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杆泵采油是利用抽油泵将原油从井底不断举升至地面的过程,泵效的高低直接反应泵性能的好坏及抽汲参数的选择是否合适。特低渗透油田由于单井液量低,泵效低,个别井泵效不足10%,造成单井吨液能耗偏高,降低了油井开发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泵效的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现有技术手段,提出提高有杆泵井泵效的方法,实施"降泵径、降参数、搞间抽",并通过区块实践抽油机井泵效提高到19.0%水平。  相似文献   

2.
海上稠油油藏储量丰富,稠油热采是有效动用这些储量的有效手段,海上稠油热采射流泵举升在海上稠油油田不断应用和推广。同时,稠油热采射流泵选泵设计与普通射流泵选型区别较大,井筒流体粘度变化、热采周期产液波动、气油比等因素影响选泵设计精准性。为了提高选泵设计精准性和油田稠油热采周期产能,本文建立了射流泵举升理论计算方法,确定选泵设计敏感性分析因素,计算不确定因素变动对分析指标值的影响程度,得到影响选泵设计的关键因素敏感性顺序,提升选泵设计的精准程度。最后,选泵优化设计结果在油田现场中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辽河曙光油田经过多年开采,采油工艺措施日趋完善,但随着油井数量的增加,产液量的增多,地层供液时有不足,抽油泵效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检下泵后不出液的现象,作者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实践,给出了影响有杆泵泵效的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前,稠油泵泵效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原油的开采成本。本论文针对稠油开采中稠油粘度高、摩擦阻力大、原油不进泵、抽油杆柱下行困难、泵腔吸入面积偏小以及泵结构磨损等问题,参考各类文献,提出了结构优化措施的环腔泵空心杆环腔泵,解决了稠油不进泵及杆柱下行困难等问题,并可不动管柱进行测试和对稠油层注入蒸汽,实施蒸汽吞吐开采工艺。现场试验及应用表明,这种泵具有泵效高、结构简单、作业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射流泵在煤层气L型水平井中的应用研究,找出了影响水平井稳定排采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解决方法。通过分析找出了煤层气井排采中后期影响射流泵动力液漏失的主要原因,创新提出采用井下水平单流阀解决射流泵驱动液漏失问题,并研发出可在水平段密封的单流阀,同时在地面设计防漏失工艺,解决了射流泵动力液的漏失、动液面回升的问题。通过研究射流泵的特性曲线,对射流泵的排采参数进行优选,总结出了射流泵经验运行参数,得出井筒排液量与入井流量存在正相关性和非线性关系。对多丛式射流泵水平井采用"固泵压、变井压"的注入水控制模式,通过合理的控制算法,稳定了水平井动液面控制问题。最终实现了射流泵在L型水平井中的稳定排采。  相似文献   

6.
滴西A井区呼图壁河组油藏具有砂体零散、连通性差、油层薄、纵向跨度大等特点,目前以有杆泵抽油举升方式开发.由于井区油藏压力降低,出现部分油井产量下降,当前生产工艺参数不合理等问题.本文绘制出该区抽油机井宏观控制图模板,诊断出全区37口油井工况,其中泵效低能耗高的参数偏大油井8口.建立并优选单井流体物性、多相流井筒压力拟合模型,拟合出符合生产实际的IPR和TPC曲线,利用节点分析得出泵径和下泵深度是主要敏感生产参数.定产量参数优化设计结果给出参数偏大区8口油井调整后的冲程、冲次、泵径、泵挂等井下参数,将工况不合理井调整至工况合理范围,将参数偏大区油井平均泵效由优化前12.11%提高到27.92%,并在现场3口井应用后产液量及泵效增加,提高了油井系统效率,降低了吨液单耗,达到了降本增效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层原油从井底流到井口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热交换,原油温度不断降低,精确预测有杆泵采油井井筒流体温度分布是进行井筒流体摩阻计算、抽油杆柱力学分析和有杆泵采油系统设计的基础。井筒内流体温度分布受油井产量、井深、地温梯度、生产时间、井身结构、总传热系数、动液面深度等影响,有杆泵采油井存在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井筒传热方式,文章综合考虑环空内流体辐射传热、环空内流体对流传热、油管内流体强制对流传热和井筒接触热阻等影响,建立了井筒总传热系数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有杆泵采油井井筒温度分布预测方法,为有杆泵采油井采油工艺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影响检泵周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地下因素,也有地面因素;既有技术因素,也有管理因素。A区所处稠油油层,老井随着生产时间延长,杆管老化,会导致杆管断脱及管柱漏失,检泵井数增加。井筒内因砂、蜡、垢导致深井泵故障。因此,延长检泵周期,减少维护工作量和躺井率,提高抽油机井的工作时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螺杆泵采油是一种油田常用的采油技术,但螺杆泵杆管偏磨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目前在用单头螺杆泵因其偏心距较大,导致杆管偏磨检泵的井逐年增加。本文从3:4型泵结构设计和性能特点上展开分析研究,对3:4结构的螺杆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016年现场随检泵应用53井次,平均单井增液5.1t/d;泵效提高4.8个百分点;动液面下降146m。  相似文献   

10.
有杆泵合理沉没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抽油井许多因素的影响,使泵效不是很平稳。为了对油井进行准确地监控和分析,针对性的对低泵效井采取措施,提高泵效。本文从油井产能分析入手,在考虑了机、杆、泵匹配的基础上,讨论了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和气体、冲程损失以及漏失对泵效的影响,并结合现场生产数据分析。确定合理的油井泵沉没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油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1.
峁向涛  刘战刚  韩亮  赵淼  谷瑞涛 《辽宁化工》2015,(3):322-324,328
为了提高油井泵效,降低单井电耗,减少设备损耗,应对低产低效井采取间歇采油管理。由于地层供液不及时,低产低效井全日制生产时,断液频率较多,为此,通过单井单量,结合动液面及示功图测试,对此类井断液规律进行摸底分析,掌握动液面变化周期,制定合理间歇制度。文章以樊学油区为例,对低产低效井断液规律进行研究,并指出实施间歇采油过程中,应准确记录单量数据,实时检测动态参数变化,随时调整间歇制度,更大限度地取得间歇实效。  相似文献   

12.
稠油具有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的特点,对于稠油的开采也衍生了众多的举升手段。其中使用喷射泵举升是一种常见的工艺,本文通过对喷射泵工况进行诊断分析,调整参数,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通过整合无量纲压头比、井筒压力场模型、井筒温度场模型等,形成了完整的流程图及喷射泵的工况诊断模型。通过编写C#程序,形成了一套喷射泵工况诊断软件。在现场油井进行测试检验,通过分析反馈的射流泵无量纲特性曲线和诊断结果表,找到影响泵工况的因素,调整相应的参数,从而提高采收率。现场实例验证了该软件的可行性与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江37稠油区块油藏具有"浅、薄、稠"等特点。目前主要采取蒸汽吞吐方式开采,以有杆泵举升工艺为主,热采井已进入第二吞吐周期。由于地层能量低,原油流动性差,油井供液能力低,导致泵效低(平均泵效24.9%),系统效率平均在5.0%以下。因此开展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流入动态预测研究,可以提高单井产量、油田整体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开展,地层能量不断下降,油井动液面越来越低,导致油井因泵效低减产甚至停井,严重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本文针对临11-1区块特征,通过换小泵、加深泵挂,保证泵沉没度,提高生产压差,提高泵效,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5.
原油溶解气井下收集技术研究的原则为立足于井下收集,设备简单、实用,方便油井日常生产管理(热洗、加药、液面测试等)。对于油井产液含水率较高且原油气油比较低的油井,可采取溶解气进泵收集的方式。在这种井况下,原油在泵吸入口析出的全部溶解气都进入泵中也并不会使泵内气液比和泵效有较大的变化,即便泵效有所降低也可调整沉没度来保持产量。该溶解气收集装置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油套环形空间的有效封堵、原油溶解气的有效收集以及研制保证油井日常生产管理(热洗、加药、液面测试等)的配套井下工具。  相似文献   

16.
稠油油田老井、低产低效井进行多元热流体增产引效作业时,注入温度、气水比等影响因素对工艺实施有很大影响。为分析各因素对多元热流体增产引效的影响程度,利用物理模拟实验、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可研究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主次关系依次为:注入温度、气水比、产出液含水率、粘度、渗透率,可为后续多元热流体增产引效工艺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通过地面水力测试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相结合,分析转速对泵效的影响关系,拟合出其理论计算公式,得出了转速越高井下泵效越低的结论。又围绕某采油厂螺杆泵井因定转子磨损、杆管磨损而检泵的井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检泵前几个月生产数据,结果发现转速越高的井检泵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海上稠油螺杆外输泵的运行工况,对可能影响螺杆泵泵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介质的物理特性影响外输效率的可能性最大。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基本解决了当前海上稠油热采集输的一大问题。为后续稠油油田开发的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提供了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三次采油规模不断扩大,采出液粘弹度增加,螺杆泵井出现杆管偏磨、杆断的井数逐渐增多,影响三次采油实施效果和规模应用。在分析螺杆泵生产节点、影响螺杆泵井泵效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螺杆泵举升聚驱能力的措施。提高螺杆泵井泵效,可以减小无功损耗,为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他拉哈采油队更换了15台大传动比减速箱,降低了油井冲次,但部分油井冲次下降的同时泵况变差,通过分析更换前后示功图、动液面变化,及发现泵况变差后采取措施前后的示功图、动液面变化,判断抽油机井冲次与泵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