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宇 《煤炭学报》1995,20(1):50-56
研究表明,皖北山西组至上石盒子组第1,2段地层单元沉积主体为河控三角洲体系。综合内部构成,砂分散格式和砂体宽厚比特征,将广布的分流水道充填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据相构型,尤其是砂分散格式及骨架相类型组合,划分出进积型和水道充填型三角洲平原。前者包括前缘进积和湾决口进积三角洲平原,后者包括树技状,网状和弯曲状分流三角洲平原。阐明了这些不同类型三角洲平原的主要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柴北缘航垭地区侏罗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柴北缘航垭地区的聚煤规律,利用岩心资料对其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进行研究:共识别出5种岩石类型、17种岩相类型,及识别出的河流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并以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砂岩底面为界面,将石门沟组划分为2个3级层序,分别对应石门沟组下段和石门沟组上段.研究表明:该区煤层形成于湖侵过程中上三角洲平原泛滥盆地和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沼泽,在盆地边缘河流—三角洲平原,厚煤层(G2煤)靠近最大湖泛面发育,中厚煤层(G3煤)形成于湖侵体系域的中期;在盆地内部,煤层(G1煤较薄)常靠近初始湖泛面发育.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万年矿区钻孔岩心、测井曲线的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综合分析,对该矿区内含煤岩系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在太原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障壁-澙湖和潮坪-澙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进一步可划分为碳酸盐台地、潮坪、澙湖及障壁砂坝等沉积相类型;山西组沉积时期,以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下三角洲平原及上三角洲平原等沉积相类型。研究区从太原组到山西组沉积时期,反映了海平面逐渐降低,沉积环境由海陆过渡相向陆相转变,聚煤强度经历了由好—差—好—差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依据大量的钻孔地质资料研究,禹谟普查区的龙潭组划分为潮坪-泻湖及三角洲沉积环境。下部划分为潮坪-泻湖沉积相环境,主要组成为潮坪相、泻湖相、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在该沉积环境中煤层连续性较差,且受海水的影响煤层硫分较高;上部划分为三角洲沉积相环境,主要组成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相,在该沉积环境中的煤层稳定性好、分叉少,且海水影响较少而硫分指标偏底。在勘查区内,沉积环境较理想的是分流河道、支流间湾和废弃河道、潮坪沉积相环境。  相似文献   

5.
结合塔里木盆地北部阿克库勒凸起北部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于奇地区三叠系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本区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两个沉积体系,进一步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浅-半深湖亚相,并进一步细分出若干微相。在单井沉积相特征及井间沉积相对比研究基础上,对于奇地区中生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大体展示了于奇地区三叠系在不同层段的沉积相演化和平面展布,并建立了研究区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西湖凹陷勘探区优选、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评价,就西湖凹陷花港组的岩相古地理和煤层富集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根据钻井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古生物特征及地球物理测井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岩性等值线图恢复了花港组的岩相古地理图,总结了平湖构造带的沉积特征与煤层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识别出9种岩相类型,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区位于该凹陷区西部的海礁隆起和西南部的渔山隆起,且花港组下段古地理单元包括上三角洲平原和下三角洲平原,上段古地理单元包括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整个花港组以下三角洲平原占优势。在花港组沉积期发生持续的湖侵现象,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且下段聚煤作用强于上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和沉积标志,研究了菏泽地区晚古生代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将研究区划分为四类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该研究区经过水下三角洲平原、边缘三角洲潮汐平原、边缘三角洲沼泽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五个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复合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苏萍 《煤炭学报》1994,19(1):89-98
本文用比较沉积学的方法对淮南煤田二叠系三、四含煤段沉积物进行详细研究,初步建立了由多条陆源河流形成的复合型三角洲沉积模式。根据水文(古水文)特征将复合型三角洲划分为三大部分:水下三角洲平原、水上三角洲平原的树枝状河道体系和网状河道体系,并讨论了每个组成部分内的沉积作用特征。通过对比,指出该三角洲体系与单一陆源河流三角洲在成因、展布格局和组合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芯、薄片等资料以及岩石学粒度分析方法、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响应,对车排子地区沙湾组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区内发育缓坡扇三角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冲积扇和滨浅湖四种沉积相类型。碎屑岩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胶结交代作用以及溶解、溶蚀作用为主,孔隙结构类型划分为大孔粗喉型结构、中孔中喉型结构、小孔细喉型结构、紧密胶结微孔型结构4类。通过对各种孔隙结构类型的参数及储层评价分析认为,区内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层最优,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储层次之,滨浅湖相滩坝砂体储层略差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四川省盐源地区寻找煤炭资源,得出该地区聚煤规律,以卫星遥感、实测地层剖面、钻探、测井及相关测试为主要手段,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盐源地区龙潭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聚煤规律,在龙潭组识别出潮汐三角洲平原相及潮坪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平原的泥炭沼泽及潮间泥炭坪为盐源地区较有利的聚煤环境;同时,根据研究区地层、构造、聚煤特征、煤层、地形地貌等条件,在小高山及盖祖-桃子含煤远景区圈定了3个重点含煤区——和坪子、中梁子、桃子重点含煤区,为该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有利靶区,并为在四川西部二叠系的找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为研究对象,围绕西山窑组地层的层序地层细分与聚煤规律研究这一关键问题,充分运用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等理论方法,探讨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内西山窑组含煤岩系地层聚煤规律。综合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内的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高精度地层划分对比,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根据地层叠置样式及岩相变化特征进一步在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低位体系域(LST)、湖扩体系域(EST)以及高位体系域(HST);在构建的层序格架内部分析其古地理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识别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等沉积相类型;盆缘到盆中心之间的滨浅湖-三角洲平原环境过渡区域是泥炭发育的最佳场所,其中在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的接触界面处有范围性的厚层煤发育;可容纳空间变化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平衡对煤层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湖扩体系域的早期和晚期成煤厚度大范围广,而高位体系域时期则相对较薄连续性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条湖凹陷西山窑组的聚煤模式,聚煤中心主要发育于湖扩体系域早期和晚期的湖泊和三角洲过渡部分。系统开展本次研究不但能够进一步了解西山窑期凹陷及全盆的古地理环境,还对该地区煤炭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得出西湖凹陷南部古近纪花港组的聚煤规律,通过岩心和测井等资料,研究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区花港组分为上、下2段,研究区含煤地层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3种沉积相。主要聚煤环境为曲流河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沼泽、辫状河下三角洲平原越岸沉积沼泽和滨湖泥炭沼泽。花港组煤层厚度从研究区中部向四周逐渐减薄。  相似文献   

13.
查明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环境是研究其成藏规律的基础。以青海木里聚乎更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外露头、钻孔岩芯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侏罗系沉积类型及沉积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相类型主要为辫状河相、曲流河三角洲相及湖泊相;木里地区水合物的分布赋存层位以江仓组上段为主,岩性则以较细颗粒的岩石为主,江仓组上段沉积相主要为半深湖及滨浅湖亚相,江仓组下段沉积相主要为滨浅湖-半深湖亚相,木里组下段沉积相主要是辫状河相、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木里组上段沉积相主要是滨浅湖相、浅湖亚相。  相似文献   

14.
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西山窑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聚煤时期的沉积环境及构造运动对聚煤和煤层保存的控制作用,认为西山窑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三角洲平原的泥炭沼泽是煤层发育的主要场所,西山窑组下部含煤性较好,厚煤层主要发育于凹陷区,凸起区煤层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15.
含煤层系沉积环境是影响煤层气成藏的重要因素。通过岩心观察、区域地质、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主要煤系地层太原组、山西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太原组主要为滨浅海障壁岛-泻湖-潮坪沉积和碳酸盐台地环境,山西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16.
柴北缘老高泉地区侏罗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钻井岩芯数据等资料进行了柴达木盆地北缘老高泉地区侏罗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和聚煤作用的研究,分析了层序格架内不同体系域的煤层聚集特征,探讨了煤层形成的层序地层学条件及其聚煤作用.研究区含煤岩系共识别出22种岩相类型,划分出了4个三级层序及相应的低位、湖侵及高位体系域,同时发现,煤层主要形成于三级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其次为高位体系域,厚煤层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最大湖泛面附近.综合研究区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等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研究区主要煤层(M7)形成于湖侵过程中湖泊沼泽、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和曲流河岸后沼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刘洪霞 《西部探矿工程》2015,27(1):67-69,72
利用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长岭凹陷正兰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确认其为三角洲相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决口扇、分流间湾等微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并分析了目的层青二段Ⅲ砂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运用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及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对蔚县煤田侏罗纪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划分.共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将侏罗纪含煤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层序界面主要包括区域不整合面(古风化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下切谷、1个暴露不整合面.煤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发育具有多样性,陆相含煤盆地三级层序中,高位层序组聚煤作用最好.指出气候因素是层序形成的重要因素,而构造沉积是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野外露头实测、钻井岩心观察及测井资料分析基础上,对鲁西地区早二叠世沉积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早二叠世以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其中三角洲平原广泛发育,分流河道极易识别。三角洲演化的最终结果会导致废弃,废弃后的三角洲平原广泛沼泽化,有利于煤炭的聚集。当构造环境适合时,三角洲废弃时间越长,聚煤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贵州仁怀吴家寨地区煤炭的找矿突破,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通过对该区的剖面、岩芯、测井等地质编录资料综合分析,厘定了该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的层序地层,并剖析了聚煤作用。本次研究共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沉积体系转换面和下切谷砂岩体等主要层序界面,划分出了3个三级层序和海侵、低位、高位体系域。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和层序格架控制了吴家寨地区煤层的发育;层序2含煤性最好,为三角洲沉积环境,可形成厚煤、优质煤(C8煤层);层序1含煤性较差;研究区中南部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分流间湾的环境则为成煤中心;此外,从海平面变化来看,研究区煤层主要发育于海侵体系域(C5、C8、C12煤层),其次为高位体系域(C11、C7、C6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