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沙坨油田为火山粗面岩油藏,地质储量2744万吨,具有裂缝发育、埋藏深、地层温度高的特点。经历了天然能量和注水两个开发阶段。注水开发递减快,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大。2003年后产量快速递减,2012年底产量只有2.13万吨,采油速度仅有0.08%。标定采收率13.3%,阶段采出程度5.39%。油藏裂缝发育,底水及注入水沿裂缝快速推进,油井普遍高含水。受油藏条件限制,常规技术应用效果差。在借鉴同类油藏成功注气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非烃类气驱试验,见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薄层大底水气顶油藏是一类较为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在开发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气窜和水锥,导致油产量快速递减,本文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分析水平井开发薄层大底水气顶油藏的垂向位置和合理采油速度,得出了在适应海上油田实际操作前提下,水平段部署在油水界面之上75%处,采油速度控制在7%较为合理的认识。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水平井能够有效抑制气顶气窜和底水锥进。  相似文献   

3.
雷64块Ⅵ砂岩组为一厚层块状底水稀油油藏,隔夹层不发育,采用底部注水开发早期见到较好效果,但后期稳油控水难度大,油藏濒临废弃。借鉴主体部位Ⅶ砂岩组顶部氮气驱先导试验过程中,油井见效快且气窜严重的认识,今年在对油藏地质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开展底部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研究,并现场开展了1个井组的先导试验,取得峰值日增油7.1吨的较好效果,对类似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渤海某油田油层厚度大、井距大等问题导致高渗层注入水突进、纵向吸水不均,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本研究以N油田目标井组为对象,开展氮气泡沫调驱注入参数敏感性分析以及驱油方案预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目标区块油藏条件下,发泡剂浓度、注入速率、注入段塞体积、气液比、注入方式存在合理范围。当注入段塞体积为0.2PV,注入浓度为0.45%~0.55%,气液比为1.5∶1,采用地下起泡的方式注入氮气泡沫调驱驱油效率、经济性等综合指标最优。动态驱替流线图显示,水驱阶段出现的水窜通道能够通过泡沫段塞实现调剖扩大纵向波及,后续注入泡沫具有遇油消泡作用使得氮气进一步扩大低渗层微观波及实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某油田为巨厚超深海相砂岩油藏,纵向非均质性以及不规则井网导致纵向及平面水驱不均匀,水驱效率变差。利用间歇注水达到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某油田经过几轮次间歇注水,遏制了井组含水上升,实现了油田稳油控水,维持了油田高采油速度,增加114万吨水驱储量。  相似文献   

6.
CO2驱油过程中,气窜的发生是影响驱油效果及降低采收率的最重要因素,但不同类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发生气窜的主要原因各有不同,因此针对气窜原因及类型选择合适的封窜技术十分重要。本文在对不同类封窜体系机理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田树101区气窜井组特点,选择进行泡沫封堵,并优化了调剖方案,从而取得良好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LN油田T1油层超深、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特点及层间矛盾突出,吸水差异性大,水窜现象严重,基于聚合物分子设计思路,利用深部调驱剂性能评价方法,制备和优选出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特点的调驱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优选出的高温微米级微球平均粒径为28μm,耐温达130℃,在125℃时膨胀倍数为3~5;体膨颗粒膨胀倍数在6~16之间;冻胶在125℃条件下,1年内未破胶脱水,注入体积达10PV时,注入压力保持率在85%以上;1PV调驱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可达5%,含水率下降可达10%。先导性试验表明,注水压力显著提高、吸水能力大幅降低,高渗通道得到有效封堵,水窜得到控制,4井组累积增油1.7×10~4t,递减增油2.8×10~4t,增油降水效果明显。先导性试验的成功应用,标志着高温高盐油藏深剖调驱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同类油藏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单井日产油量是油田开发的重要指标,也是油田开发水平的综合体现,2009年以来,针对高升油田主力油藏进入开发后期递减阶段,产量递减持续加大,新区勘探无大的突破,储采比连年下降,油田稳产基础薄弱的状况,开展了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查找出了单井产量下降原因,从油藏潜力和技术角度,确定了提高单井产量技术对策,2010年精心组织现场实施,累计增油4.3×104t,创效6622万元,取得显著效果。该研究对指导老油田提高单井产量、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尕斯库勒N1-N21油藏,地质储量4604万吨,可采储量1474.28万吨。目前有采油井399口、注水井164口,年产油56.38万吨,累计产油1012.77万吨;年注水108.15万方,累计注水775.47万方;综合含水66.01%,采出程度22%。目前,该区域面临产量递减快、油水连通率低、含水上升较快、局部供液不足等问题,如何提高油藏的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保持油藏的稳产,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X区块为一个注水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经过23年的高效开发,目前已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2010年率先在x区块开展了5井组深部调驱现场试验,取得较好增油降水效果。在前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地质体研究,深化剩余油认识,开展注采井网完善及产能井综合部署研究,完善了调驱井网,助推深部调驱规模扩大至22个井组,实现了调驱井组日增油101.5吨,累增油5.93万吨,自然递减率降低了12.6%。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开采难度加大。结合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氮气驱油机理,创新提出了井组气驱提高采收率的观点,通过优选9个井组进行试验,效果显著,累计增油3.27万吨。结合井组气驱现场应用和缝洞型油藏地质模型,分析得出了井组气驱的机理认识,并进行了模型刻画。  相似文献   

12.
腰英台油田CO2驱油先导试验2011年开展以来,气窜现象比较严重。吸气剖面测试分析表明,注气井吸气剖面与注水剖面相比有较大变化,CO2驱油较水驱增加了波及体积。结合油藏地质分析、生产动态分析、室内实验等手段,分析认为裂缝发育、沉积特征、储层物性、注入方式、注气速度等是影响腰英台油田CO2驱油试验区气窜的主要因素。对泡沫封窜体系和注入工艺、注入参数进行了优选实验。应用优选的工艺和封窜体系开展了现场试验,施工后注气井注气压力上升,吸气剖面改善,对应部分油井产量上升、含水下降、CO2含量下降。表明泡沫封窜体系和注入工艺适用于腰英台试验区。  相似文献   

13.
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次采油是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与二次采油相比,它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提高驱油的波及体积和效率。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的化学驱在技术、规模、效果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近30个矿场的表明,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10%,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5%~20%。1997年,中国聚合物驱增油量达303×104t,"九五"期间增油1500×104t。中国的油田多为陆相沉积和陆相生油,预测二次采油的平均采收率为34.2%,近百亿吨储量留在地下。这一条件为中国的三次采油提供了巨大潜力。今后,中国的三次采油要在驱油机理、深化对油藏的认识、降低驱油剂成本和用量、先期深度调剖、提高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等诸方面加强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姚店油田庙沟采油区位于陕北斜坡延安三角洲前缘地带,属于低孔、低渗、低压、低饱和油藏,前期开发全部采用压裂求产,依靠自然能量溶解气驱开采。至2002年累计采出原油三万余吨,由于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产量递减较快,稳产基础不稳固。为提高单井产量和稳产能力,在分析庙沟采油区地质和开发特征的基础上,对热采工艺在庙沟采油区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热采工艺增加了庙沟油区油层的驱动能量,提高了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文 3 3S2下油藏是文南油田最大的开发单元 ,针对该油藏前期适用于监测符合率低、剩余油分布认识难度大、治理效果差的矛盾和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的潜力 ,通过对该油藏系统开展精细C/O测井、双源距C/O测井和硼中子测井等剩余油分布测井 ,从而指导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定量地解决了油藏剩余油在空间的分布 ,通过实施针对剩余油挖潜措施后 ,取得较好效果 ,油藏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分别下降 1 3 44个百分点、1 7 3 3个百分点 ,采油速度提高 0 1 8个百分点 ,2 0 0 1年增油 2 2 2× 1 0 4 t。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产量逐年递减、含水率逐渐升高,必须在稳定注水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化学驱油技术,才能提高油田采收率,获得更高的产能。逐渐由二次采油向三次采油过渡。现阶段延长油田主要使用的驱油手段有1.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2.微生物活性符合复合驱油技术;3.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等。石油油磺酸盐驱油技术和微生物符合驱油技术经试验成功,已经在多个区域推广应用,不同区域效果不一。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在延长油田主要应用于水淹井组调驱治理以后的驱油阶段,在不同井组效果也不一样。本文通过分析三种驱油技术在不同区域的实际效果,优选出适合各区域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姚店油田属于低孔、低渗、低压、低饱和油藏,前期开发全部采用压裂求产,依靠自然能量溶解气驱开采,由于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产量递减较快,稳产基础不稳固。为提高单井产量和稳产能力,在分析采油区地质和开发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对氮气泡沫采油技术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泡沫驱油剂进行了筛选实验,通过比较实验得出研制的LH—ⅩⅢ起泡剂具有很好的高温性能,并对氮气泡沫采油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塔河缝洞油藏特超稠油占有较大比例,随着油田的开发产量递减较快。为控制产量递减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即注水替油和注氮气开采"阁楼油"。为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油田采收率,近年开展了CO_2室内相关实验和研究,同时结合实验和研究的成果,针对性开展了油田矿场的先导试验,对单一注CO_2和氮气与CO_2复合注入,以及不同复合注气方式优化进行了对比试验。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取得了一致的结果,阶段成果证实CO_2在塔河缝洞特超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长庆绥靖油田通过聚合物微球驱油、微生物活化水驱油、大剂量调剖和化学调剖长效颗粒4项增产新技术,2016年至目前注水井措施增油累计达7 717.8 t,增油成效显著。绥靖油田主力油藏目前已经进入中高含水阶段,部分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常规措施控制含水上升、提高采收率难度大。绥靖油田通过聚合物微球驱油现场试验,不断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改善水驱状况。同时,绥靖油田针对新14区延9油藏  相似文献   

20.
荣根  李继尧 《当代化工》2021,50(9):2149-2152
目前国内80%的稠油油藏开采手段是蒸汽吞吐,但随着吞吐次数增加,周期采油量逐渐减小、气油比上升并出现蒸汽超覆和气窜等现象,因此相关学者提出气体泡沫辅助蒸汽吞吐方式.通过文献调研详细介绍氮气泡沫辅助吞吐的驱油机理,阐述泡沫辅助驱油技术面临的挑战,同时指出研发多气体泡沫共同辅助吞吐为下阶段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