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6,(18)
<正>饮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永恒话题,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和风俗习惯而缔造出各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更体现了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具体而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饮食观念、饮食内容、用餐方式、餐饮礼仪等方面。一、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活动中的饮食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关联性,在徐州文化环境下,市民在日常活动中具有明显的饮食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食品类别、饮食习惯、饮食规模等众多的方面。造成这些差异的元素也主要是受到市民的历史发展、现有习惯以及文化传承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文章旨在通过重点分析徐州两汉饮食文化的特点,来了解徐州饮食文化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5)
<正>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饮食文化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部分之一。中西方均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在古代和现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分析研究这些差异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价值观。1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主要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是复杂多样的,这里主要谈谈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近年来,随着饮食文化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渐受到了地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从人文地理学视角出发,对国内外饮食文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先从饮食文化全球化、饮食文化原真性、饮食健康3个方面对国外饮食文化的地方认同研究进行回顾;针对国内的研究,也从跨地方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空间、不同人群对饮食文化的地方认同感知差异3个方面进行回顾。发现国外相关研究更关注微观尺度研究以及对特定人群研究,研究方法上也推陈出新,而国内相关研究虽然也逐步向微观尺度前进,但研究对象还只是停留在游客、顾客层面,对于"人"这一主体挖掘不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饮食繁衍着人类,也孕育着文化。吃为旅游六要素之首,饮食研究可为旅游开发奠定基础。本课题以开发传承吉菜,弘扬地域饮食文化,为吉林省旅游提供饮食文化支撑,整合吉林省餐饮旅游资源为目的,从长白山传承菜点的内涵、长白山传承菜点开发、长白山旅游资源与餐饮资源整合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为吉菜发展与传承、吉林地域饮食文化弘扬、长白山旅游发展乃至吉林省旅游发展战略产生重要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饮食属于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中国有着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我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而一些饮食文化也是一个地区的特色和象征,由此可以看出饮食文化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部分。将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进行合理融合,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市场。本文针对地理环境对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人们对我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促进我国饮食文化旅游行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程琛 《中国厨卫》2012,(10):30-32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们对于吃什么、怎么吃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悠久流长,世界都为之疯狂、痴迷。食物的烹饪离不开厨房,与饮食文化共同成长的就是厨房文化。由于饮食文化、习惯和做法的巨大差异,中式厨房与西式厨房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在人类精神文明日益提高的今天,最初只是单纯为了饱腹的传统厨房文化,已经转变为集烹饪、饮食、休闲、享受为一体的新式厨房文化。  相似文献   

8.
《家饰》2013,(7):89-103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在中国的文化中.饮食文化绝对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曾被概括为“精、美,情、礼”四个字.它们分别象征着饮食的品质,形象以及饮食的心态,习俗.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共鸣的。情“:唯有“情”.才能有迎合时代风尚的“礼”,它们共同诠释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6)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中熟语又是语言的浓缩和精华,充分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饮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拥有物质文化的内涵,也拥有精神文化的精髓。运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着重分析、比较中德饮食熟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其中反映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差异,将有助于中德两国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有利于双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0)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特点,不同的饮食文化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悠久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以及地域风情养成中我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及其特点。西方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化形成很多不同地域和文化特点的饮食文化。通过学习和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能够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特点,推广我国饮食文化特点,以及推动中华文化向全世界传播,通过饮食文化的沟通和培养能够有效增加跨文化交流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4)
饮食之于人类,是具有第一要义的事情。饮食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也是人类进化的动力,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发展阶段,饮食的意义也不例外,而且作用更为明显。本文阐述如何研究史前的食物问题,包括了遗迹遗存,民族学,实验考古学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3)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男性为78.5岁,女性为85.5岁。日本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长寿国家。可以说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在于日本的饮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也不断地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当今的日本饮食有着国际性的特点。然而近五十年来生活习惯病成为了日本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这与日本人饮食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结合今天的饮食现状探讨了日本饮食文化,指出了日本人长寿的秘诀以及现代人的饮食生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20)
家具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艺术与文化的重要象征。在历史上,无论是中式家具还是西式家具,都有着灿烂的文化和高超的技艺。中国和欧洲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在地域跨度、民族性格、艺术文化和宗教背景上有着较大不同,并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不同特点的家具文化,体现出东西方民族在地域文化和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文章结合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发展轨迹,分析在不同时代家具美学设计的不同特征,以期为当代家具设计和理性看待中西文化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1)
李渔在中国饮食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集中体现在《闲情偶寄》一书,在其中展现了李渔重蔬菜、崇节约、慎杀生、尚本味、巧调配、求食益、取日常七个方面的饮食风格,在其饮食风格中蕴含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即表现为:清、德、善、真、和、实和俗。文章即从这两方面内容联系李渔饮食美学思想的成因,立足于《闲情偶寄》,小谈李渔其独特的饮食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4)
本文以2011年6月发生在中美之间的"皮蛋风波"作为案例,对冲突双方在这一风波中的跨文化交往行为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虽然中西双方固有的饮食文化差异使得跨文化传播中细致入微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着产生摩擦的可能性,但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交流的日常性也为饮食跨文化传播创造了更频繁的接触机会。  相似文献   

16.
贺金连 《现代装饰》2015,(2):218-219
服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服装与社会文化心理紧密相联,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服装色彩作为一种服饰符号,在服装视觉形态中更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表达。不同区域流行色的差异关系到不同地区人类的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及色彩营销等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也是提供针对不同区域设计成功保障的基础性研究,对服装设计营销以及服饰着装文化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任何室内空间的内部装饰都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餐饮空间也不例外。餐饮空间想要完整的展现出新中式风格的魅力,又不丢失现代的感觉,就必去了解传统的中国特色饮食文化。饮食是一种文化,只有运用造型装饰的艺术来体现出饮食内在的文化传统,通过设计来呈现文化,来达到设计高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7)
<正>在研究日本文化的众多路径中,从饮食文化进行切入研究"和食"的形成及其特征,可谓是颇具"色香味形养"的研究特色。当前,我国饮食文化的研究过于重饮食本身,而透过饮食的表象更深入地挖掘文化内涵与文化关联的研究不足。无论是对于日本文化研究还是对于饮食文化领域的研究而言,由复旦大学徐静波教授所著的《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种形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8月出版)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8)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思想、行为、风俗、习惯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社会活动,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中西方人们在饮食文化、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礼仪、姓名和称呼用语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张举 《建筑》2021,(23):65-67
建筑是一种为了满足人类需要而被创造出的人工环境,纵观人类发展史它不仅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对中西方的了解,剖析和对比中西方建筑在地理环境、哲学基础、材料选用、建造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来总结中西方古代建筑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