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微震事件与推采的关系,采用波兰ARAMIS M/E井下微震监测系统对唐口煤业公司2304,2306采煤工作面的微震情况进行了长期观测,通过几个月的观测,得出了微震事件与推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能量较大的微震事件一般是在推进度变化较大的时候发生,认为推进度保持小幅度变化时,煤岩体内积聚的能量是逐渐增大的,能量处于稳定释放状态,当推进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这种稳定状态将被破坏,此时由于能量突然释放从而导致大能量事件的发生,为此提出了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煤矿开采》2016,(6):74-76
为了确定合理的工作面回采速度,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针对崔木矿22302工作面回采过程的强动力显现,对工作面在不同推进阶段的微震事件与回采速度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回采速度对微震事件的频次影响较为直接,但回采速度的变化对微震能量的释放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大能量微震事件的发生均集中在回采速度的剧烈变化期间,存在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对初期的冲击矿压倾向性评价进行再次评价,综合判定冲击危险区域,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切实杜绝或减少冲击矿压事故,真正做到有震无灾,为矿井冲击矿压防治工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给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OS微震监测系统对李雅庄煤矿2-610工作面附近煤岩体进行为期2个月的微震信号监测,综合微震信号能量、震中位置及震源垂直标高等信息分析了工作面微震信号类别,并深入研究了微震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610工作面断层活化的微震信号能量级别为105 J,主频为30~55 Hz;采空区基本顶断裂及开切眼处顶板破裂的微震信号能量级别均为104 J,主频前者为25~35 Hz,后者为45~70 Hz;采空区直接顶垮落的微震信号能量级别为103 J,主频为25~45 Hz。在确定的生产空间中微震事件主要集中在位置变化不大的3个区域;微震频次主要受生产时间的影响,其随交接班后正常生产时间的增加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且存在一定的滞后。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16通道SOS微震监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台网布置以及监测信息后处理,将该系统应用于桃山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报,结果表明,SOS微震监测系统监测质量较好,能够对能量大于26J的矿震准确定位和能量计算,同时认为,强矿震往往出现在矿震能量、次数持续攀升或持续下降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同矿区忻州窑矿典型的坚硬顶-煤-底“三硬”条件的特点,分析研究了冲击矿压发生时微震信号变化规律,建立了适合大同矿区的冲击危险监测技术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静 《煤炭工程》2014,46(5):136-138
论文介绍了冲击矿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方案设计,从电源管理电路、显示电路、信号放大电路、Zigbee无线组网、Zigbee电路与单片机接口等方面对冲击矿压微震实时监测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从数据采集部分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等方面对冲击矿压微震实时监测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上位机数据处理软件采用VB2008编写,实现了微震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实时曲线显示及微震趋势分析、报表制作及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冲击危险性密切相关,针对大采深临断层复杂工作面冲击地压控制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工作面推进速度对冲击危险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高回采速度会造成支承压力增压段作用范围减小、峰值升高,并向煤壁靠近,增加冲击危险性.冲击危险工作面推进速度与低能量震动事件呈正相关关系;随...  相似文献   

9.
深井SOS微震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强深井冲击矿压预测情报有效性,介绍了SOS微震监测系统的结构、原理、布置、定位与监测信息后处理;针对采空区残余应力以及断层构造应力诱发冲击矿压的问题,以微震监测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地应力作用下可能的冲击危险。结果表明:微震活动持续不均衡活跃并呈增大趋势时有较高冲击矿压可能性;微震活动持续沉寂但矿压显现异常强烈时有较高冲击矿压可能性;微震监测系统在深井冲击危险等煤岩动力灾害的监测预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对于矿井冲击矿压监测与治理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13,(11):50-52
通过对跃进煤矿ARAMIS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到的微震波形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冲击矿压发生前后的功率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冲击前、后微震信号功率谱值较低,功率谱大值对应频率主要为50~150 Hz,单位频率段上功率谱变化量较大;冲击时功率谱在各频率段的分布较均匀,功率谱值增高,低频和高频段对应的功率谱值增幅较大,单位频率段上功率谱变化量较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玲南金矿遗留采空区和岩爆现象,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对深部采场开挖过程微震活动特征进行研究。综合实际工程条件和传感器对角空间网络方案,建立数字化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先进、丰富的地震学定量分析和可视化功能,可以对井下的岩石活动情况进行研究,并在岩体波形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岩石变形及其微震活动性诱发失稳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研究了集贤煤矿中一下九层左六片工作面微震活动规律与冲击地压显现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面的地质开采条件和矿压显现,研究了该工作面冲击地压产生机理。最后针对该矿冲击地压发生的规律,提出了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下穿管道的施工项目,不可避免地会对既有管线造成施工扰动,其中临近隧道爆破施工是最为不利的工况之一.为确定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安全及正常运行,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以深圳市大山陂1号隧道下穿燃气管线和成品油管线工程为依托,分析了埋地管道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  相似文献   

14.
煤矿运顺和回顺巷道采用锚杆锚索或金属棚支护,超前支护液压支架在推进过程中对顶板反复支撑作用,使巷道顶板结构受到破坏,引起顶板破碎,不利于巷道顶板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巷道顶板条件和压力分布情况控制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的初撑力,在巷道不同的相对位置实现非等强支护,而支架的工作阻力和其他功能不受影响,最大限度保证巷道顶板完整...  相似文献   

15.
朱旋  欧阳名三 《煤矿机械》2006,27(6):951-953
介绍了改善异步电动机变频后机械特性的3种方法:V/F控制、矢量控制及拟超导技术的控制。通过对3种控制方法的分析比较,可得出拟超导技术在改善变频调速机械特性中的优越性,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矿山开采不同阶段因岩体空间结构、应力分布、各向异性等变化引起微震监测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台网布置动态修正和岩体波速动态计算的矿用微震监测方法,采用动态计算岩体波速,弥补矿山采掘过程中岩体参数变化引起的波速误差,利用动态修正台网布置和岩体波速,实现高风险源的针对性监测,从而进一步提高微震监测及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刘聚友  孙宇俊 《煤炭科技》2021,42(2):139-141
煤层分岔区应力条件复杂,工作面回采至该区域时,给工作面生产带来一定的危险.通过对比分析该区域前后的微震发生频次、总能量等监测数据,在煤层分岔区域受到采动应力影响时,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显著增高,工作面两侧巷道应力最大值变化区明显不同,且带式输送机巷应力最大值出现的区域大于二号回风巷,周期来压步距明显减小,来压强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玲南金矿深部开采过程中岩爆等地压灾害频发的现状,建立了深部微震监测系统以实现对岩体的连续监测和岩爆的实时预报。结合传感器布置原则和矿山工程条件,对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台阵分析,计算微震事件的定位精度和系统的灵敏度,得到最优的传感器布置方案。采用定点爆破进行波速校正。定位结果表明,微震监测系统的平均定位误差为5.7 m,能够满足矿山微震监测的需要。基于玲南金矿的微震监测数据,对微震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及民采定位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9.
结合焦家金矿的矿床地质条件与开采工艺,设计了4种回采方案,建立了矿体三维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通过对4种开采方案的变形、应力与塑性区的综合比较发现:在矿体上盘较为破碎的情况下,4种开采方案的顶板变形量相差不多,难以对4种开采方案进行优化评价。从控制矿体顶板应力与降低塑性区体积出发,正三角开采方案较为合适。结合巷道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分布状态,通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分析了采场施工行为对波速的影响。根据超声波速度变异性,建立了基于岩体波速变异性的动态调控方法。从试验数据和采场实际数据分析可知,随着进路的回采,波速频率特性变低,塑性松动区的范围在扩大,围岩稳定性降低,逐渐呈失稳状态。通过在回采过程中引入调控手段,试验采场稳定性良好,从而为回采方案调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工业炸药爆轰理论以及影响工业炸药爆轰速度的因素,以煤矿许用水胶炸药的爆速作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确定了影响三级煤矿许用水胶爆速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低爆速三级煤矿许用水胶炸药的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