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依据避震疏散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双约束"理论,通过对城市避震疏散空间等城市设施方面的调查取证和分析比较,并利用GIS软件分析和空间模拟的方法对都江堰老城区这一典型案例进行避震疏散空间布局和抗灾性能的分析,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避震疏散空间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律和方法等问题展开一定的探索;并希望通过完善避震疏散空间系统的理论,为城市各项避震疏散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种相对系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城市编制抗震防灾规划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李军  吕庆海 《室内设计》2018,(4):107-114
我国村镇地区灾害频发,防灾减 灾规划不足导致受灾严重,而国内针对村镇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相对有 限。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从防灾规 划前期村镇灾害分析与评估、村镇综合防灾 规划、村镇综合防灾规划评价三个层面建立 整体的村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体系。并以木 鱼镇镇域为例,进行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尝 试,通过镇域基础条件分析、灾害概括与特 征分析、现状综合防灾能力评估、镇域灾害 风险评估、镇域防灾规划编制和镇域综合防 灾规划评价予以说明佐证。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宁夏南部彭阳县地质概况和县城白杨镇用地概况的基础上,分析白杨镇规划的抗震防灾问题,提出用地布局、避震疏散、建筑等规划方面的抗震防灾措施,为宁夏村镇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为宁夏走城镇化道路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建设部颁布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该规定明确指出,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当包括抗震防灾措施:市、区级避震通道及避震疏散场地(如绿地、广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近年来我国村镇火灾情况,结合农村地区防灾工作的特点,研究适合我国村镇地区的火灾风险评价实用方法。基于灾害风险分析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提出了一种体现火灾危险性、易损性和灭火救援能力三者相关性的火灾风险评价矢量模型,并相应地给出了反映村镇区域火灾综合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村镇消防规划中的量化评价和优化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在地震灾害中能起到很好甚至是其他城市设施不可替代的避震减灾功能。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其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决定着城市避震减灾的有效程度。文章从城市绿地避震减灾规划研究出发,总结了城市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概述了国内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现状和国外先进的避震减灾实践,并介绍了自己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见解,目的在于研究实际可操作性的规划布局方法以便作为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避震减灾绿地指标包括总面积、人均面积等,这些指标只能应避震减灾绿地的量,而不能反应其质,更不能反应其在灾害发生及灾后救援中与灾民需求的关系,出现了避震减灾绿地方面的"不公平"现象。自"防灾避险实施率"提出以后,绿地的可达性分析与评价逐渐被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避震减灾绿地的可达性与服务度概念入手,提出基于可达性与服务度的避震减灾绿地布局规划的方法。并以遵化市为例,以可达性作为避震减灾绿地定位的依据,服务度作为避震减灾绿地规划定量的依据,给出了遵化市规划建成区的避震减灾绿规划布局方案。通过此方法以期对未来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提供可借鉴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自然灾害对村镇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惨重,村镇防灾减灾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对比城市灾害论述了村镇灾害特点;从法规体系、建房主体及政府监管3个方面剖析目前我国村镇建筑防灾减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村镇灾害特点及现状,提出了改善我国村镇建筑防灾减灾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避震疏散是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震救灾的关键,对地震发生期间避震疏散交通类型、特点及各相关系统展开研究,分析整个系统的构成及特点,探讨疏散交通与疏散空间、疏散通道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前人在避震疏散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补充,尝试性地建立起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评价方法体系,包括了对避震疏散空间的服务覆盖、服务重复和服务质量等,避震疏散通道的通达性和可靠性,以及避震疏散空间与疏散通道相互配合的吻合情况和服务的薄弱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城市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避震疏散规划和震前预防、震中避难和震后救援等各项部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可以衡量一个城市在面临灾害时的抗御能力及恢复能力,并且是辅助城市安全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首先从城市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承灾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等级值;其次基于概率论原理,利用实用概率方法进行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从而较为客观、快速的给出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水平;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周剑辉 《山西建筑》2009,35(16):59-61
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厦门周边村镇住宅的结构类型和抗震防灾缺陷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了沿海地区村镇住宅防御自然灾害,特别是防御地震灾害的相关建议,从而提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村镇住宅的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戴彦  周茜  刘柳 《新建筑》2016,(4):132-135
针对目前我国开展历史村镇保护的积极态势,结合历史村镇保护绩效评价的具体实践,阐释主观评价方法的适用性、,通过村镇保护绩效评价的旨趣研究,确定评价因子和测量方法,建构保护评价的模型及运算,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分析的反馈与修正机制,完善历史村镇保护工作循环链,为保护成效的检验开辟新途径,在理论和方法上补充和优化我国历史村镇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害是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严重威胁,抗震防灾是抵御地震灾害极其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地震来临时及震后,组织好居民避震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十分有效的措施。本研究主要是运用GIS技术,实现对福州市全市及各个街道的避震疏散场所资源的分析、筛选和统计,通过缓冲区的GIS方法为管理部门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从抗震防灾的角度提供量化、科学的避震疏散场所控制指标,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避震疏散微机模拟在城市及企业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应用葛学礼,朱立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陈庆民(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渤海造船厂)一、前言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以及企业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分规划,而避震疏散规划则是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完善、合...  相似文献   

15.
杨嘉春 《山西建筑》2008,34(15):180-181
指出村镇火灾风险评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村镇的火灾风险,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识别模式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模糊识别的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评估证明了这种评价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村镇一体化进程中村镇的防灾安全,本文从灾害系统论和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剖析了我国村镇灾害的特征,探讨了村镇防灾减灾的基本对策,提出了村镇防灾减灾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地震破坏是影响城市发展进程的重大灾害,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高城市抗震防灾能力,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单体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介绍城市建筑群进行震害程度预测的半经验半理论法,用该方法对某市的进行了建筑群体抗震性能评价,分析结果应用到该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  相似文献   

18.
为了表述广大村镇地区地震危害性的不均匀性,本文考虑村镇场地特征、地基失效可能性、建筑物现状、村镇应急救灾能力等因素,构建了村镇地震危害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线性加权数学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2个村镇的地震危害性综合评估比较,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地震危害性的情况,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9.
对村镇传统建筑进行抗震保护是村镇抗震防灾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国村镇木构建筑的震害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村镇木构建筑的模糊震害预测法。通过某城镇郊区村镇中木构建筑震害预测的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为今后类似结构的震害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村镇风险评价过程中系统指标对地震风险影响的非线性特征、指标间的信息重叠和信息部分完全的问题,提出了用基于非线性变换的灰色关联度(GC)-主成分投影(PCP)耦合模型的村镇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和比较村镇地震灾害风险。首先对各指标进行非线性变换和无量纲化,其次建立灰色关联度判断矩阵,最后利用主成分投影方法计算得到各村镇的地震灾害风险值,依据风险等级标准可得到研究区域各村镇的地震灾害风险等级水平,并进行了排序。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模型构建容易,计算简便,应用于村镇地震灾害风险评价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