剂2.0%,还原剂0.1%;抗拉强度可达61.892N,透H2O性16.204mg/(cm2.d),透O2性0.313mg/(cm2.d),透CO2性2.899mg/(cm2.d)。   相似文献   

14.
大豆蛋白薄膜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与增塑剂、还原剂等发生共价交联反应,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成膜配方、成膜条件的研究及微观结构分析,制备出可以降解,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复合蛋白薄膜,可部分替代塑料用于食品包装领域,减少环境污染。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亚克力材质板槽制膜,60℃干燥时间2h;成膜配方是大豆分离蛋白浓度4.0%,增塑剂2.0%,还原剂0.1%;抗拉强度可达61.892N,透H2O性16.204mg/(cm2.d),透O2性0.313mg/(cm2.d),透CO2性2.899mg/(cm2.d)。  相似文献   

15.
以电厂废弃物粉煤灰作载体,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正交实验制备二氧化钛/粉煤灰(Ti O2/CFA)复合材料,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进行光催化处理,探究其最佳制备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i O2/CFA最佳制备条件为负载率40%、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0.5h,降解率可达到77.8%。通过极差分析可得,影响降解性能顺序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负载率。Ti O2/CFA能够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沉淀反应制备光催化剂ZnO/CuO,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进行粒径分析,评价其光催化氧化罗丹明B(RhB)的活性。在太阳光照射下,考察了n(ZnO)∶n(CuO)、焙烧温度、聚乙二醇(PEG)用量、催化剂用量和循环使用次数等因素对RhB光催化氧化的影响。监测RhB反应过程中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对反应中间体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当RhB溶液质量浓度为5 mg/L、催化剂用量为1.116 g/L、太阳光照射360 min时,RhB降解率为81%,催化剂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光降解水中的RhB染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合成革干法成膜(离型纸转移法)工艺制备PU/PVDF共混薄膜,并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接触角测量仪(OCA)、拉力试验机等方法,研究了PU/PVDF共混薄膜的结构、亲疏水性能、机械性能及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混薄膜的晶型尺寸受到PU含量的制约,并且二者是不相容体系;随着PVDF组分含量的增大,共混薄膜表面的接触角逐渐增大,薄膜的机械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薄膜的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PVDF的加入能有效解决合成革面层在压花过程中,纯PU树脂容易发生的粘辊、合成革表面发雾、花纹不清晰、花纹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常见的聚烯烃包装薄膜种类包括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流延聚丙烯(CPP)、流延聚乙烯(CPE)、聚烯烃收缩膜(POF),以及聚乙烯吹塑薄膜(IPE)等,影响聚烯烃包装薄膜印刷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油墨、设备、环境(温度、湿度)、材料等。其中,因原辅材料选材、制造工艺设定、环境洁净度等因素,聚烯烃包装薄膜表面/表层易产生外观瑕疵点,部分外观瑕疵点对其印刷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苏北意杨单板进行的高温高湿干燥实验,研究了意杨单板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水分非稳态扩散系数。对干燥后的单板质量进行了检测,并与常规单板干燥进行了能耗比较,从而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苏北意杨单板进行的高温高湿干燥实验,研究了意杨单板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水分非稳态扩散系数,对干燥后的单板质量进行了检测,并与常规单板干燥进行了能耗比较,从而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