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从源头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急需开发简便、快速且高通量检测方法用于农产品中各类风险因子的快速监测。随着质谱精密度和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及数据库的扩大与完善,非靶向筛查技术逐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定性筛查和分析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非靶向筛查技术(色谱-高分辨质谱)近5年来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以及多类污染物筛查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非靶向筛查技术在数据采集模式、筛查策略和筛查方法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以期促进非靶向筛查技术在农产品中多类污染物残留检测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筛查、分级、预警和防控能力,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与治理体系, 客观正确的引导舆情。方法 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数据, 建立食品安全分析可视化模型。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Hadoop, 结合Tree Ensemble和Model-Based Ranking算法特征性分析食品抽检数据, 搭建BP神经网络, 结合Apriori和FP-growth关联分析等技术, 深度挖掘相关信息, 有效集成为对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结果 以折线图、热力地图等可视化模型实现食品类别、检测项目、结果分析、生产地址、检测数据分析及发展趋势等相关信息进行在线展示与分析, 能够满足关注食品安全的各领域人员很直观地就获得自己需要的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结论 可视化模型能够增强数据分析结果的视觉效果和直接性, 切实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靶向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农药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现阶段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具有品类多、残留量低且施用未知等特点,检测难度较大。因此,开发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具有高分离、高鉴别、高通量、非靶向等优点,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相关报道进行归纳和总结,简要介绍食品中多农药残留检测的现状,重点从多维色谱及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开发、吸附材料及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改进、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优化等方面阐述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中多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相关研究应用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食品安全防控不仅面临病原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滥用和非食用物质非法添加等传统风险,还面临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带来的未知风险,以及重大活动保障中敏感物质的检测需求。有效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需要不断提高危害物检测技术。"十三五"时期,建议北京市开展食品复杂基质的高通量前处理技术、动物源性食品中兴奋剂多组分检测及来源鉴别技术、食品安全风险高通量高灵敏度同步识别技术、食品中未知化合物鉴定技术体系、动物源性食品中高风险危害因子检测技术、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和高通量未知物种成分测序鉴别技术的研究,同时建立检验检测服务平台量值溯源和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类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该技术在食品品种、产地和掺假真伪鉴别,致病菌、药物残留检测,污染物鉴别以及转基因食品鉴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食品安全性被高度重视的今天,常规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发展的需要,食品组学极大地丰富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食品真伪鉴别、产地溯源、产品质量控制、食品微生物、转基因成分、农药兽药残留、过敏原和生物毒素检测中成功应用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这将为食品安全甚至整个食品工业产生深远影响,也为现行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子舌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因为其独特的优点在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化学工程、食品分析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电子舌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在食品溯源、食品新鲜度、食品品质分级、掺假鉴别、质量监控、微生物和重金属检测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探讨了电子舌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未来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未知化学性风险快速筛查确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婷  路勇  姜洁  张卫民  冯楠 《食品科学》2016,37(5):245-253
食品安全未知化学性风险,指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之外的、尚未被认知的化学性风险隐患,是当前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本文从通用型前处理技术、高通量仪器筛查确证技术以及筛查确证数据库三方面,系统阐述食品安全未知化学性风险快速筛查确证技术的现状和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消除食品风险,保证食品质量,就必须要加强食品质量检测,利用专业性的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价。检测部门要规范技术流程,加强检测流程管理,落实技术要点,提高食品质量检测的有效性,以实现预期的食品安全管理目标。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应用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食品真实性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食品安全战略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了在综合监管科学范畴的监管模式下,通过监督管理科学化、技术化和规范化并结合真实性识别技术的研究,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技术鉴别;通过供应链脆弱性评估和多种技术甄别手段的研究,建立典型高值动植物食品的同位素、基因、多态性识别及整体检测等技术和食品供应链特性的脆弱性平台体系,从而解决食品真实性中多样性差异、循因手段匮缺、行为确定难等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随着各项鉴别技术的发展和真伪鉴别监管平台的建立,食品欺诈和真实性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食品真伪鉴别和溯源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食品鉴别和溯源技术是对食品的真伪、产地和来源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及追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中占据强有力的地位。随着食品掺假频发、掺假手段多样,传统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因此亟须发展新型快速准确的食品鉴别和溯源技术。食品组学是近年新兴的采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系统研究食品的营养与安全的一类技术,因其强大的物质鉴定功能,可以为食品鉴别和溯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对食品组学技术在食品真伪鉴别和溯源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食品组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提供技术参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畜禽肉掺假问题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及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禽畜肉溯源分析和鉴别技术成为食品领域研究热点,畜禽肉中的源成分是用于区分鉴定不同物种的定性成分,在肉制品质量检测及肉制品真实性鉴别方面应用广泛.本文针对目前定性及定量检测禽畜肉中源成分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技术、基于脂...  相似文献   

13.
现从法律体系、检测体系、标准体系、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监控策略和技术、风险性信息交流6个方面分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技术的现状和问题,期望能对食品安全控制战略的制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检测政策、措施,从技术、法律、行政规范、制度及监管等多方面规范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以保证市场流通的食品符合国家标准。本文分析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步对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影响,提出适应食品检测技术进步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一种基于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临床诊断、环境保护和植物育种等工作中。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常规的符合性检验出现局限性的情况下,代谢组学技术显示出了巨大应用潜力,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食品掺假及品质鉴别、食品产地溯源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全景分析、技术灵活等特点,可以作为现行食品安全评价标准的有力补充,也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分类、研究平台和统计方法。重点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控中的应用,为后续相关领域内的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食品安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新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可以用于鉴别食品成分掺假、食品种类、追溯不同产品来源、检测农药残留等,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原理入手,系统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旨在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综述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包括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掺伪鉴别、添加剂检测以及储藏过程品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食品安全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但市场上的食品种类较多,需利用相应的检测技术评估食品的安全性.为保证食品安全,需推进检测技术标准化.基于此,本文简述了检测技术标准化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食品检测的现状,提出了检测技术标准化的相关策略,以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基于快检初筛的食用农产品安全抽检模式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挥快检技术的优势,提高食品抽检靶向命中率。方法针对食用农产品快检初筛阳性样品启动法定抽检程序,并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定量检测,从而分析基于快检初筛的抽检不合格率。结果针对快检阳性样品定量抽检72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33批次,不合格率为45.8%,经快检初筛后抽检靶向命中率提高约15倍。其中部分项目抽检靶向命中率偏低,还需在现场制样、规范操作等环节改进完善。结论快检技术在提高抽检靶向命中率方面卓有成效,基于快检初筛进行食品安全抽检模式对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在基层食品监管过程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属于是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技术,运用该技术进行食品检测,既可提高执法效率,又可增强对快销食品的监管力度,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虽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基层监管有诸多益处,但仍有诸多问题,如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范围滞后;缺乏针对性、效率不高等等。本篇文章将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监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监管中的运用,发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