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通过在金属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一层膜而形成核/壳结构,可以对金属纳米粒子的活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包覆层的保护效果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湿度、酸碱度、老化时间三方面综述了环境因素对包覆壳层保护效果的影响,以及从热稳定性方面考察了包覆层的保护效果。并由此三方面和热稳定性方面提出了对包覆层的最佳选择,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6.
综述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乳液聚合法、有机合成法-合成树枝状聚合物、自组装法、聚合物单分子链交联法。最后,展望其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ZAO包覆SmBO3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红外低发射和激光低反射率复合材料,通过将ZAO复合于SmBO3表面的方法,获得了1.06μm激光低反射率和8-14μm红外低发射率的ZAO/SmBO3纳米复合粒子。通过对ZAO、ZAO/SmBO3前驱体的热分析,确定了对复合物的热处理温度。借助TG、XRD和SEM等手段对SmBO3、ZAO/SmBO3进行了表征,采用UV-3101PC、红外发射率测量仪研究了SmBO3含量、颗粒粒径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SmBO3粒径为97nm时,添加SmBO3的物质的量和ZnO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0.5时,所制备的ZAO/SmBO3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激光和红外隐身效果,这时的激光反射率为0.33%,红外发射率为0.68。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提拉法在载玻片上沉积了PMMA/PS混合乳液粒子,用环己烷选择性地溶解掉表层PS粒子,制备了孔隙率从表向里梯度变化的纳米粒子增透膜,在578 nm处透过率可达99.5%;研究了两种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比例及环己烷浸泡时间对增透性能的影响。本方法可用于大面积和不规则基材上制备增透膜,并解决了提拉法成膜的粒子堆积紧密、孔隙率低且不易调节的缺点,使粒子膜的透过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当前金属纳米粒子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合成,但微生物也能合成金属纳米粒子,与常规方法相比,微生物合成金属纳米粒子不仅可大量减少还原剂的用量和降低能源成本,而且不污染环境。综述了国内外使用微生物合成金属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采用聚合物包覆热分解法化学工艺制备了纳米氧化锌,对其工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对所得粉体进行XRD与SEM表征。发现利用该工艺所得粉体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空间群为P63mc)的纳米氧化锌。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锌衍射峰尖锐,表明此种方法合成的氧化锌结晶程度高。所得的氧化锌粉体XRD图谱中没有杂质衍射峰,说明产物纯度都很高。产品SEM表征结果显示了此工艺产物在形貌方面的高度一致性——为菊花状氧化锌纳米杆团簇,对产物形貌形成的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合物包覆热分解法化学工艺制备了纳米氧化锌,对其工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对所得粉体进行XRD与SEM表征。发现利用该工艺所得粉体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空间群为P63mc)的纳米氧化锌。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锌衍射峰尖锐,表明此种方法合成的氧化锌结晶程度高。所得的氧化锌粉体XRD图谱中没有杂质衍射峰,说明产物纯度都很高。产品SEM表征结果显示了此工艺产物在形貌方面的高度一致性—为菊花状氧化锌纳米杆团簇,文中对产物形貌形成的原因做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纳米纤维素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优异的机械强度、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纳米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表面基团可以通过多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负载纳米金属粒子,为此,综述了银、金、铜和氧化锌等纳米金属粒子在纳米纤维素上的负载方法,并介绍了此类复合材料在抗菌材料、传感器和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粒子表面包覆的方法与特点,尤其对有机高分子包覆中的聚合化学反应法和自组装高分子法,以及无机物包覆中的沉降与表面化学反应法、声化学法和纳米粒子自组装法给予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生物大分于包覆方法也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使用2-氯丙酰氯对第四代聚丙烯亚胺树枝状大分子(DAB-32)进行改性,成功合成了树枝状大分子引发剂DAB-32-Cl,并使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1H-NMR)对引发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此引发剂,CuCl/Bpy为催化剂,成功实现了丙烯酸(AA)和苯乙烯(S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ATRP)溶液聚合,制备出树枝状大分子/聚丙烯酸和树枝状大分子/聚苯乙烯纳米粒子。采用光子相关光谱(PC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径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大小均一,小于121 nm,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