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祖江  陈亚辉  张强 《宽厚板》2009,15(5):14-16
简要介绍了韶钢二轧厂船板生产的工艺特点,对影响船板命中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提高船板命中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周昌勇 《江苏冶金》2006,34(5):71-72
介绍了新余钢铁公司中板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分析了影响生产船板双定命中率的因素,并介绍了采取的改进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船板的技术特点,对影响船板轧成率的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介绍提高船板轧成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秦秀英  郭荣秀 《宽厚板》1999,5(5):37-38
本文简要介绍了提高中厚船板合格率的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影响船板合格率的因素及采用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武钢CSP生产线投产初期卷取温度命中率不达标的问题,对影响卷取温度命中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主要与层流冷却水量分布、响应精度和设备运行稳定性等有关。采取了改善水量分布情况、提高响应精度、优化设备调整方法等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卷取温度命中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检修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船板表面麻坑缺陷严重损害船板的表面质量,是影响船板外观和后序生产过程的重要表面缺陷类别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困挠着钢厂和用户。通过对船板生产、用户的储存和使用进行跟踪走访,概括了麻坑缺陷的特征。根据船板储存和锈蚀状态,结合实验室分析和模拟实验结果,确定了船板表面麻坑缺陷系钢板堆垛存贮中板缝间长期存水,遭受缝隙腐蚀所致。结合船板生产、储运和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减轻缺陷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8.
对国际海事组织船板新涂装要求对船板生产的影响进行阐述,分析韶钢生产的钢板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皱皮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全定尺生产模式在船板生产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船板命中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黄治东 《山西冶金》2022,(1):324-326
详细分析了影响宽带带钢产品终轧温度自适应智能控制命中率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宽带终轧温度自适应智能控制系统升级后,有效提高了终轧温度命中率,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大大增强了工厂创造效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冷轧钢板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影响冷轧钢板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和粗糙度测量方法,并以鞍钢冷轧厂2’线五机架连轧机和四辊平整机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量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钢板表面粗糙度的具体措施,应用到生产中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对我国船舶工业的现状,包括造船用钢生产情况、船板历年产量和消费量、船板生产能力及生产设备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船用钢材市场需求和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温拉伸、示波冲击、光学和扫描电镜组织分析、EBSD及断口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微观组织对一种高强度船板用钢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合金成分条件下,由于压下率和冷却速率的差别,板厚1/2和1/4处的有效晶粒尺寸、大角度晶界比例及M/A岛的形态分布不同。有效晶粒尺寸、大角度晶界比例及第二相M/A岛的形态是影响低温冲击韧性的主要因素,其对低温冲击的裂纹形成功影响并不明显,但较大的有效晶粒尺寸、较低的大角度晶界比例及呈方向性分布的M/A岛却显著降低了裂纹扩展功,导致板厚1/2处的低温冲击韧性低于板厚1/4处。  相似文献   

15.
在对W-Ni-Cu合金断口形貌的观察中,发现合金材质内部存在着孔隙、驻化、成分偏析等缺陷,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缺陷的有关工艺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W-Ni-Cu合金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6.
鞍钢含铌汽车板和高强船板钢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鞍钢含铌汽车板和高强船板钢品种系列及其生产工艺、产品实物质量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冷轧钢卷起筋量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振华  刘献东  李兴东  连家创 《钢铁》2004,39(12):47-50
在大量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起筋”量的实用测量方法,建立了一套计算“起筋”量的数学模型,同时通过“起筋”量的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定量分析了局部高点的大小、带材厚度、卷径、卷取张力、粗糙度等因素对“起筋”量的影响,得出了影响“起筋”量的相关规律,为现场“起筋”缺陷的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In studies of episodic recognition memory, low-frequency words (LF) have higher hit rates (HR) and lower false alarm rates (FAR) than do high-frequency words (HF), which is known as the mirror pattern. A few findings have suggested that requiring a task at study may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LF-HR advantage without altering the LF-FAR effect. Other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size of the LF-HR advantage interacts with study time. To explore such findings more thoroughly and relate them to theory, the authors conducted 5 experiments, varying study time and study task. The full mirror pattern was found only in 2 cases: the standard condition requiring study for a later memory test and a condition requiring a judgment about unusual letters. The authors explain their findings in terms of the encoding of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theories of recognition memory and the word frequency effect.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9.
付劲光  窦楠 《山西冶金》2007,30(4):30-32
分析了安铜二炼轧厂钢板表面微裂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使铜板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