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出发,重新推导了对称配筋矩形柱的临界轴压比公式,结果表明:临界轴压比设计值应为0.5左右,取决于截面材料属性,而非0.9;临界轴压比的设计值与标准值之比稍大于1.0,而非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分项系数之乘积1.63.通过PM相关曲线的简单数值算例对推导结果进行了验证,并采用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对规范轴压比限值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超限现象,进行了8个采用复合配箍框架柱的低周反复伪静力试验。通过试验现象研究,对框架柱轴压比限值的理论基础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提出了轴压比限值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谈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钟如鑫 《山西建筑》2004,30(11):32-33
结合有关抗震设计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就影响柱子延性的因素,从框架的剪跨比、箍筋的形式和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柱子延性的其他因素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工业厂房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的分析,提出在高轴压下,确定受压纵筋和约束箍筋的计算公式,以满足对高强混凝土柱有限延性的要求(μΔ≥3),并给出对应于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轴压比的限值。  相似文献   

5.
傅鹏斌  聂堃 《山西建筑》2007,33(9):97-98
结合现行规范,从柱截面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的形式和体积配箍率等方面分析了对轴压比限值的影响。指出对钢骨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及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的轴压比值可不进行限制,并对高层建筑框架柱轴压比限值给出了一些建议,以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导并计算了混凝土柱截面在界限破坏条件下的轴压比,讨论了箍筋约束、周边纵向钢筋、“芯筋”和其他因素对柱轴压比限值的有利影响.针对目前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框架柱轴压比超限现象,提出了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帮助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审查人员简化对电算结果进行验算、校对、审查框架柱体积配拖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特引进框架柱轴压比限值这一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框架柱轴压比限值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框架柱大小偏心受压破坏角度出发,阐述了规定轴压比限值对保证压弯构件延性的必要性,并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就普通混凝土柱、高强混凝土柱、劲性混凝土柱各自轴压比的定义式及其限值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概念上说明了以上各限值的大小关系。介绍了劲性骨架高强混凝土压弯柱的低周伪静力试验研究结果,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其轴压比和轴力比限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建造中的世界第一高楼上海浦东94层环球金融中心大厦为工程背景,对高强SRC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界限破坏点作为该值的确定点,通过对不同尺寸和用钢量截面的计算分析,结合伪静力试验结果给出了高强SRC框架柱的轴压比和轴力比表达式和限值数值,建议采用轴压比和轴力比限值双控原则。  相似文献   

10.
敬登虎  曹双寅 《建筑科学》2007,23(7):13-16,7
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外包碳纤维后,其强度和延性均得到提高,但随着偏心距的增大,强度提高幅度逐渐降低,而延性仍较高。本文基于混凝土偏心受压外包CFRP后的受力特性,给出柱截面受压区对应的应力-应变关系,推导出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外包CFRP后的轴压比限值计算公式,文中还给出了工程算例。该方法可以作为轴压比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混凝土柱外包CFRP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邓宗才  李建辉 《工业建筑》2007,37(10):101-105,111
预应力技术是充分发挥FRP复合材料高强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预应力芳纶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抗弯的试验,对预应力水平对梁抗弯承载力、刚度、延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水平为55%~65%时,预应力芳纶纤维布加固梁的开裂、屈服、极限荷载比非预应力芳纶纤维布加固梁分别提高约147%~165%、28%~50%、13%~31%,表明预应力芳纶纤维布能显著地提高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承载力极限状态时,预应力梁为纤维布的断裂破坏,非预应力梁发生布与混凝土间局部脱粘破坏。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弹塑性截面分析法计算梁的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碳纤维布(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十形柱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分析碳纤维粘贴量和配筋率对其抗压弯承载力的影响,并且探讨构件截面几何参数、材料强度、材料用量等与十形截面柱抗压弯承载力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相同截面不同配筋量和碳纤维布粘贴量的试件进行单调一次短期加载对比试验,分析各因素对构件承载力和延性等的影响;运用力的平衡和材料的本构关系建立了构件承载力计算的力学模型。得到具有对比性的荷载-柱中挠度、材料应变-荷载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得出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十形截面柱正截面抗压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采用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十形截面柱以提高其正截面抗压弯承载力是可行的,十形截面柱加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对类似的工程设计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4个截面边长为700 mm×700 mm的高轴压比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单调和反复加载试验,讨论了其承载力、破坏形态和滞回特性,分析了轴压比和反复加载对试件的承载力、变形及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的增加,试件的骨架曲线的下降段略陡,延性和极限变形较小,而承载力和耗能增加;相对于单调加载,反复加载的试件强度退化较快,极限位移较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空腹式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框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结构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获得结构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以及主要阶段的荷载和位移值,并分析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延性、耗能性能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空腹式SRC异形柱框架破坏时形成梁铰机制,属于"强柱弱梁"型结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刚度退化小;弹塑性极限层间位移角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抗倒塌能力强;延性和耗能能力均优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  相似文献   

15.
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建筑物框架柱处于高轴压状态,对比了框架柱在不同轴压水平状态下弯矩曲率变化规律,并介绍了通过约束混凝土的方法改善高轴压比作用下框架柱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预应力碳纤维(CFRP)布加固混凝土方形截面短柱轴心受压力学性能,根据配筋率的不同设计了3组共计12根混凝土方形截面短柱,每组包括3根预应力CFRP布加固的混凝土柱和1根普通混凝土柱。通过静载试验获得了各试件受压极限承载力、位移和预应力CFRP布应力增量等试验数据,得到了荷载作用下试件变形曲线及破坏形态,分析了预应力CFRP布应力水平和纵筋配筋率对混凝土方形截面短柱加固后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CFRP布约束混凝土柱一方面能够限制混凝土横向变形,使柱中混凝土从加固时刻起即受到环向应力,提高了混凝土极限压应变,从而显著提高柱的极限承载力,承载力提高幅度在6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受压柱的延性与截面配筋率有关,加固柱配筋率较低时,延性较好;反之则延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王晨霞  明文卉 《工业建筑》2011,41(10):15-19
为了探索有效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加固方法,对4个短柱在轴向力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进行加固试验。3个试件受低周反复荷载作用开裂后持荷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另一个试件不作加固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研究了轴压比及加固前裂缝宽度两因素对短柱加固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开裂钢筋混凝土短柱在用CFRP加固后,不仅增加了短...  相似文献   

18.
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控制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各类型柱轴压比限值 ,论述了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与结构延性之间的关系 ,高层建筑结合工程实例 ,参考有关科研成果及工程设计经验 ,对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可供修订规范及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简支条件下受均布荷载作用的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挠度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正常使用阶段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刚度及挠度计算模式。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计算模式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徐业辉  李彬  荀勇 《工业建筑》2015,(1):173-178,188
为研究织物增强混凝土(TRC)薄板加固钢筋混凝土(RC)梁二次受荷的力学性能,以1根对比梁和5根以初始应力为变化参数的加固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磷酸钾镁水泥(MPC)界面剂粘贴TRC预制薄板加固RC梁的正截面抗弯强度试验研究,并分析其对加固梁的力学性能、破坏特征及裂缝开展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TRC薄板与RC梁有着较好的界面黏结性能;TRC薄板的应变滞后现象随着梁初始应力的提高而愈加明显,RC梁的极限荷载和截面刚度也随之减小;TRC薄板能改善RC梁裂缝形式,破坏时薄板裂缝呈现"细而密"的特点;对于损伤程度较小的RC梁,其加固效果较好;临近钢筋屈服的RC梁即使卸载加固,其承载力亦提高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