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颖 《百年建筑》2005,(8):34-35
中华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本来具有独特的东方血统,但目前在存量、增量都如此巨大的城市建筑物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座具有现代东方风格的建筑物,它们多半还是由国外大师设计的。如何拾回我们遗失的传统建筑文化并发扬光大,由中华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举办的“情感建筑与文化回归研讨会”于2005年7月15日下午在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别墅召开。会上邀请了一些知名建筑师、房地产开发商和专业媒体,共同探讨中国住宅建设中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情感建筑的发展、住宅产业发展与文化回归、生态建筑等问题,借以引起行业及社会对建筑文化回归的重视和对中国现代民族建筑风格的思考,并进行合理的兼容。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回归与地域建筑特色再创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钢 《华中建筑》2001,19(2):12-13
文章较深刻地剖析了文化与建筑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现代与建筑特色的创必须从层次的文化背景去探索,并总结了地域建筑特色再创造的三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4.
建筑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当前建筑文化现象的同时,提出了当代建筑文化在民族化道路上的提升与回归,通过重构、转换、再现、变异来寻求一种新型的民族建筑文化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不定的外在因素影响着它,而且对中国古典建筑要进行再认识和研究的仍有很多重要的元素。这都需要我们去捕捉和提炼。  相似文献   

6.
杨兵  袁茜 《云南建筑》2006,(5):20-23
地域建筑文化是人类建筑历史上不断积累和发展而得到的瑰宝,地域建筑文化是地域建筑的灵魂。所以应该从文化内涵入手,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以强调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创造。本设计从石屏地域建筑文化出发,从石屏传统民居中吸取精华,灵活运用到本设计中,力求实现石屏地域建筑文化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崔恺 《上海住宅》2004,(11):20-20
如果要刮模仿中国传统建筑的风,那在建筑创作的意义上来讲,与我们所批判的欧陆风、北美风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形式上、外在的摹仿。这种摹仿与建筑创新的理念,与这个时代对建筑的要求背道而驰。我希望在本土化回归的同时,不仅要有创新的发展,而且要扎扎实实做好。  相似文献   

8.
饶维纯 《华中建筑》1999,17(1):11-14,28
文章通过对文化建筑的创作实践,阐述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的关系,建筑文化不附着在建筑外部的表象,而是建筑本身所体出现来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物质偏重于理性,精神偏重于感性,物质是基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才能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建筑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理应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与较高层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9.
《现代装饰》2006,(8):60-67
深圳大剧院是深圳市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是深圳市颇有影响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建成至今一直是深圳文化演出交流的最重要的场所,已成为深圳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为深圳的文化交流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曾立 《华中建筑》2009,27(12):200-202
在当前建筑大发展时期,社会对建筑精神需求愈来愈高。如何进行建筑情感的营造?该文结合二年级学生的教学,从建筑空间和建筑表情两方面阐述建筑情感的营造理念。  相似文献   

11.
对建筑色彩情感的含义进行了阐释,从色彩情感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空间层次、建筑功能以及光影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表达建筑色彩情感的方式,从而营造出应有的色彩情感信息,设计出富有情感、生命与灵魂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总的来说是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以笔者之见,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失落”:一是传统的失落,二是理性的失落。对于前一个“失落”,近年来人们的评论已经很多,虽暂无明确的共识,但至少体现出相当的关注。比如上一届“建筑与文化”讨论会上吴良镛先生所作的主题报告,就着重谈到这个问题。对于后一个“失落”,即理性的失落,社会上虽已不乏意见,但业内的反应还不甚明显。而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影响更为现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开始热衷于城市内在文化品质的培育,文化建筑逐渐成为弘扬历史或者人文资源、满足现代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以及城市公共建筑建设的热点,也成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侯鑫  王绚 《新建筑》2004,(2):60-62
在分析“高技”建筑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高技”建筑超越了“高技”建筑本身的不足,是今后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对“当代高技”建筑的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高技”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仲衍(Ben Leong),AAM主席,利安豪(Rui Leao),AAM副主席;马若龙(Carlos Marreiros),澳门建筑师;郑冠伟(Paulo Cheang)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委员前澳门城市规划厅厅长(1995-2004).  相似文献   

16.
刘起霞  刘双 《山西建筑》2007,33(4):19-21
讨论了情感建筑中的环境要素以及城市环境中的情感问题,得到情感建筑与城市环境的设计原则,强调情感空间的设计也正是未来建筑师、规划师们“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回顾建筑色彩的发展,阐述建筑色彩对城市发展的作用,通过建筑色彩的人文特性分析介绍了传统文化色彩风格,并进一步阐述现代建筑色彩设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高科技美学已经引起关生,早在几年以前就出版了《美学与电子文化》[1]的专著。人们已经认识到高科技并不单纯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物质系统,它还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社会文化现象。高科技在为建筑提供新的运作方式的同时,也必然赋予它新的美学内涵。对此,建筑设计师与理论家应当充分确认与研究。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手段及成就。因此,技术必然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进程,与一定时代——地域——社会相对应的动态概念。随着后工业社会降临人间,技术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之一是社会”主导技术“升阶”为“高技术”(High-Te…  相似文献   

19.
试论建筑文化"内核"与"外缘"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兴田 《新建筑》2003,(4):44-46
随着历史的发展.推动建筑文化更新、前进的途径,一是由其“内核”文化的“裂变”或“聚变”为动力;二是由其“外缘”文化起作用。这两条途径往往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推动着建筑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建筑界一直在呼吁:建筑要回归传统。而实际上,大家都在回归符号,一批批仿古建筑似乎成了回归代表。而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与现代的使用要求是有冲突的,比如高层或小高层建筑做成江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