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坦桑尼亚卢帕金矿田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南缘的早元古代乌宾迪造山带中,是坦桑尼亚重要的金矿聚集区之一。屯嘎金矿床位于卢帕金矿田中东部,区内发现3条金矿脉,提交(333)+(334)?类金资源量3t,金平均品位3. 77×10-6。萨扎金矿床位于卢帕金矿田西北部,由肯戈(Kenge)金矿体和姆本戈(Mbenge)金矿体组成,金资源量约11. 5 t,金平均品位为1. 33×10-6。研究区金矿床类型主要为受剪切构造带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对屯嘎、萨扎等典型金矿床对比研究,总结分析了卢帕金矿田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化蚀变特征、矿石结构特征等主要成矿要素,北西—南东向、北北东—南南西向等次级剪切构造带是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控制着金矿体的空间分布;镁铁质岩墙(岩脉)与金矿脉在空间上有密切的伴生关系,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卢帕金矿田含矿断裂经历了韧性剪切和脆—韧性扩张2个阶段,含金矿脉主要为剪切构造带内糜棱岩相内雁列石英脉和断层充填脉。  相似文献   

2.
额尔齐斯金矿带是我国阿尔泰地区一条重要的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对多拉纳萨依、赛都、阿克塔斯和科克萨依4处典型金矿床的对比研究,总结了带内金矿床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其成矿环境,认为在晚古生代造山带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壳幔混源成因的花岗岩类岩脉为金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韧性—脆韧性构造变形是成矿的必要条件,韧性剪切—岩浆耦合成矿作用是金矿床成矿的关键,控制着金矿体的形成与产出。  相似文献   

3.
文相正  崔义文 《矿产勘查》2020,11(2):237-242
文章着重分析了青海金龙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金龙沟金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主要产于中元古界万洞沟群(Pt2W)炭质千枚岩和炭质片岩形成的复式褶皱层间断裂破碎带及层间滑脱带中;矿体形态以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为主,且在褶皱轴部或者层间破碎带部位较发育,其厚度较大;含金黄铁矿具富砷、亏损硫,微量元素Co、Ni含量低,贫Cu、Pb、Zn、Hg、Se、Te的特征,是热液型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其成矿与区域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金龙沟金矿床的形成是同生热水沉积初步富集金元素以及后期构造—岩浆活动再富集双重叠加作用而形成的,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按照成矿动力学背景分类,应属造山型金矿中成类型,成矿发生在造山晚期地壳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文月贵  张欢欢  刘涛 《矿产勘查》2023,14(6):861-871
小秦岭金矿床是豫陕小秦岭贵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韧性剪切带控制下的热液脉型金矿床,为探讨其深部成矿潜力,本文结合矿区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矿体特征对陕西小秦岭金矿田Q154号矿脉进行找矿预测研究。研究表明Q154号矿脉经过两期构造活动叠加成矿,主体呈左行逆冲断层。矿脉早期(成矿期)受北东向的挤压力,根据断层面顶板擦痕判断为一逆冲断层,力学性质为压扭性,晚期叠加左行走滑断层;根据构造控矿规律研究认为矿体向西侧伏。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矿物组合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根据控矿构造空间及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初步认为Q154号矿脉西段玉石峪西坡—太峪东坡700~500 m标高段可能为一矿化富集地段,可供工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广东河台金矿床是我国华南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金矿床,也是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典型金矿床。为了给深边部的找矿提供新资料,文章对该矿床中石英脉型金矿石与蚀变糜棱岩型金矿石进行了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是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体系。基于成矿构造的认识,认为其成矿流体的多源混合是河台深层次大型剪切带从深部韧性域往浅部脆-韧域及脆性域变质变形过程中,构造-流体作用多阶段耦合成矿的直接响应。初步提出河台金矿"韧性剪切带3阶段构造成矿"的思路,这对理解河台金矿的成因具有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科  张龙斌  王渊  张胜利 《矿产勘查》2012,3(6):868-872
陕西省洛南县镰子沟金矿成矿区带属小秦岭金矿带西段驾鹿矿田,为蚀变带型金矿,共获金资源量2373 kg,具备中型以上规模金矿床的成矿条件.通过矿区含水层、构造破碎带及地下水补、径、排规律,矿区水文地质参数及矿坑涌水量分析,说明构造破碎带导水是影响矿坑涌水的主要因素.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风化)破碎带裂隙潜水,大气降水是矿区内主要的补给源.含水层弱富水,发生突水事件概率小,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相似文献   

7.
F5矿脉是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内最主要的金矿脉,已经发现的金金属资源量达68.042 t。矿脉东西全长11 km以上,北倾,倾角15°~45°,局部可达50°以上,在走向及倾向均具明显波状起伏、分枝复合特点,构造带宽度40~150 m,带内岩石以糜棱岩、碎裂岩、碎裂岩化岩石为主。本文对大湖和灵湖段的F5构造特征进行深浅部对比,认为大湖矿区的金矿体主要赋存于F5糜棱岩带内的张性构造面中,而灵湖矿区,金矿赋存于靠近顶板和靠近底板的糜棱岩带中。两个矿区的主要矿体均产于F5中,但其形成机制显然不同,大湖矿区是在韧性变形形成糜棱岩之后,发生逆冲构造活动形成的张性构造面成矿。灵湖矿区的成矿可能与糜棱岩带与围岩界面所形成的地球化学障有关,又受向北西扭冲形成的张性裂隙控制。  相似文献   

8.
郑崔勇  赵亮亮  闫红强 《矿产勘查》2019,10(12):2925-2930
研究区位于南秦岭下志留统梅子垭组黑色岩系金成矿带中,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为汉阴—石泉地区黑色岩系金矿矿源层。文章以汉阴县药王金矿、石泉县羊坪湾金矿典型矿床为例阐述了研究区金矿控矿构造特征。研究认为,韧性剪切带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金矿关系密切,为主控矿构造;矿体主要赋存于韧性剪切带旁侧平行或小角度斜交的脆性断裂、片理化带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S2褶皱面理内。矿化蚀变带内特定的构造环境对金的富集有利,平行于片理的岩石裂隙、微褶皱、劈理等次级构造是金沉淀富集的场所。金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构造改造型。研究结果对南秦岭汉阴—石泉地区下志留统黑色岩系金矿勘查和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板沙矿田广泛分布中、上泥盆统地层,同沉积山凤断裂将南秦岭泥盆纪海槽一分为二,最终演化形成复式紧闭褶皱和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及岩浆侵入活动,创造了该区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板沙矿田的马鞍桥金矿床产于上泥盆统地层,严格受控于清水河-大黑沟脆-韧性剪切带,属后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正河金矿床受控于中泥盆统海底喷流富钠热水沉积层位和金银沟韧-脆性剪切带,且后期北东向矿化叠加明显,属热水沉积-改造型金矿。  相似文献   

10.
陕西石泉—旬阳地区是重要的金矿聚集带。文章以长沟和黄龙矿区为例,阐述了研究区矿床地质特征,重点分析了矿区构造、赋矿围岩等控矿因素,探讨了云煌岩脉与成矿的关系,认为韧性剪切带是区内矿体的重要控矿条件。研究区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60~280℃之间,表明为低-中温成矿;富含金的黄铁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208±0.88)Ma,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晚-燕山早期,该期的推覆剪切构造控制本区金矿形成。在上述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该区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粤西—桂东南毗邻区是重要的剪切带型金成矿带。在黄泥坑—丰木地区近年来新发现了黄泥坑大型剪切带型金矿床,以及一大批具有良好的资源找矿潜力的金矿点和化探异常。为快速实现该地区金找矿远景区的圈定,本文通过对以往地质勘查项目及区域地质成果资料分析,总结了黄泥坑—丰木地区剪切带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认为该地区金成矿过程受地层、构造、岩浆岩多重因素控制,较为独特的矿化特征是区内花岗闪长岩体接触带也形成了剪切带型金矿体。通过对黄泥坑—丰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以及化探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提出了该地区周边4个有利的金找矿靶区,即花山、西牛坑、先锋顶、罗密4处找矿靶区,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郑志敏 《云南建材》2012,(17):126-128
赖家金矿产于江南地体东端中部,赣北九岭一鄣公山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与宜丰一祁门深断裂带的复合部位,鹅湖花岗岩基北西侧。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燕山期云斜煌斑岩。区内构造发育,有东西向展布的鄣公山复式背斜、北东走向的赋春一甲路断裂带、荞麦岭一洞里断裂带、高沙一青术下断裂带。金矿体厚度小、倾角较陡,属微一细粒金矿。矿床成因初步认定为中深成地热水与变质水叠加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二台子金矿床是秦岭泥盆系中一种特殊的角砾岩型中型金矿床,矿床位于南秦岭镇安华力西褶皱带中段小磨岭—磨沟峡复式背斜南翼,金矿体主要赋存在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中上部及其与星红铺组界面处的含金角砾岩中。通过观察和研究矿区含金角砾岩的地质特征,认为区内(含金)角砾岩为海底喷气、喷液角砾岩,主要形成于沉积—成矿期,并受到后期构造、热液作用的改造,是同生断裂及其与之相伴生的海底喷气、喷液及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巴彦哈尔敖包—昌特敖包地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该区内探明大型金矿1处、小型金矿多处,如巴彦哈尔金矿、乌兰敖包金矿、干觉岭金矿、阿尔善特金矿、白音宝力道金矿、昌特敖包金矿等。通过对区内巴彦哈尔敖包金矿等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结合近年来的勘查新进展发现,区内大多数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温都尔庙群与加里东晚期、华力西期花岗岩、石英闪长岩接触部位,并受控于糜棱岩带,后又叠加了燕山期成矿活动,形成构造破碎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次火山热液或斑岩型金矿。该地区金矿找矿潜力较大。由于温都尔庙群分布地段叠加有不同期次的岩浆岩及有利的构造,因此找到新的金矿床的可能性极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偏关县楼沟金矿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石的质量特征,初步认为矿床成因为与剪切构造变形带相关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剪切构造变形带严格控制着矿区金矿化的空间展布,同时,对该区成矿理论研究进行了探索,为类似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顺庭  龙灵利  王宁 《矿产勘查》2021,12(4):802-813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成因类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2)矿体呈上部陡倾、下部平缓的脉状分布,垂向延伸远大于水平延伸;(3)不同矿化类型在同一部位叠加出现;(4)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呈多源性。区域深大断裂和大规模韧性剪切带控制着金矿田的展布,次级的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床的产出,韧性剪切带是这类型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具较高金背景值的古老绿岩带和韧性剪切带中的岩浆作用,是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的有利条件。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中金的活化迁移是伴随着韧性剪切作用进行的。成矿流体的闪蒸作用和沸腾作用是金卸载和富集的重要机制。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此外,本文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有效勘查手段进行了归纳,并展望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桂北金矿( 化) 位于江南古陆南端的东南缘,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的交接部位。与金矿( 化) 有关的地层从元古界四堡群至上古生界泥盆系均有出露,该带金矿( 化) 较普遍,金矿类型较多,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是寻找中型金矿床较好的地区。找矿有利靶区为:猫儿山西部成矿带、马海成矿带、龙胜成矿带、九万大山至元宝山成矿带、马海成矿带、龙胜成矿带、九万大山至元宝山成矿带。成矿类型为剪切带型金矿、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秦明  杨贺杰  何玉州  左娅  杨华 《矿产勘查》2018,9(4):596-602
梅子沟金矿区位于华北古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接合部位——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朱夏断裂带中部,两侧被深大断裂所夹持,构造、岩浆活动分为多期,且频繁叠加。研究区赋矿岩石主要为碳硅质板岩,最主要的控矿、导矿及容矿断裂为纵贯本区的红石崖—水洞岭韧性剪切带,该区圈定的15个金矿体,都产在韧性剪切带中。研究分析了梅子沟金矿床特征、找矿标志,总结了矿床成因,认为矿床类型为变质—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刘广新  杨明  潘博  唐寅  潘柏东 《矿产勘查》2016,7(3):418-422
牛角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部东段金多金属成矿带的牧牛—东胜矿集区。通过地质测量、化探及探矿工程等一系列勘查手段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岩浆岩、地球化学异常、构造等分布特征,总结该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为该区寻找新的金矿体及远景找矿评价提供依据;通过探矿工程揭露该区金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内,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矿化带主要分布于石英脉及破碎带的裂隙中,矿化(体)产出与多期次多阶段的构造蚀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甘肃文康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文县—康县地区的内生金矿床可分为两类,即兼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参与成矿的混合热液型和韧性剪切带型。其典型代表分别为新关金矿和尚家沟金矿。通过对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综合研究及典型矿例的分析,认为本区成矿条件良好,尤其是具有形成大型剪切带型金矿的广阔前景,找矿中应特别注意碳硅泥岩中韧性剪切带发育并伴有破碎蚀变及低温元素组合Au-As-Sb-Hg-Ag的浓集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