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9)
热休克蛋白70是在高温或应激作用下被表达出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一种高度保守的分子伴侣蛋白,大量的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70在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蛋白质聚集,抑制细胞凋亡,肿瘤免疫等方面发挥作用,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目前发现热休克蛋白70与脑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相关性。本文就热休克蛋白70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2.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感染是引起神经系统紊乱、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非结构蛋白2A、3C、3D是EV71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复制和存活的基础,具有不同于肠道病毒其他成员的结构和作用机制。2A和3C蛋白可抑制宿主细胞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3C蛋白还可抑制天然免疫,3D蛋白与病毒的耐高温和高度变异适应性有关。一些小分子物质可在病毒入侵的不同阶段抑制EV71感染。本文就2A、3C、3D蛋白在EV71复制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以及一些小分子物质在病毒复制中的抑制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Tat蛋白是HIV-1编码的重要调控蛋白,在病毒复制和感染致病中起重要作用。在感染细胞内,Tat蛋白与多种细胞分子相互作用,启动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促进转录延伸,从而激活和促进病毒复制;分泌和释放至细胞外的Tat蛋白,具有独特的穿膜功能,可到达宿主多个部位,作用于多种细胞,产生多样的Tat蛋白胞外活性,如参与免疫抑制、神经系统损伤及卡波济肉瘤形成等致病过程,被称为"病毒毒素"。本文对Tat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效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基因免疫。但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因此,又称裸DNA疫苗。一、核酸疫苗的发展简史课DNA疫苗最早是由Wolff等[1]于1990年在一次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中意外发现的。他们用化学试剂处理小鼠骨路肌细胞,以提高其摄取质粒DNA的能力,结果发现,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动物,其骨铭肌细胞也能吸…  相似文献   

5.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感染几乎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可引发多种疾病。目前,对大多数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均无特效药,接种疫苗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有效途径,分离和纯化病毒蛋白是病毒类生物制品生产的主要工艺步骤。本实验从表达体系、工艺开发及检测技术3个方面对病毒类生物制品的研究进展及已成功应用的病毒类生物制品的工艺流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发明涉及新型2,5-二氮杂二环[2.2.1]庚烷衍生物,发现它是单胺受体和转运蛋白的有效调节剂。本发明的化合物因其药理特性而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或紊乱:涉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周围神经系统(PNS)的胆碱能系统的各种疾病或紊乱、涉及平滑肌收缩的疾病或紊乱、内分泌疾病或紊乱、涉及神经变性的疾病或紊乱、涉及炎症的疾病或紊乱、疼痛和因终止滥用化学物质而引起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旋毛虫新生幼虫表达的可与宿主肌细胞染色体DNA结合的相关蛋白基因,寻找旋毛虫侵入及寄生过程中与宿主肌细胞发生结合的相关蛋白,为研究寄生虫与宿主间的信号转导、侵袭及长期寄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旋毛虫新生幼虫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用小鼠肌肉染色体DNA对展示文库进行筛选,随机挑选30个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测序分析和编码蛋白二级结构及翻译后修饰预测。结果旋毛虫新生幼虫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的原始文库库容量为2×105pfu,重组率为98%,95%的插入片段长度在250~2000bp之间,扩增后文库滴度为3×1012pfu/ml。对经4轮筛选后的克隆进行PCR鉴定及测序,获得13个基因序列,其中有4个(DN14、DN24、DN9及DN23)为旋毛虫新生幼虫DNA结合相关蛋白基因,分别与旋毛虫未知蛋白及假定ORF11.30、旋毛虫nudix水解酶及血吸虫SJCHGC05997蛋白、秀丽新杆线虫未知蛋白和旋毛虫TGF-β配基具有同源性。经编码蛋白质二级结构及翻译后修饰预测,这4种蛋白可能与旋毛虫包囊形成和寄生虫与宿主间信号转导有关。结论已成功构建了旋毛虫新生幼虫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并利用小鼠肌肉染色体DNA筛选出4个可用于研究旋毛虫包囊形成及与宿主间信号转导机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在胚胎期和出生后早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及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神经元在衰老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出现损伤时,小胶质细胞发生活化并通过释放趋化因子、神经传递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改变细胞微环境,发挥修复或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在修复或保护神经元的同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也会释放前炎性细胞因子,通过炎性反应杀灭对神经元有毒有害的病原体等物质。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也会对神经元和其他正常细胞产生损害。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以神经元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活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拟对小胶质细胞功能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金属类配合物与肿瘤相互作用的多样性,需要了解人体宿主细胞的复杂性,了解变异细胞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种类及其多样性特点;分析了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以及联合用药的局限性;介绍了治疗肿瘤理论的研究现状,指出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多样性特点和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多样性及联合用药的局限性是肿瘤难治的根本原因。研究指出,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带来的人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量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疗肿瘤理论的多样性观点。  相似文献   

10.
梁雨  沈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22,(10):1274-1277+128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大多数恶性肿瘤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呈异常表达,可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miRNA可通过靶向不同靶基因,参与不同信号通路,从而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生物发育、器官形成、病毒防御、表观调控及代谢等生命活动起到调控作用。let-7a是let-7 miRNA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细胞的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且在多种癌症中发挥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本文就let-7a及其靶基因在HCC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为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其能量代谢与细胞凋亡、自噬和衰老等过程密切相关,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后续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microRNAs(miRNAs)为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单链RNA,可通过降解靶基因或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来调节蛋白表达。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miRNA还可通过调节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线粒体的结构及功能,影响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本文就miRNA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从二维(two-dimensional,2D)培养衍生出的新技术,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培养不仅能够模拟脑内微环境,更好地维持NSCs增殖及分化能力,还能进一步形成脑类器官。3D培养NSCs及脑类器官均可作为有效的体外细胞模型,不仅能模拟神经疾病的发病过程,还可应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另外,利用NSCs移植及定向分化等特征修复和替代死亡的神经细胞,可延缓或抑制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等神经系统疾病。NSCs的3D培养将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大脑发育过程,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时有助于寻找药物靶点和药物开发。由此可见NSCs的3D培养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NSCs的特性和3D培养方式,及其在神经疾病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Fc(recombiant human growth hormone-Fc,rhGH-Fc)融合蛋白的纯化工艺。方法 rhGH-Fc融合蛋白细胞培养液经离心、低pH处理、过滤、浓缩预处理后,再经Protein-A亲和层析、CM阳离子交换层析、Q HP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同时检测rhGH-Fc融合蛋白的蛋白含量、纯度、等电点及宿主蛋白、宿主DNA、Protein-A残留量等指标。结果 Protein-A亲和层析、CM阳离子交换层析、Q HP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产物的蛋白含量分别为145、132、92.4 mg,纯度分别为95. 40%、95. 90%和99. 19%,宿主蛋白残留量分别为2 500、864和71 ng/mg,宿主DNA残留量分别为329、0. 56和0. 12 ng/mg,Protein-A残留量分别为24. 5、3. 2和0 ng/mg。rhGH-Fc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97 300,等电点范围为5. 5~6. 5,可与鼠抗人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建立了rhGH-Fc融合蛋白的纯化工艺,该工艺的纯化产物回收率及纯度均较高,本实验为rhGH-Fc融合蛋白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翻译调控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总RNA为模板,PCR扩增TCTP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His Trap FF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克隆的目的基因序列正确,未发生碱基突变;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纯度为80%,可与兔抗人TCTP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已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并纯化了TCTP,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常见在喷漆中会有各种溶剂含有苯及苯的化合物,如甲苯、二甲苯等。稀释剂中乙醇、丁醇等常用的工业溶剂也都有毒,甚至有的还有剧毒,如甲醇等。这些有毒物质的存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等有一定的毒害,最常出现的如苯中毒和漆中毒等现象发生。在涂装过程中,经常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气体,扩散在空气中。这些大量的有毒的热气体,如果人体吸入,会发生神经系统的疾病,一般出现头晕、心悸和恶心呕吐等反应。手指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突变体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利用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抑制试验测定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突变体的生物学活性;RP-HPLC和SECHPLC测定其纯度;胰酶酶切,HPLC测定其肽图;荧光定量PCR检测E.coli宿主DNA残留量;ELISA法测定宿主蛋白残留量;Edman降解法进行N-末端序列测定;水平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等电点;其余检测项目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进行。同时对通常在原液中进行检定的宿主DNA残留、菌体蛋白残留、N-末端序列测定进行初步的方法验证,考察其在成品中进行检测的可行性。结果经初步验证,在成品中进行宿主DNA残留、菌体蛋白残留、N-末端序列测定具有可行性,用建立的方法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突变体成品进行检定,各项指标均符合《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要求。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具有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特点,可用于该类产品的常规检定。同时只对成品进行质控的方法和质量标准对同类产品的质量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为世界上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威胁的严重疾病。近年来,对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性抗原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大夫和实验室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评估肿瘤疗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目前,不同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现对常见的肿瘤标记物检测方法的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蛋白质结构及功能成熟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为蛋白质糖基化。许多影响细胞、组织、器官乃至生命的内源性蛋白或外源性重组蛋白(如治疗性重组蛋白或单克隆抗体),在细胞内成熟过程中几乎均会发生蛋白质糖基化修饰,而糖基化修饰的质和量的差异,可能会影响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构及功能。随着治疗性重组蛋白的需求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已出现了以改造治疗性重组蛋白为目的的蛋白质糖基化工程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改变用于表达重组蛋白的宿主细胞中参与糖基化修饰的关键酶蛋白(糖苷酶及糖基转移酶),来影响重组蛋白的糖基化,从而改变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构及功能。本文介绍了重组蛋白糖基化修饰的类型及其生物学作用,重组蛋白糖基化修饰改造的策略,其中重点介绍了改变糖基化相关酶蛋白基因的活性的策略,经证明目前该糖基化工程策略是影响重组蛋白的表达及活性十分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闪烁陶瓷是一类可实现高能射线或粒子向紫外-可见光转换的功能材料,在医学成像、安全检查、油气勘探、工业探伤以及高能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CT是闪烁陶瓷最大的应用方向之一,其作为现代医学诊断中一种重要的医疗成像手段,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骨科以及其他许多疾病的诊断上起着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生活自理能力的障碍和精神行为的异常。不应把AD看作是正常的衰老过程,它是一种进行性、不能治愈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很多方法可改善AD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阻止或延缓发病及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