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占林 《辽宁化工》2020,49(3):284-286
在高气油比油井中,套压的大小对油井采油速度、生产压差、泵效等各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就套压的大小对泵效的影响从气锁形成到井筒压力变化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部分常见的防气措施及原理。  相似文献   

2.
如果油井套压控制不合理,会影响泵效、产量等,通过对油井正常生产时泵吸入口压力和气液比进行分析,及油井产量与流压、套压的关系,推导出产量最大时,合理套压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现场实验所得的经验公式拟合修正,总结出油井正常生产时的合理套压范围。对我作业区套管定压放气阀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验证,该方法为指导油井日常生产管理,使油井处在最佳经济运行状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孤岛油田垦西K71、24断块、孤岛中一区、孤岛B76断块的蒸汽吞吐井存在部分套压高油井,气液比高,不仅影响泵效,而且还加剧偏磨。同时,高气液比油井,对泵会产生"气蚀"作用,刺伤凡尔球和球座,引起漏失,降低泵效,降低了油井免修期。  相似文献   

4.
当高气油比抽油机井泵挂职深处的井筒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深井泵处在气液混合柱中,气体占据泵腔调影响泵效。应用防窃、增效一体化泵挂职管串,实施井下气液分离,井口卡封防止套管放气,套管气定压回收,是有效提高深井泵进液效率,提高高气油比抽油机井生产效率的有效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5.
原油溶解气井下收集技术研究的原则为立足于井下收集,设备简单、实用,方便油井日常生产管理(热洗、加药、液面测试等)。对于油井产液含水率较高且原油气油比较低的油井,可采取溶解气进泵收集的方式。在这种井况下,原油在泵吸入口析出的全部溶解气都进入泵中也并不会使泵内气液比和泵效有较大的变化,即便泵效有所降低也可调整沉没度来保持产量。该溶解气收集装置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油套环形空间的有效封堵、原油溶解气的有效收集以及研制保证油井日常生产管理(热洗、加药、液面测试等)的配套井下工具。  相似文献   

6.
油井套压,是油井生产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每一点变化直接影响着油井的沉没度、泵效及结蜡程度,进而直接影响油井原油产量。而油井套管压是千差万别的,针对每口井具体情况,科学确定动态的套压值,才能让油井发挥出最大潜力。本文对油井生产时的合理套压值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油井产量与套压之间的关系,然后从现场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油井正常生产时的合理套压值范围,提高了泵效,达到了增油增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合理控制油井套压 提高区块单井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井套压,是油井生产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每一点变化直接影响着油井的沉没度、泵效及结蜡程度,进而直接影响油井原油产量。而油井套管压是千差万别的,针对每口井具体情况,科学确定动态的套压值,才能让油井发挥出最大潜力。本文对油井生产时的合理套压值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油井产量与套压之间的关系,然后从现场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油井正常生产时的合理套压值范围,提高了泵效,达到了增油增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气体引射技术的开发,使高气液比油井正常排液正常生产,并降低海上的油井检泵作业成本,增加了高气液比油井的生产效率。检泵作业涉及到的工具简单可靠,气体引射装置通过钢丝或液体方式下入到工作筒中,不再起下电潜泵生产管柱。气体引射技术矿场应用表明:该井已正常运行648天,排液生产稳定。该技术将成为海上油田的高气液比油井复产稳产的一种可靠的人工举升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机械采油中,油井套压是抽油井生产的一个重要参数。套压大小变化直接影响着油井的沉没度、泵效等,进而影响油井原油产量。针对单井实际,坚持"一井一策",合理确定单井套压,才能提高抽油井产量。本文对抽油井合理控制套压对产量的影响做了初步的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油井产量与套压之间的关系,合理控制套压的原则,以及合理控制套压的方法,在日常生产管理中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螺杆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对其判断漏失的方法进行了论述:通过电流、液量、沉没度的变化及井口憋压测试压降法、试注法、观察套管放空阀排量大小等方法判断其漏失。电流接近空载电流,或电流接近正常运行电流,液量逐渐下降,动液面在井口,可初步判断螺杆泵泵况为漏失,再用井口憋压测试压降法,确定为漏失,通过关闭油井二次生产闸门,结合油井油压变化情况,确定油井生产状况,此方法在现场工况诊断中被普遍采用;用试注法和套管放空阀门排量的大小准确判断其漏失为地面漏还是地下漏。试注法就是将泵停下,关闭生产一次阀门、套管阀门、回油阀门和油套连通阀门,开掺水阀门,油、套压同升同降判断油套连通阀门不严,为地面漏失。观察套管放空阀门排量的大小就是关套管阀门,将套管放气阀门打开,关回油阀门,开关掺水阀门,如果套管放空阀门排量的大小变化与开关掺水成正比,就可判断地下漏失。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代人们对于石油实际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导致石油资源可能会面临枯竭问题,因此,石油资源开采控制便成为主要工作。而抽油机井套压对于抽油井属于关键内容,虽然通过套压控制便可决定油井泵效,但会耗费更多时间且无法达到预计目标,因此,便需要针对抽油机井套压展开合理控制。基于此,本文在提出抽油机井套压控制基础原则后,分析抽油机井套压对油井产量实际影响,最后表明抽油机井套压控制主要方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高含气油井的泵抽含气油井的泵效、泵容积效率以及井下容积,分析了气体影响地面功图载荷变化的特点;对于高含气油井功图求解误差大,通过理论分析以及现场试验的方法,成功提出了新的功图处理方法,从而提高了计算机自动识别功图凡尔开启、关闭点的正确率,为高气液比功图远程计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乌南油田属于低压、低渗透岩性控制的边远难采油气藏,储层发育以"薄、多、散、杂"为特征。砂层单层厚度薄,砂层层数多,砂层纵、横分布散,岩性复杂、泵效偏低、气油比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抽油泵泵效低、延长油井检泵周期难和间抽井频繁开关井易泵卡,扶余油层采出液蜡垢含量高油流通道极易堵塞等问题,现场应用了抽油泵上保护器。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能有效防止间抽井采出液杂质沉积于泵筒造成的泵卡、杆卡,减缓油井结蜡、结垢程度;对于压裂后井筒内残砂、泥浆含量高的油井,杂质收集效果明显,装置可长期在井下随抽油杆举升自动张合,随时防止泵卡、杆卡,解除油井堵塞,并延长检泵周期;对于扶余油层井深产量低的油井,这种装置具有显著收集涌入整筒泵内杂质提高泵效的能力可作为扶余层低产井的一种辅助增产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东油田为典型复杂断块油气田,属典型高温、高压、高油气比的"三高"油藏。通过对目前抽油井生产状况的调查,部分井结盐严重,同时具有高气液比的特点,目前使用的常规过桥泵存在无法兼顾防气,经分析确定研制一种新型的防气过桥泵,设计出泵下加长尾管洗盐;泵筒设计防气功能,通过应用能解决高气液比结盐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的特征为气液比高,供液差,泵挂深,导致该区块抽油井泵效低.针对该油藏的特征本厂采取了相应的技术配套来提高泵效.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沉没度是影响泵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统计正常生产的油井的气液比,沉没度,泵效,对数据进行拟合,发现泵效随沉没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大,沉没度继续增大而泵效增势变缓,继续增大沉没度,泵效趋于恒定值.运用该规律及现场的调整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泵效。  相似文献   

17.
1 应用背景文留油田属典型复杂断块油田 ,具有高温、高压、高油气比“三高”特点 ,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 ,油井出砂日益严重 ,加上井况恶化造成部分抽油井不能正常生产。受低渗透及断层影响 ,部分井连通性差 ,水驱效率低 ,泵效低 (<2 0 % ) ;受油气比高影响 ,气液混合物进入  相似文献   

18.
本井气柱塞气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哈油田自91年投产以来,随着油田的开发地层压力逐年下降而气油比呈急剧上升趋势,特别是温米油田出现了大批的高气油比油井,这给目前采用的有杆泵和电潜泵举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吐哈油田气藏为凝析气藏,埋藏深,单井产能低,气井开发滑脱损失较大,井底积液较多,造成产气量的较大损失,目前采用的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效果不理想,发泡剂消耗大,泡排作业频繁,排水采气技术成本较高,亟需开发适应油田特点的新型排水采气工艺技术。而本井气柱塞气举能很好的适应高气油比和气井排水采气的特点。为此,我们开展了本井气柱塞气举技术研究,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油田部分低含水高气油比油井的开发和气井的排水采气提供了有效的举升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油气田开发中,部分高气油比油井和气井的井筒积液严重导致油气井停喷,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石西油田开发的小泵深抽及系列配套强排液工艺,已成功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该技术由超深泵挂杆柱组合、井口高压密封、空抽控制器、地面机抽系统、地面集输保护和地面降压加温输送装置组成。该工艺已成功的用于新疆油田公司的气井排液采气,...  相似文献   

20.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回压高、低液量、低泵效的情况较为普遍,目前油田多采用管式泵生产。在生产中井口回压对油井产能发挥影响很大,为此运用地面二级抽油泵装置,对降低井口回压、增加原油产量进行挖潜,有效提高了液量,减少了因回压影响造成生产周期短,频繁躺井作业的问题,属于新工艺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