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新校园建设,如何综合功能需求、场地特质、历史文化打造校园特质,是营建的核心命题。作为浙大海宁国际校区核心组团之一,针对项目所处江南地域以及面向国际招生的实际需求,面临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组团个性与校区共性等诸多挑战,本组团设计以“隐约的传统,开放的院街”为题,以对浙江大学校园建筑及西方传统空间原型回顾、分析为背景,聚焦于校园空间、砖石建筑的研究与实践,为校园特质营造提供了特定思路,对“平衡建筑”理论的“中西融合、多元平衡、共享共生”作出了新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漫游     
该项目位于武汉某所大学的校园内部,场地周边建筑布局严谨,场地内部由4个平面均为方形的建筑围绕中心的方形广场呈风车状布置.在总平设计上考虑与秩序感强烈的环境肌理呼应.我们希望该建筑组团成为校园学生活动的一个中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与建筑的互动,并为他们提供广阔的交流和探索空间.广场作为一个纽带联系4座功能各异的建筑,而整个组团又成为沟通校园建筑与河流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正>深圳前海港湾小学校园改造主要包含3部分内容:建筑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改造和更新、校园环境氛围的提升以及校园与社区共享。1)建筑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改造和更新设计方案首先改造扩大了室外活动场地,以缓解学生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此外,原有校园建筑有非常完整的设计,但外廊设计未考虑南方夏季暴雨的影响。改造后外廊边缘增加挑檐,有效改善了日晒和走廊积水问题。  相似文献   

4.
场地解析:建设场地位于清华大学校园西部学生生活区,与学生宿舍1,2号楼,新斋和新建西区食堂相比邻,地形呈南北向长方形,原用地内为学生生活区配套服务设施,该用地经过整合设计应保证和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的使用功能,同时与周边建筑围合形成开敞的服务休闲功能性空间——休闲广场,为西区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提供一个既满足使用功能,又有自然氛围的轻松开敞的休闲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5.
校园既有历史建筑在文化传承、功能提升、使用需求等方面与其他类型历史建筑有着不同的需求,现行的历史建筑加固改造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对校园历史建筑的加固改造工程进行全面、有针对性、具有时代特征的评价。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园历史建筑加固改造评价指标体系,该文以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历史建筑群为实测对象,采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方法分析现有的历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校园历史建筑与其他类型历史建筑加固改造方案的异同,寻求超低能耗建筑改造与加固工程的关联性,最终建立加固和改造两个层级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的校园既有历史建筑加固改造方案优选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保障校园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论述了当今教育建筑的功能与作用,并从校园功能空间的角度详细论述了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注意要点,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功能分区在教育建筑的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并最终阐明校园建筑规划设计不同于普通建筑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场地是一切建筑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建筑在从场地到场所的转化过程中产生,理解场地也是理解建筑的必要前提。这种场地的特定性决定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始终占据建筑设计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是天津市用地最小的示范高中。校园采用院落式整体布局.在减少建筑占地的同时,构成了多个室外文往活动空间。建筑的细部处理体现了形式、功能、技术的完美结合,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赵艳君  吴涛 《城市建筑》2022,(14):119-123
当今学校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场所,而是集合了教育、娱乐、餐饮、住宿、运动、展陈、行政等多种功能空间的教育微城市。深圳中学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单体设计、建筑营造这三个层面,清晰地展现了校园建筑如何结合场地环境,统筹规划,打破空间的局限,将多种功能有序整合、高效串联,营造出舒适便捷的多元化教育建筑体系。在有效整合及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满足师生使用需求的同时也服务于城市,打造符合时代需求,功能完善且极具特色的现代集约化校园综合体。  相似文献   

10.
腔体空间与中庭空间不同,以提高建筑生态效应为主要功能,与所有使用单元之间形成非常紧密的连接关系,用自身最少的外表面对接和缓冲尽可能多的使用单元内表面,不排斥任何构造性和技术性措施,优化内部物理参数,改善与外部环境的接触界面,因此,将腔体空间概念与中庭空间分离有利于绿色建筑建设。校园建筑是功能单一、人员密集型场所,对微气候环境有较高要求。绿色校园建设需要引入腔体空间元素。  相似文献   

11.
校园建筑内部功能空间的布置形式、空间的视域渗透关系与可达性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的使用行为存在潜在影响。许多既有的校园建筑建成历史悠久,其空间与使用人群行为活动规律存在着矛盾。本文基于空间句法,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6号教学楼二层的空间为例,利用Depth map软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模拟、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可行性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场地设计通常伴随着诸多周边环境和场地条件的限制,如何回应现状条件中不利因素,是小学校园场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龙岩市东山三小校园方案设计为例,分析了场地限制条件,以场地设计为着眼点,通过合理的建筑功能布局,因"地"制宜地发掘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可能性与丰富性,既让校园流线便捷合理又营造出多层次校园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3.
城市成片开发后不可避免出现了许多“夹缝、边角”的零碎用地空间。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研究和挖掘现有用地空间的开发条件,通过场地解读、场地整合、场地的竖向设计、邻里空间的关联性、建筑日照等方面出发,在充分尊重原有上位规划的基础上探讨该用地空间建筑布局的逻辑生成方式。使最后形成的建筑空间形态能够打破原有的消极空间格局,赋予该用地空间积极向上的功能,以便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碎片化用地的目的。本文结合莆田二中扩建工程设计实践,浅析边角用地空间在开发设计过程中的策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施甸县太平中心学校迁建项目设计中,围绕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原则,建筑师以最朴实的建筑语言,建构的校区不仅是一个满足传统型小学的教学和运动两个功能板块的要求,还是一个结合现状,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的开放式校园.尽可能的发掘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可能性与丰富性,通过对地域性、景观、空间等内容的挖掘,来...  相似文献   

15.
对改建项目中场地与既有建筑空间的活化与再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以场地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过渡方式为核心分别阐述了功能、流线、建筑造型等方面的重组整合设计,意图探索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在建筑设计中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漫游     
正该项目位于武汉某所大学的校园内部,场地周边建筑布局严谨,场地内部由4个平面均为方形的建筑围绕中心的方形广场呈风车状布置。在总平设计上考虑与秩序感强烈的环境肌理呼应。我们希望该建筑组团成为校园学生活动的一个中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与建筑的互动,并为他们提供广阔的交流和探索空间。广场作为  相似文献   

17.
林晓嵩 《福建建筑》2023,(11):27-33
场所空间营造有利于塑造校园场所认同和场所依恋感,是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基于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理念,以福州麦浦中学建筑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文化认同感、场地方向感、精神归属感三个方面展开宏观总体规划设计、中观建筑设计和微观空间设计研究,注重文化空间与礼制秩序的认同、建成校园建筑与遗存传统建筑的认同、场所环境与师生精神情感的认同,从而达到新旧建筑、人与环境的融合再生。  相似文献   

18.
要工业建筑遗产是城市在进行工业生产活动中,随着历史演变逐渐形成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该文以柳州第三棉纺织厂改造为工业博物馆项目为例,从遗产活化的视角下分别从园区遗产价值、建筑本体功能、历史文化要素及外部空间活化四个方面对其改造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科学重构空间秩序、合理确定功能业态、有效升级建筑形象、全面激活场地活力等工业建筑改造启示,以期为工业建筑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徐耀 《山西建筑》2012,(36):14-15
以建筑美学与建筑人情化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学校建筑及空间设计过程中如何将二者融合,并结合整体组成要素和局部组成要素的区域功能划分原则,进而实现学校这一特定教育空间的功能效应,指出校园环境和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将人情化设计与建筑美学融合在一起,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0.
陆激  李宁  蔡梦雷 《华中建筑》2011,29(7):84-87
校园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使每一位师生形成了他对校园形态、校园空间、校园场所的认同;建筑在校园中强调传承与发展,也就是在强调认同与创新。建筑的形态是空间的交互界面,独特的形态引发特有的建筑意象认同。该文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综合大楼方案设计分析,以"中原、军旅、信息"为切入点阐述了建筑意象的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