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和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成为可能。通过在通用计算机上加装一套软件和硬件,让使用者操作这台计算机就象操作一台专门为他设计的传统电子仪器一样,这就是虚拟仪器。简言之,就是用计算机  相似文献   

2.
方华 《电子质量》2010,(11):47-51
虚拟仪器是电子仪器与计算机技术深层次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仪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系统软硬件资源结合紧凑,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直观方便,系统性能优良。虚拟仪器是未来仪器领域的发展方向,可应用于各种自动控制系统。本文首先对虚拟仪器、PXI总线以及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等测控领域的先进技术进行介绍分析,并以我单位MEXA-8420气体分析仪系统改造为例,提出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引入检测领域的思想,然后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改造方案,并给出了方案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虚拟仪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虚拟仪器(简称VI)是电子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深层次结合的、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新一类电子仪器。虚拟仪器要比传统的电子仪器更为通用,在组建和改变仪器的功能和技术性能方面更为灵活、更为经济,更能适应迅猛发展的当代科学技术对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不断提出的更新并扩展功能与性能的要求。因此,虚拟仪器发展很快。 什么是虚拟仪器 虚拟仪器突破了传统电子仪器以硬件为主体的模式,实际上,使用者是在操作具有测试软件的电子计算机进行测量,犹  相似文献   

4.
介绍基于虚拟仪器的脉冲和过渡过程的设计方法.采用LabVIEW可视化的虚拟仪器系统开发平台,把传统仪器的功能模块集成在一台计算机中,用户可以在最基本的硬件支持下,通过修改虚拟仪器的软件改变其功能与规模.  相似文献   

5.
徐航 《电子世界》2013,(14):147
"软件及仪器"是虚拟仪器区别于传统仪器的显著特点,它具有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周期短、无缝集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测试场合,已成为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虚拟仪器技术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及实验有着传统仪器无法比拟的优势。一、虚拟仪器技术(一)虚拟仪器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提出的虚拟仪器概念,引发了传统仪器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使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以长驱直  相似文献   

6.
李洹 《电声技术》1997,(2):26-30
图形编程软件LabVIEW在电声仪器测量中的应用(二)电子工业部三所李洹4虚拟仪器及其设计4.1虚拟仪器虚拟仪器是指在通用的计算机上利用一定的硬件和一组软件形成的一台“仪器”,这台“仪器”不像传统的仪器那样,有着固定的面板和机箱的一个独立系统,虚拟仪...  相似文献   

7.
CVI虚拟仪器技术在计算机控制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LabWindows/CVI(CVI)的计算机控制实验用虚拟仪器的开发。文中详细介绍计算机温控系统原理,数字控制虚拟仪器的开发过程及其使用效果.说明了在测控实验领域运用基于CVI的虚拟仪器技术具有软件开发快速方便,仪器功能灵活强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EPP增强并行接口的虚拟仪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仲英 《电子学报》2001,29(7):872-872,876
虚拟仪器技术(Virtual Instrumentation)是一种构成仪器系统的新概念,其基本思想是:用计算机资源取代传统仪器中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部分,实现仪器硬件核心部分的模块化和最小化;用计算机软件和仪器软面板实现仪器的测量和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9.
仪器技术经历了模拟仪器、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以及单台仪器、叠架式仪器系统、虚拟仪器系统两条发展主线。对于一台传统仪器来说,它是一个独立的装置,有一机箱,有操作面板,信号输入输出端,还有开关、旋钮等。检测结果输出的方式有数字、指针式表头、图形窗口等,可能还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虚拟仪器的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仪器就是以计算机作为仪器统一的硬件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智能化功能,把传统仪器的专业化功能和面板控件软件化,使之成为全新仪器系统。虚拟仪器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技术,核心是计算机软件技术。Labview使用了“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技术建立人机界面,提供了许多仪器面板中的控制对象,如表头、旋钮、开关及坐标平面图等。  相似文献   

11.
《电子质量》2003,(12):13-13
安捷伦:虚拟仪器是个很好的概念。其核心技术是通过软件可以使开关和分立式仪器(包括台式仪器和插卡式仪器)建立起一个系统,组建你想得到的仪器或一套系统,它在教学、生产和大规模测试中得到部分应用。但它不会也不可能替代传统仪器的。最典型的虚拟仪器是基于VXI和PXI结构,像这种仪器或系统,其显示屏往往是利用一台单独的台式计算机的屏幕。有的公司也曾推出带显示屏的机箱,但现已停产。对像示波器这样的产品,它对实时性显示要求非常高,有信号马上就要显示出来,而在这方面,虚拟仪器则无法跟传统仪器相比,必须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基于虚拟仪器的脉冲和过渡过程的设计方法。采用LabVIEW可视化的虚拟仪器系统开发平台。把传统仪器的功能模块集成在一台计算机中,用户可以在最基本的硬件支持下,通过修改虚拟仪器的软件改变其功能与规模。  相似文献   

13.
《电子技术》2006,33(12):78-78
近日,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携其全线产品参加了“虚拟仪器技术盛会”——NIDays2006,作为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泛华测控一直致力于推广虚拟仪器技术和产品应用,同时不断推动着虚拟仪器技术向前发展,实现了从测控系统到测控产品的转变,为我国虚拟仪器技术向产业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虚拟仪器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测试测量技术。”将“虚拟仪器”概念引入中国的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毅向记者介绍:“1994年,我和陈大庞(美国国家仪器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将Virtual Instrument的概念介绍给中国的用户,并给它起了“虚拟仪器”这个中文名字,从此开始了虚拟仪器在中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测控系统作为一种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结合模块化测试测量设备的测试技术,以其技术的先进性及应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与传统的台式仪器一分天下的巩固位置,其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作为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代理和系统联盟商,泛华测控公司先后在LabVIEW、SCXI、PXI、数据模块化处理、在线测量、并行测试数据处理、故障诊断、测试环境仿真等方面引领了中国NI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一定意义上支撑了虚拟仪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技术升级。”泛华测控公司总经理左毅表示。  相似文献   

16.
新闻     
泛华测控系统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京举行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公司主办的2006泛华测控系统技术应用研讨会,近期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以现代测控系统技术应用为核心,结合国家仪器公司(NI)虚拟仪器产品的热点应用与系统集成案例,由泛华、NI和其他应用方案提供商的专家,向来自各行业的测控应用工程师们介绍了虚拟仪器系统的主流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市场和应用案例,为测控行业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www.pansino.com.cn德州仪器助力HARMAN/BECKER汽车系统设计德州仪器(TI)公司宣布新款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的HARMAN…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和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成为可能。通过在通用计算机上加装一套软件和硬件,让使用者操作这台计算机就象操作一台专门为他设计的传统电子仪器一样,这就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近日主办了2006“泛华”测控系统技术应用研讨会,力推测控技术和测控系统应用方案。此次研讨会结合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NI)的虚拟仪器产品的热点应用与系统集成案例,由泛华、NI和其他应用方案提供商的专家向来自各行业的测控应用工程师们介绍虚拟仪器系统的主流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市场和应用案例。主要议题有:NI最新  相似文献   

19.
谈谈虚拟仪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拟仪器是80年代末出现的新的仪器概念 ,它是计算机技术、测量仪器技术和软件技术共同孕育出的一项革命性新技术。虚拟仪器的出现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仪器观 ,开辟了测量测试技术的新纪元。1虚拟仪器的概念计算机总线技术、软件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使得微机在计算机仪器上的作用远远超出了计算机仪器发展初期用来完成控制的范畴。微机及DSP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它们在一定的实时性要求下代替了许多原来由硬件完成的功能 ,这标志着“软件即仪器(Thesoftwareistheinstrument)”时代的到来。人们给这样的测…  相似文献   

20.
虚拟仪器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硬件平台,在通信网络不断发展的时代,虚拟仪器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展.本文从虚拟仪器的定义出发,比较分析了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不同之处,并简要介绍了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多线程技术和DLL动态链接库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