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巴喀油田西山窑组储层精细研究,裂缝是低孔特低渗性储集砂岩的主要渗流通道,裂缝的复杂分布特征严重影响了巴喀油田的开发效果,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大地构造主应力方向,选取了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相对较完整的井,分析了研究区内裂缝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以及裂缝发育所形成的重点表征特征。研究表明该区砂岩储层中的裂缝主要为挤压应力下形成的剪切裂缝,其倾角多大于30°,走向则主要为NWW向和NNE向,另外局部地区还有NW向和NE向两组次要裂缝发育。受现今地应力影响,NWW和NW向裂缝开度大,为主要的渗流方向。受岩性、构造部位、层厚和沉积微相等不同的影响,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发育特征差异很大。应根据裂缝的主渗流方向、砂体展布等特征来完善注采系统,进而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西部地区二叠系长兴组裂缝发育且普遍充填方解石脉,通过野外露头的观察,结合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分析,长兴组主要以高角度NW走向张性裂缝为主,该组裂缝形成于喜山期,近NE方向的侧向挤压作用形成;另一组共轭X型高角度剪切缝形成时间较晚,为燕山期,构造主应力为SE方向挤压。本次研究对重庆西部地区长兴组地层典型的岩样进行声发射Kaiser效应实验,样品一般都有3个明显的Kaiser效应点,其中一个是现今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其他两个Kaiser效应点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中岩石经历了2次微破裂事件,喜山期岩石所受的构造应力值明显大于燕山期,所以该区发育大量的高角度张性裂缝。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油藏的裂缝发育程度较好,区内裂缝对致密储层的物性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研究裂缝的分布发育特征是研究区进行油藏描述很重要的部分。本次通过观察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详细分析了层内的裂缝形态、方向等特征,并判断出天然裂缝的方向在NE60~80°之间;其中长4+5储层的裂缝方向是北东60~80°,长6的为北东40°左右。经研究认为裂缝有助于提升储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芯观察,结合盆地构造背景,从裂缝发育类型、性质及受控因素等方面分析入手,总结得到虎狼峁区长6段裂缝两点特征:共发育2组不同延伸方向的裂缝,裂缝发育程度与裂缝延伸方向有关;裂缝是不受局部构造运动控制的区域性裂缝,岩层中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主要受储层的岩性、厚度及其组合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区钻井岩心、野外露头裂缝系统观测与统计,岩心薄片观察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裂缝系统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鄂尔多斯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不同期次形成的裂缝系统在盆地内部不同构造单元表现出不一致性。研究区处在鄂尔多斯几个构造单元接触地带,构造裂缝为主要的裂缝类型,其分布在区域上表现出多样性。上三叠统主要发育NEE、NNW、NE、NW四组裂缝系统,其中为NNE向裂缝和NW向裂缝形成于燕山期,NNW向裂缝和NE向裂缝形成于喜山期。  相似文献   

6.
裂缝性储层由于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构造应力的不同,在水力压裂中施工压力会有不同的表现。腰滩油田隐性裂缝发育,是导致压裂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裂缝性储层并不需要高导流能力的人工裂缝,沟通更多的储层区域和更多的天然裂缝是保证油井压后高产稳产的关键。裂缝性储层水力压裂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有效控制压裂液向天然裂缝的滤失,本文从支撑剂优选、压裂液优化、施工工艺优化这三个角度来研究,保证施工的成功率。通过研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施工参数进行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下扬子地区多期的构造事件叠置导致裂缝的发育的复杂性,总体上该区断层和裂缝发育具多期、多方向、多类型、多尺度及多形成机制叠置的特点,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导致裂缝性储层预测的难度大。本文通过对大量的岩芯及野外露头精细观察和采样,并开展室内相关分析测试工作,采用地球化学方法、测井解释方法及地质统计学方法对裂缝开展了综合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压裂时人工裂缝的走向、产状、尺寸等参数,搞清裂缝宽度和加入压裂砂的波及范围,评价压裂效果,在w气田A 1井开展了微地震法压裂裂缝实时监测。结合施工井储层的地质特征,对比分析了微地震监测得到的裂缝参数,得出的监测数据可靠,储层改造规模合理。  相似文献   

9.
子长油田肖家河区油藏属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低渗、特低渗岩性油气藏,主要含油层系是长4+5、长6。该区油井完井后,几乎无自然产能,实施人工压裂对储层进行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通过压裂资料及微地震监测情况对研究区压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藏埋深较浅,地层平均破裂压力较低(26.88~33.12 MPa);加砂强度与产液量及油层厚度之间存在一定规律,在一定的油层厚度条件下,加砂强度和产液量大致呈正相关性,而在产液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油层厚度的增加,加砂强度逐渐变小;裂缝监测显示,本区人工裂缝方位以NE向为主,裂缝成因主要受天然裂缝和地层最大主应力共同控制。人工裂缝特征认识对油田后期注水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研究以ND地区火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储集空间的基础上,结合试采资料,建立了一套储层裂缝有效性定性、定量识别与评价方法,并综合评价了地应力、天然裂缝以及人工裂缝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裂缝发育带进行预测,为该区后期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下寺湾油田延长组储层中的裂缝分为天然裂缝和人工诱导裂缝。天然微裂缝包含岩芯裂缝和显微裂缝,其存在不仅对人工裂缝的形态具有一定影响,而且与人工裂缝一起可增强储层的导流能力、与注入水沟通引起含水上升快甚至水淹及压裂无效。利用Frac Pro PT10.3三维压裂软件,分别建立人工裂缝长度与压后累计产量关系曲线、人工裂缝高度与压裂后初期日产油量之间关系曲线、裂缝内充填的支撑剂的铺砂浓度与压后产量关系曲线。在综合考虑储层物性特征、开发井网及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研究区人工裂缝半长优化后的结果为150~180 m、缝高不超过储层厚度的3倍、裂缝的宽度在0.8~0.9 cm左右。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贝14断块布达特储层水平井压裂存在以下问题:平面非均质性强,应力场变化快,人工裂缝方向不一致;天然裂缝发育,导致施工压力高,施工风险大;部分储层底水发育,措施后高含水等问题。通过进行人工裂缝形态影响因素及裂缝启裂和延伸特征研究以及应用大规模压裂、可控窜层等压裂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水平井施工成功率,提高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致密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非均质性对采收效果的影响,以陕西延长油田鄂尔多斯盆地贺庄长6油藏为基础,采用室内物理实验的方法,开展了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明确了基质渗透率、小层个数、层间非均质特性及隔夹层发育程度对采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渗透率与储层采收效果呈正向关系;在裂缝完全发展的情况下,小层个数的增加提高了储层渗吸作用的接触面积,虽然在短期阶段内,多层储层的采收率可能低于单层储层情况,但随着注入水的增加,多层储层的采收率将会逐渐提高;在实际油田进行分层注水方案设定时,可优先考虑存在天然裂缝的储层,其次是存在多种不同渗透率小层的储层;人工裂缝需要配合所开发储层的地质条件进行设计,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可以适当提高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以降低注入压力,提高基质与裂缝间的渗吸作用,对于储层内未充分发育的天然裂缝应适当降低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从而提高注入压差,进而增大基质的采收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滨南油田油藏裂缝性储层的特点,以地震地质资料为主利用断裂增强滤波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提取了反映储层微裂缝的最优几何属性:曲率属性的线状特征,最大曲率与裂缝的密度有内在的联系,通过曲率的方位角研究裂缝的方向。通过岩心资料和成像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分析裂缝空间展布规律。滨南油田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分布不均匀,裂缝、溶孔和溶洞发育,储集空间具有结构形态上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化的随机性。通过研究得到该区裂缝的方向主要是北东向,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西北部沿断层走向有个裂缝不发育的条带,其他各层段储层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裂缝是火山岩储层重要组成因素,火山岩裂缝的预测是石油物探领域前沿问题之一。文章从火山岩裂缝地质特征出发,基于叠前三维地震资料,研究采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方法预测火山岩裂缝发育方向及裂缝相对发育密度,并结合FMI测井标定预测结果。应用该方法在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进行裂缝预测研究,发现裂缝发育与火山机构构造运动、火山岩相密切相关,区内裂缝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南北向为辅。研究结果符合火山岩裂缝发育规律并得到实际钻井资料验证。以上理论及应用实践表明,这种基于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的井震结合裂缝预测方法,可以有效对火山岩裂缝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致密砂岩储层中天然裂缝普遍发育,裂缝对油气井压裂及其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致密砂岩储层中的裂缝进行全面、定量评价及预测可以提高裂缝性油气藏的开发效果。本文综述了天然裂缝在致密砂岩中的分布规律及分类方法,对目前各种裂缝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优缺点,提出了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验证和支持对提高天然裂缝发育分布研究的重要性,指明了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评价与预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浩  周文  陈洪德  谢润成  邓虎成 《辽宁化工》2013,(10):1220-1222
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储层以低孔渗、超深超压、致密砂岩地质特征为主。该地区目地层段裂缝是主要的储集和流通空间。裂缝识别是裂缝性储层勘探和开发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之一。基于岩芯样品裂缝类型的统计和分类,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对储层裂缝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合取心井段岩芯裂缝的检验,证实该方法对裂缝评价效果与地层的实际情况相符,能较好的反映裂缝的发育情况。对该地区裂缝型储层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T油田F油层属于干旱气候条件下浅水湖盆中一套特殊类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天然裂缝发育,储层物性较差,为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影响,目前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裂缝反向水淹,层间差异大,层间和平面矛盾突出。通过开展常规测井曲线识别储层裂缝方法的研究,搞清了储层的裂缝发育状况,裂缝发育程度向定量化方向迈进了一步,为搞清储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裂缝性油藏是当今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裂缝性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很多,搞清裂缝在地下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油气产能的研究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3DMOVE裂缝分析技术预测KS油藏潜山顶面裂缝发育方向以NWW向展布为主,次要方向为SE向。裂缝发育受构造形态控制,构造高部位,地层倾角变化大的部位裂缝发育,且裂缝具有共轭的性质,而构造低部位裂缝欠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多天然和人工裂缝发育,表现出了裂缝性的负面影响即油井见水快、见水后含水上升快和产量递减快的特征。为此,在微地震和动态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储层裂缝的发育状况基础上,结合裂缝性油田的渗流机理和数值模拟结果,对井网的适应性进行有效的评价,优选出适合此类油田高效开发的注采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