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针对超高露天矿顺层边坡环境治理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工程勘察、土工试验、土壤检测、稳定性分析、地质环境治理设计、生态环境治理设计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以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为例,剖析超高露天顺层边坡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开展边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土壤营养元素检测,对北帮顺层边坡治理的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合理的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进行边坡修复植物选择及生态环境治理分区,建立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废弃露天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科学评级区划并提出针对性治理方案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基本原理,构建了废弃露天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难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确定指标权重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以山东济南市李家窝矿山为研究区,开展地质环境修复难度评价及治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中边坡倾角、危岩体分布和边坡高度为关键指标,权重分别为0.360 47, 0.194 02和0.184 36,研究区地质环境修复难度较大的区域主要存在高陡边坡与危岩体分布等特征;针对不同分区提出了相应的危岩体治理、残丘清理及续坡绿化等治理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露天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难度评价及分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周边存在废弃采石矿山导致的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由于城市用地、景观提升和市民需求等因素,需对废弃采石矿山进行生态环境整治。以徐州曹山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为例,针对原设计治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利用坡率法与土工布结合设置台阶的方法,对其进行多次优化,分析其稳定性、应力场和变形结果,最终得到满足边坡安全等级的治理设计方案。优化后的方案不仅解决了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还大量减少了土地资源占用,更为经济合理,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安家岭露天矿复杂环境边坡稳定性研究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是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大灾害,边坡失稳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和工程受阻,特别是工程地质条件和边界条件复杂的边坡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更为突出。文章针对安家岭露天矿端帮井及其周边边坡的安全问题,从区域地质条件、采排现状及边坡稳定性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边坡稳定性控制措施,保障矿山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煤沟露天煤矿采场边坡坡度大,坡体岩石强度较低,局部裂隙发育,稳定性较差,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坡体滑坡安全隐患的问题,为保证采场边坡稳定,根据大煤沟矿山地质特征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其采场边坡工程进行地质分区,并对各区段代表性剖面采用极限平衡法对现状及年度计划条件下的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边坡稳定系数,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提出边坡防治措施及建议,为矿山边坡稳定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冯朝斌 《中州煤炭》2023,(5):150-155
废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矿山因开采形成采坑8处,周边高陡边坡分布了大量危岩体,当雨季出现时极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同时,废弃采坑和高陡边坡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采取边坡修整工程、场地平整工程、排水沟工程、垫渣和覆土工程、生物工程等修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矿山修复整治等,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矿区地貌景观,减轻了对土地及地下水资源破坏,改善了矿区及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恢复耕地16.46 hm2、草地3.37 hm2、林地1.63 hm2,缓解了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未得到有效治理的废弃采石场容易引发地质和环境问题。以江西省石城县下茶坑废弃采石场矿山为例,通过现场调查,总结分析矿山土地资源、植被破坏以及地质灾害等问题。针对各问题提出相应的恢复和治理方案,包括复绿、边坡治理、截排水、监测等工程。研究成果对类似矿山环境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景观修复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探索不同条件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中的景观修复模式,以焦作红砂岭废弃矿山为例,通过地质环境调查和勘察,分析其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其地理区位和修复功能需求等,明确其修复方向,提出不同条件下的矿山生态环境景观修复模式。研究表明,不同地质环境问题、不同区位条件、不同需求的矿山生态修复采用不同的景观修复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隐患、修复生态环境,提高景观形象功能,以经济合理的方式达到矿山生态环境景观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济源市某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已刻不容缓。通过对该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认为矿区内主要以露天采坑、渣堆、废弃石料厂、废弃石灰窑、废弃建筑、陡坎、高陡边坡等地质环境问题为主。通过坡面清理、挖方削坡等工程手段,消除区内采矿形成的高陡边坡所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回填、挖方、挡土墙等工程手段,实现采坑地貌形态修复;通过覆土、植树、道路等工程手段恢复治理区的土地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研究可为相似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周瑞  赵亚军 《现代矿业》2016,32(10):23-25
某矿露天采场矿岩石的平均汽车运距均已超出经济合理运距,急需增加胶带运输系统。根据2013年完成的采场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及稳定性研究结果,发现原设计矿岩胶带系统部分安装位置的边坡稳定性差,需要进行调整。结合采场实际情况,提出2个改选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了合理、安全、稳定的安装位置,保证了矿山安全稳产。  相似文献   

11.
查明矿山地质环境基本问题、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边坡的稳定性,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的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通过综合勘查手段,查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工程的规模、稳定性及发展变化趋势、危害特征等。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包括江夏区和蔡甸区,启动资金1亿元。江夏区主要是对十月矿区进行恢复治理示范,采取采场边坡治理、废弃矿坑填埋、地形地貌景观植被修复、土矿废弃地整治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治理面积3.39 km~2。治理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治理区的景观,土地资源得到恢复,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矿山开采对区域建设提供了物资保障,但也留下了危岩、地面塌陷、基岩裸露、植被覆盖率下降、扬尘等严重的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地区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形势急迫。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东部矿区为例,分析了废弃矿区存在的地质及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出了矿山修复细分目标,并针对性提出了成套技术方案,为京津冀地区矿山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区域矿山修复及环境改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矿区地质环境,履行矿山业主主体责任,对研究范围内的21个图斑进行治理,分为10个治理区进行统一治理。分析了1号、2号治理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并对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进行治理修复,通过拆除工程、危岩清理工程、坑底整平及边坡修整工程、覆土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工程手段,基本消除治理区内因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与地质灾害隐患等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最大限度地修复了因矿山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实现了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5.
矿山在进行生产作业时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露天开采的作业方式,对环境的破坏性更为明显。以都兰察汗乌苏建筑用石料矿矿山为研究对象,对矿山目前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治理措施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发育有若干不稳定采矿边坡,存在含水层、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现象。同时针对上述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7种治理措施,分别为危岩体及碎石清理、边坡的削坡反压、排水沟建设、场地回填平整、网围栏与警示牌工程、覆土工程和植被重建工程。该讨论内容可能对类似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治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边坡开挖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环境地质工程中研究的一个方面。分析了边坡开挖工程引发的环境地质工程问题和影响因素,并对边坡开挖中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损毁的生态环境,根据气候条件、矿山地质环境、生物群落等特征,研究适合当时当地环境条件的治理方法,国内多家单位对修复治理方法进行大胆实践,提出并实施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基于双层勾花网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具有稳定、高效、节约成本等特点,在生产实践中广泛获得应用。采用双层勾花网高次团粒喷播绿化技术,尤其对高陡边坡的治理[1],效果非常明显。治理后可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重建边坡地形地貌,增强边坡稳定性,改善边坡生态环境,增加绿化面积,绿化效益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潘磊 《西部探矿工程》2023,(1):109-111+114
宝坻区砖瓦用粘土矿山经历20余年的开采,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在充分收集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实施了废弃建筑物拆除、积水抽排、垃圾清运、矿坑填垫、土地平整、边坡修整等恢复治理工程,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而且有效增加了可利用土地面积,使废弃的土地资源得到再利用。  相似文献   

19.
渭北嵯峨山一带历史开山采石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土地损毁,严重影响了大西安都市圈外围景观。以往治理工程多针对采坑底盘及工业广场等平缓场地,在原地形基础上进行植被修复,受损的地貌景观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废弃采矿用地也未得到充分的复垦利用。本次研究以嵯峨山CK1、CK2废弃采坑生态修复设计项目为依托,提出通过台阶式整治进行地貌重建、复垦利用废弃土地的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对废弃采石矿山开发式治理,修复工程产生的多余石料依规通过政府公共交易平台拍卖回收资金,形成“修复-利用-资金回收”闭环的废弃采石矿山修复模式,旨在为渭北“旱腰带”众多的废弃采石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内采坑错落分布,废弃矿渣随意堆放,压占损毁土地资源。勘查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坑和废弃矿渣堆)、矿山地质灾害(崩塌危岩体、滑坡)、土地资源损毁及含水层破坏等。研究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治理技术,采用边坡整理、平整场地、挡土墙、覆土工程、道路工程、防护工程、生物绿化工程等措施,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了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