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作为水平浓淡燃烧技术的关键部件已在电站锅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深入研究流场结构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片光系统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的流场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浓缩器内全流场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被叶片浓缩下来的颗粒流冲击到浓侧壁面,将导致浓侧出口壁面的磨损;在浓缩器出口设置适当长度的挡板将有助于避免浓淡2股气流的过早混合;叶片前端浓度的差异导致各级叶片磨损特点不同,实际应用中需要分别考虑各级叶片的防磨措施;可通过调节叶片间距来改变进入淡侧的粉量,从而改进浓缩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作为水平浓淡燃烧技术的关键部件已在电站锅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深入研究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的气固分离机制,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r,PDA)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测量,获得了浓缩器典型截面区域、叶片表面附近及浓侧出口区域的流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叶片表面附近颗粒与叶片的碰撞反弹及两级叶片之间的气固速度滑移是形成浓缩器内颗粒浓缩的本质所在;叶片只浓缩叶片附近区域的颗粒,而对远离叶片的浓侧区域则影响较小;浓侧壁面磨损区域主要发生在末级叶片喉口到距喉口0.7a(a为浓缩器的宽度)范围内,在浓缩器的应用中需考虑此处的防磨措施。  相似文献   

3.
曾东和  张鸿  易超 《发电设备》2006,20(4):221-224
借助CFD软件平台,利用颗粒轨道模型对旋流叶片型煤粉浓缩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工况下浓缩器的阻力系数及分离效果。模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煤粉浓缩器能达到较好的浓缩效果及浓淡风比。  相似文献   

4.
通过冷态模化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发现在采用传统叶片结构的百叶窗式水平浓淡燃烧器中存在有浓淡侧流量比偏大和叶片后有较大面积回流区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导致该型燃烧器在实际运行中发生烧损、堵粉和磨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将第1级叶片改为丘体型结构,第2、3级叶片中间开竖槽并适当调整叶片结构参数,可获得较理想的浓淡侧流量比和煤粉浓缩效果,并基本消除了浓缩器中的回流区结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传统结构的百叶窗式水平浓淡燃烧器叶片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燃烧器内部叶片后面会形成回流区,造成叶片背风侧的磨损和煤粉的滞留。并且,分析了不同叶片磨损后,对燃烧器整体性能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在叶片后面增加锥体的新型燃烧器叶片结构,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新型燃烧器叶片进行了分析,发现此结构能明显消除回流、降低燃烧器阻力,并且能够保证燃烧器的煤粉浓缩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旋流叶片型煤粉浓缩器的冷态试验研究情况,并根据冷态试验结果将山西霍州电厂的3号锅炉燃烧器改造为采用旋流叶片型煤粉浓缩装置的为型旋流燃烧器。现场运行结果表明,旋流叶片型煤浓缩器运行效果良好,装有该装置的浓淡型旋流燃烧器能在50%负荷下脱油稳燃。  相似文献   

7.
电站燃煤锅炉一次风管线弯折常导致煤粉输送出现浓淡不均,为此,采用数值方探究弯头来流方向对风量偏差与煤粉浓淡分离程度的影响,将弯管与百叶窗浓淡分离器对煤粉浓淡分离的综合结果作为1 000 MW双切圆燃煤锅炉模型的边界条件开展数值模拟,并与理想煤粉浓淡分离工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弯管与百叶窗浓淡分离器对风量偏差影响较小;斜下方弯管所致煤粉颗粒浓度在水平方向的偏斜程度约为25%,百叶窗浓淡分离所致煤粉颗粒浓度在向火侧偏斜程度约为22%,弯管与百叶窗浓淡分离均对煤粉偏斜产生较强影响,在锅炉实际运行调试和整体数值研究中皆需重视;弯头来流方向与向火侧相同时将对燃烧器整体的煤粉浓淡分离产生一定削弱效果,在前墙、后墙与右墙会出现煤粉浓度增高现象,影响煤粉在炉内的燃烧与水冷壁的结渣特性。  相似文献   

8.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性能参数和燃烧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兴隆铺热电厂1号炉存在燃烧器浓侧喷口磨损严重、大渣可燃物含量高、低负荷稳燃能力差等问题,通过对百叶窗式煤粉浓缩器的性能参数进行试验优化,提出了百叶窗式煤粉浓缩器的改进措施,并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水平浓淡煤粉浓缩器在角式煤粉燃烧器中的应用及浓缩器结构变化对燃烧器出口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煤粉燃烧器的分级浓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次风的浓缩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稳燃和降低NOx排放,是煤粉燃烧器一个主要任务。介绍浓淡燃烧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燃烧器的浓缩过程的分级解析,说明分级浓缩是提高煤粉浓度的有效方法。有效的第1级浓缩增大了煤粉的输送浓度,进而可改善第2级浓缩.提高燃烧区的煤粉空间浓度。讨论了第1级和第2级浓缩对燃烧器性能的不同影响,说明了第2级浓缩的重要性和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并提出煤粉燃烧器的第2级浓缩和其后的一、二次风的配合是保证燃烧器性能的关键,也是未来煤粉燃烧器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百叶窗浓缩器内叶片及壁面磨损数值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预测了百叶窗浓缩器内叶片及壁面磨损的情况。研究了百叶窗结构、来流速度、给粉浓度等因素对浓缩器内叶片磨损的影响,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防磨原则。  相似文献   

12.
水平浓缩燃烧器在670t/h燃用无烟煤锅炉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作电厂670t/h锅炉燃用煤质为无烟煤、低挥发分贫煤,运行中主要存在低负荷稳烯能力差、结渣等问题,为此采用水平浓缩煤偻燃烧器对原燃烧器进行改造,文中给出新型燃烧器及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的设计及运行参数。改造后燃烧实现了50%负荷长期无油稳定运行,锅炉燃烧效率提高,没有发生结渣影响运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哈尔滨第三发电有限公司670t/h燃煤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改造后进行的燃烧调整和性能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百叶窗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技术对下两层煤粉燃烧器进行改造,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降低了飞灰可燃物含量,提高了锅炉低负荷调峰稳燃能力.  相似文献   

14.
煤粉浓淡燃烧方式对电站锅炉NOx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采用浓淡燃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电站锅炉的NOx排放。该文分别在水平和垂直煤粉浓淡燃烧方式下,进行了一次风速、过量空气系数、锅炉负荷、二次风配风方式以及三次风量等因素对电站锅炉NOx排放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通常运行条件下,水平浓淡燃烧方式的NOx排放量低于垂直浓淡燃烧方式的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冷模试验研究了一种新型煤粉浓缩装置的浓缩特性和阻力特性,并简要介绍其工业应用情况。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煤粉浓度调节范围广、阻力较低和稳燃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用流场显示方法把百叶窗浓缩器中流场结构直观展现出来,定性分析流场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聚光太阳系统的转换效率较高主要原因为该系统是将聚光器与多结太阳电池进行组合所得。主要以单个二极管模型的等效电路为依据,通过建立三结聚光叠层太阳电池的数学模型,对不同聚光倍数下(200~1 000X)太阳电池的电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将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聚光比增大时其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电池功率均会增加,而电池效率则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经比较得到,理论值均大于所得实测值,且当聚光比增大时计算误差也会随之增大,但计算误差的最大值均小于7.5%。  相似文献   

18.
电站锅炉炉内温度和气体浓度分布在线测量对于控制优化炉内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技术在炉内温度与气体浓度在线测量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从市场需求、市场阻碍因素、技术难点及投资回报4个方面对TDLAS在炉内温度与气体浓度测量上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工业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总体来看,TDLAS技术的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国内成功应用案例不多,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燃用烟煤的200 MW机组采用四角切圆布置方式燃烧器的670 t/h锅炉,在主燃烧区域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加装燃尽风喷口,采取燃料水平分级与空气垂直分级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水平。研究了该低NOx燃烧系统对锅炉NOx/CO排放和飞灰可燃物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合理的燃尽风布置合理的二次风配风调节方式,燃尽风份额控制在30%时,机组NOx排放量可降低到300 mg/m3以下;在任一工况下都不高于400 mg/m3,其中最低NOx排放浓度为250.84 mg/m3。同时,对飞灰含碳量影响较小,保持在1.5% ~ 3%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