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科技装备     
红外激光全息技术在消防领域大显身手对消防员而言,在浓烟滚滚的现场,救援效率至关重要,而抢救设备是否有效,成了关键。目前,意大利研究人员推出了一项红外激光全息技术,通过红外激光穿透火场的浓烟和火焰,以帮助消防员看到被救援人员的成像。这项技术利用红外激光可穿透物体特性,通过回顾成像仪呈现3D视觉效果。以前,  相似文献   

2.
王文明 《今日消防》2021,6(10):118-120
在众多行业中,消防工作往往是危险系数较高的一类工作,一旦有火灾事故发生,就需要消防人员立刻深入火灾现场开展救援工作.而开展灭火救援行动便意味着消防人员必须面对各种潜在的危险,他们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因此,为了保证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文章将深入探究如何制定紧急避险策略,以保证灭火救援工作中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
紫外激光器输出的355 nm激光泵浦BBO晶体,采用晶体的I类相位匹配,利用晶体的角度调谐特性得到的红外波段光源应用于单光子探测器定标,提出了利用参量下转换产生的纠缠光子对定标SPCM单光子探测器量子效率的方法,介绍了实验原理和定标装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提供一种使用可燃气体作为燃料,固体可燃颗粒作为热辐射和烟雾添加剂的全天候火灾与烟雾真实场景模拟训练装置,主要应用于模拟实际火灾现场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发展现象,从而研究火灾的发展过程,进而通过本装置训练消防人员。  相似文献   

5.
量子级联激光器在中远红外激光器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本文总结与探讨了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发展历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及研究进展,最后又简单总结了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发展情况。尽管QCL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室温应用和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6.
火场中的火焰、浓雾具有减光性,造成救援现场能见系数非常低,对消防员现场救援造成极大的阻碍.目前为解决该项难题,Omer Haciomeroglu设计了一款新型消防头盔,可以把火焰、浓雾的视觉干扰几乎降到了最低,解决了烟雾困扰的问题,将救援效率提升了一倍.  相似文献   

7.
提出基于VoIP和WLAN技术的通信方案,于救援现场临时组建独立的无线宽带通信网,可实现现场指战员之间的音视频通信,同时可将火灾现场温度、湿度及烟雾浓度等环境参数传到场外。介绍救援现场VoWLAN的组网方案、无线网桥工作模式及终端模型。初步试验结果表明:VoWLAN用于消防救援现场视频通信有研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灭火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消防灭火救援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知消防人员的位置及状态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提出了在灭火救援现场构建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时获取现场消防人员及其车辆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对保护消防人员生命安全和成功处置灾害事故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国联 《今日消防》2021,6(7):42-44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各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各种大型城市综合体在带动城市经济增长、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大了火灾扑救与应急救援的难度,增加了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鉴于消防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只有不断地提升消防指战员的紧急避险能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工作中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提高灭火救援的速度与效率.基于此,文章重点针对消防指战员在灭火救援中的紧急避险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胡诚  黄荔生  汪有韬 《中国电梯》2022,(2):48-49,65
针对电梯传统应急救援演练方案的指向性不强和断电停梯困人演练中存在风险等问题,探讨了全息影像技术在电梯应急救援演练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全息影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全息影像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案例;探讨了全息影像技术在电梯应急救援演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救援效率,降低消防救援人员直接进入火场的风险,设计了由无人机探测系统、履带式消防水炮和远程控制服务器组成的侦察与消防机器人系统。无人机通过数字摄像机实现火场外部环境探测,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图像的远程传输;设计了多自由度消防水炮机械机构,采用红外成像技术,结合烟雾、温度和陀螺仪等传感器,研制出具有火场内部环境侦测、火点自动探测和锁定功能的履带式消防水炮;采用VC++可视化和DLL(Dynamic Link Library)编程方法,开发了由火场内部信息显示和远程运动控制功能的服务器集成软件。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机器人系统可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火场内部,完成火场内、外环境的全方位探测及可视化呈现,为快速制定消防策略提供了依据,提高了灭火效率,更好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红外光对典型烟雾颗粒0°~180°可变散射角感烟实验装置,以确定峰值波长为(900±100)nm红外光适宜和最佳的前向、后向散射感烟角.研制了一种实用新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通过试验研究4种试验火典型烟雾对此传感器的响应规律,确立了甄别黑烟或白烟的火灾探测报警算法处理技术.试验证明探测器对于可燃物阴燃或明火产生的不同粒径、不同颜色、不同温度的广谱烟雾达到了良好的均衡灵敏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3.
邱杰 《今日消防》2022,7(3):76-78
为提高基层指挥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初战指挥能力,总结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初战阶段的扑救难点,包括人员疏散困难、控制火势困难、火场供水困难等。从途中指挥、火情侦察、灭火救援指挥决策、组织实施灭火救援等方面,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初战阶段的指挥任务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聚焦消防救援队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分析当下消防救援站布局和能力上的不足,以实战打赢为目标,科学构筑消防救援力量“1+N+X”精准布防新格局,实现消防救援站人、车、装备任务负荷由忙闲不均向基本相当转变,消防救援站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执勤模式由“被动应战型”向“主动经略型”转变。以辖区主要灾害类型和灭火救援作战任务为牵引,科学打造消防救援站类型专业队及规模队站;以“编成、管理、训练、调度、作战”为抓手,构筑新型灭火救援作战编成体系,实现队站布局更加合理,作战编成更加科学,力量调度更加精准,作战指挥更加高效,全面提升初战制胜和攻坚打赢能力。  相似文献   

15.
摘 要:光电式火灾烟雾探测器是目前民用飞机货舱使用的主流火灾探测器,是保障飞机安全运行的关键,该探测器是基于烟雾颗粒对光的散射信号来进行报警的,但是由于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水蒸气或灰尘等)也具有散射效应,同样会触发火灾探测器发生报警,这种原理上的缺陷造成的误报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对飞机货舱典型燃烧物瓦楞纸片、榉木和棉绳的蓝光散射功率(表征为表面积浓度)、红外光散射功率(表征为体积浓度)和颗粒物索特平均粒径火灾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为复合探测器的研发优化火灾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蓝光和红外光对颗粒物浓度的变化有很好的响应,索特平均粒径可以区分火灾烟雾颗粒和非火灾烟雾颗粒,可以有效降低误报率。  相似文献   

16.
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地下电缆隧道输送电力,隧道火灾事故严重威胁城市安全与电力输送.电缆火灾生成的烟雾是妨碍消防人员施救过程的重要因素,现有的烟雾控制方法主要从隧道的通风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快速将烟雾排出隧道,主要包括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2大类,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声波团聚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强声场快速消除气溶...  相似文献   

17.
吴华 《山西建筑》2012,(33):192-193
针对明堂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排烟方案,运用数值模拟对三种通风排烟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纵向通风与集中排烟组合的通风模式,从而控制烟流蔓延,为火灾救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王宇亮 《今日消防》2022,7(1):133-135
目前,消防安全工作中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与艰巨的救援任务,消防救援人员不断克服消防安全工作的难题。在灭火救援中,消防救援人员的反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应急管理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救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应对消防安全工作以及处理安全突发事件,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战训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消防救援人员的整体作战能力,从而提升灭火救援效能。文章从战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着手,探究了加强消防战训工作、提升灭火救援效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郭航  苏伟平 《城市建筑》2014,(14):235-235
消防排烟系统不但能够控制火灾发生时的气流流动方向,而且能够为消防救援工作的展开提供方便。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消防排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消防排烟系统的正常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刁紫睿 《今日消防》2022,7(1):43-45
为了规范大型城市综合体中的消防组织和指挥,对处置城市综合体火灾时指挥员需要把握的现场管控、装备调用、安全评估、内攻部署、信息发布等重点环节进行探讨。考虑到现场安全和控制,文章阐述了现场警戒范围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现场安全评估与破拆排烟的方法。介绍了在安全的前提下,火场的消防供水组织、内部灭火以及现场清洁方法。通过阐明责任分担和现场信息发布的职责分工与注意事项,为处理类似火灾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