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9)
目的:了解某高校商学院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认知、态度、行为状况,为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该校商学院5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82.8%,各知识点知晓率在34.3-97.6%之间。来自城镇学生的总知晓率(83.4%)比来自农村学生(81.6%)高(χ2=5.270,P=0.022),33.8%的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83.4%学生在发生性行为时会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应结合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及其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3):309-310
目的:探讨中国中部农村艾滋病高发区相关人群在艾滋病防控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中国中部农村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相关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阴性人群、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在艾滋病防控体系中的作用特点分析,探讨相关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梳理艾滋病相关人群在艾滋病防控体系中的作用及研究思路。结果:农村地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对艾滋病疫情的播散和社会安定有直接影响;同地区的HIV阴性人群是密切接触患者的高危人群;管理人员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医务人员是提供艾滋病咨询及治疗的执行者,也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传播者。他们之间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体系,也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结论:针对不同人群提出针对性强的HIV/AIDS宣传防控政策性建议,从而达到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7):933-935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地区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发挥群众在预防AIDS中的作用,探索一套适合本地区的AIDS知识宣教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宁市地区600例年龄14~65岁、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从人口学基本特征、AIDS一般知识、AIDS传播途径、AIDS知识的获取途径及对AIDS患者的态度等5个方面设计问卷,然后现场发卷、独自匿名填写、现场统一回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南宁地区居民对艾滋病的传染性、易感及传播途径、如何预防等方面有较高的认识,但是对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如何确认被感染等医疗专业方面的知识知晓率较低;大部分居民对性行为、血液、母婴传播、共用注射器针头、共用不洁剃须刀、纹身易传播艾滋病及远离毒品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的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南宁地区居民对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认知度尚可,但是尚不全面,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待改善,提示在未来的防治工作中应更加全面、系统、完整的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目的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及性行为态度和发生情况,为制订学校艾滋病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问卷星APP对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大学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并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结果 2017年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学生艾滋病警示性教育基础知识知晓率低,仅为31.64%,高年级学生知晓率高于大一新生(χ~2=74.149,P=0.000),不同性别(χ~2=28.343)、居住地(χ~2=7.198)、专业(χ~2=22.169)的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77%的学生赞成同性性行为,68.74%的学生不反对同性性行为,65.94%的学生认为在双方可以结婚的情况下可发生性行为,8.92%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其中24.81%的学生每次性行为均用安全套;仅有9.40%的学生通过家庭和学校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91.50%的学生希望在学校开设艾滋病课程及知识讲座。结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干预模式,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警示性教育,并加强学生性行为和性观念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新媒体时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新型毒品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以青岛市高校大学生调查为基础,从大学生防毒意识、自主学习情况、对毒品的认知以及高校毒品预防教育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高校毒品预防教育中的不足及建议,为高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以期推动建设全方位、立体化、多样化、系统性的高校毒品预防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群体毒品防范意识和能力,筑牢高校防毒的安全防火墙。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5)
了解大学生中体质指数和血压的现状,以及超重、肥胖与体力活动的关系,探讨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关系,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早期预防肥胖和高血压提供健康教育知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2)
本文以某成人高校为例,对成人高校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探讨大学生创业意向状况,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为我国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本调查针对广东省的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则是侧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意和现状。调查结果反映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职业环境了解有限,创业意向率和实际创业率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3)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多,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还影响了高校声誉,为了消除大学生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普及,同时加强校园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犯罪起到有效监督和预防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犯罪现状以及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应对大学生犯罪的方法,从建立应对大学生犯罪防御机制、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加强对学生心理引导作用几方面进行预防,有效减少大学生犯罪机会,为学生构建健康安全的校园。  相似文献   

1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十多年间,我国社会、经济、教育事业取得飞快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全国范围内大学生的犯罪率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诸如大学生犯罪等一系列社会矛盾的凸显,预防大学生犯罪越来越重要。而高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它能消除当代大学生巨大的生活、学习压力,宣传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的最新指示,引领大学生健康、快乐、充实的度过大学生活并成功的与将来的社会生活接轨。本文旨在研究分析高校学生犯罪率上升的现状与原因,探索高校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影像,并最终就高校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合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建筑》2008,(17)
近日,中建三局二公司南宁科技厅项目,开展了"性与生殖健康进工地"活动,为工人们带去了预防艾滋病、性病及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21)
大学寝室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一种管理文化,也是一种教育文化。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是当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大部分在寝室的特定环境,结合学生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格现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开展各式寝室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塑造健康人格。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和塑造健康人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昌市高校学生男男性行为接触者(MSM)对STD/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应态度和行为,为进一步做好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准备。方法通过滚雪球方式获得目标人群,进行一对一的知信行(KAP)访谈或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78名大学生MSM中94.9%的人听说过艾滋病,有78.2%的被调查者看过AIDS宣传册,AIDS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2%;有26.9%的人认为自己很可能或可能将来感染艾滋病;最近6个月内84.6%的被调查者有过肛交性行为,每次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只占20.5%;最近6个月内,有24.4%的被调查者有过异性和同性性伴,每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只占25%。结论该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不高,且多性伴现象普遍存在,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经是网络,自愿接受HIV检测率偏低。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大对该人群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1,(1)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并分析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注射吸毒人群中HIV/AIDS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针对注射吸毒人群中HIV/AIDS,我国采取了针具交换、阿片类药物替代以及抗病毒治疗等措施治疗并预防新发感染,同时也广泛开展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估研究,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并不断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今后需继续扩大检测监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发现注射吸毒人群中HIV/AIDS,并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提高依从性、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6):92-95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提升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很有必要,也是学校保持良好稳定的就业态势、促进招生就业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人才竞争的高要求,学校帮助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是刻不容缓的义务。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根据学校的学科分布和办学特色,针对社会需求及发展趋势,面向学生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和教育实施入手,结合择业、就业、创业,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5):620-621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并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方法:结合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经验,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结果:中医药可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AIDS)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AIDS的临床症状,稳定和升高其CD4+T淋巴细胞,减少部分感染者及患者的机会性感染,降低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但存在药效强度不够、对CD4+T淋巴和病毒载量的疗效难以肯定、制剂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结论:中医应总结经验,集中智慧,抓住机遇,以延长临床潜伏期为目标,以低水平病毒载量为攻击靶点,以治疗"两低"、制剂质量标准为突破,缓解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多学科、多地区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3)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进程的加快,民办高校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是发展高校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需求,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思政课是高校重要基础课程,是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有力平台,探索在高校思政课上进行感恩教育是当前推进高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将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推进感恩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0)
目的: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住院分娩且确诊感染AIDS病毒的产妇7例,对所有产妇均加强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及产科干预等,观察新生儿出生情况,出生后第30d给予P24抗原定性检测,出生18个月后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本组7例AIDS病毒的产妇均顺利分娩,其中1例行阴道分娩,其余6例均行剖宫产,新生儿出生后第30d给予P24抗原定性检测均为(x±s),出生18个月后给予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健康宣教、产科护理干预以及必要的心理护理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陈红艳 《建造师》2010,(10):162-163
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针对我国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形成的原因,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有重点的进行专题讲座,加强体育运动,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塑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24):135-137
目的:对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经过血液检测无梅毒和艾滋病疾病的体检人员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疾病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检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降低梅毒与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