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污水厂侧路回收磷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污水厂生物除磷效率不高,普遍采用生物除磷辅以化学除磷的方式,研究采用二沉池污泥侧路厌氧释磷,释磷污泥重新回到曝气池,释磷后的上清液进行磷回收,不仅提高了生物除磷效率,同时回收了宝贵的磷资源。分别考察了释磷时间、p H值、反应时间、物料配比等因素对磷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释磷的最佳停留时间为4 h,回收磷酸铵镁的最佳药剂组合为Mg Cl2和氨水,物料的最佳配比n(N)∶n(Mg)∶n(P)=5∶1.6∶1,最佳p H值=10,最佳搅拌速率为400 r/min。在太原市2×104m3/d的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立了侧路回收磷系统,通过对所得沉淀产物进行电镜扫描及能谱分析,可知斜方型晶体为目标产物鸟粪石,产物中夹杂无明显晶形的未知物质;示范工程的生物除磷效率提高了20%,回收磷酸铵镁量为400 kg/d。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低碳氮比污水厂尾水的深度脱氮除磷技术,以自制新型缓释碳源、海绵铁和活性炭作为反硝化生物滤池的复合填料,在不同HRT和进水硝态氮浓度条件下,探究反硝化系统的深度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填料反硝化系统具有较高的同步脱氮除磷效率。当HRT为3.65 h时,对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7%和93.37%,出水COD平均浓度为29.2mg/L;在3个月的连续运行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填料层堵塞及亚硝态氮和氨氮积累的现象;系统具有稳定p H值的能力,出水p H值无显著升高且趋于中性。该新型缓释碳源耦合海绵铁复合填料作为反硝化滤池的生物载体时,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好、无需连续投加碳源、出水p H值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生物滞留池去除道路径流雨水中氮磷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滞留池去除径流雨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原理,分析了p H值、水力停留时间、填料的性能、降雨间隔期及植物的选择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关于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的研究现状,指出强化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方向,为生物滞留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唐山某汽车厂实际磷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沉淀法除磷,探讨了p H值、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沉淀剂种类对除磷的影响,确定了p H值为10~11,PAM为0. 3 mg/L和Ca(OH)2为500 mg/L时为最优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流化床结晶反应器处理模拟化粪池污水,探讨了升流速度、p H值和Mg/P值对反应器除磷效果的影响规律,考察了反应器在优化条件下对氮、磷的回收效果。当HRT从30min延长到60 min时,升流速度减缓,从1.11×10~(-4)m/s降至5.56×10~(-5)m/s,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显著提高,60 min以后则基本没有变化;反应器进水p H值由8.5提高至10时,除磷率先升高后降低,当p H值=9.5时达到峰值;进水Mg/P值越大,氮、磷去除率越高,但Mg/P值超过1.2时,去除率增幅趋缓。在进水p H值为9.5、Mg/P值为1.2、HRT为60 min的最优运行工况下,流化床结晶反应器稳定运行时,对COD、NH_4~+-N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1.5%、41.3%、91.2%;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流化床结晶反应器处理模拟化粪池污水生成的结晶产物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具有很高的氮、磷回收价值。  相似文献   

6.
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废料处理模拟废水,考察除磷效果及其对出水p H值的影响,并确定其用于强化除磷的最佳投加模式。通过设计L_(16)(4~5)正交试验和控制变量试验,研究了进水pH值、反应时间、加气混凝土投加量和粒径4个因素对除磷及出水pH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除磷效果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进水pH值反应时间粒径投加量;对出水p H值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进水pH值粒径投加量反应时间。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出水水质,最佳投加模式如下:进水pH值为7. 5~8、反应时间为10 min、加气混凝土投加量为10 g、颗粒粒径为6~8mm,此时加气混凝土对磷的吸附量为0. 051 mg/g,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给水处理厂产生的铝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磷的吸附特性及陈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污泥对磷的吸附容量主要受p H值的影响,当p H值由4.3升至9.0时,磷吸附容量由3.57 mg/g降为0.74 mg/g;水解试验结果显示,铝污泥中含有羟基、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及腐殖质等;吸附过程中,伴随着磷酸根浓度的下降,p H值、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及腐殖质呈上升趋势,表明铝污泥对磷的吸附机理主要是配位体交换。在540 d的陈化过程中,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SEM分析结果表明,铝污泥的结构、官能团和表面形貌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陈化时间对铝污泥吸附磷的性能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电吸附技术引入除磷过程,开发了电吸附除磷工艺。运用自主设计的除磷反应器,考察了电压、pH、初始磷浓度、反应时间对工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工艺参数为U=5 V,p H=7.2,C_P=30 mg/L,反应时间等于10 min。磷元素在碳毡电极中得到富集,含量达到8%,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景观水体的底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底泥中氮磷的释放规律,以及p H和温度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的浓度随时间而增加,在前期增加较快;p H值对氮磷也有明显的影响;在较高的温度下促进底泥向水体中释放氮和磷。  相似文献   

10.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通过厌氧酸化能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s),可作为生物脱氮除磷的碳源加以利用。研究了不同初始p 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振荡速率对污泥中温厌氧产酸过程中SCOD、VFAs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并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结果表明,初始p H值为6.0或8.0时能达到良好的水解和产酸效果;适当的振荡有利于加快污泥的水解和产酸速率,但其大小对丙酸形成影响不大,较高的振荡速率则有利于乙酸的积累。初始ORP对VFAs产量影响很小,但调节初始ORP有利于乙醇和戊酸的形成,不利于乙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关鹏程 《山西建筑》2010,36(14):183-184
叙述了生物法利用聚磷菌和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原理,研究了不同运行方式、有机物浓度及其种类、厌氧段NO3-浓度和污泥龄等因素对生物除磷产生的影响,并指出现阶段生物除磷存在的问题,以期对生物除磷的试验和实际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以牛粪厌氧消化液为研究对象,选用Mg 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进行磷酸铵镁(MAP)结晶试验,研究了氮磷比、镁磷比、p H值、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磷酸铵镁结晶过程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氮磷比为1.2、镁磷比为1.0、p H值在8.5~10.5之间时,氮的回收率均在75.0%以上,磷的回收率可达99.0%,溶液中剩余PO3-4-P浓度均在8.0 mg/L以下。此外,MAP结晶法可同步去除消化液中的部分悬浮物;而提高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不能明显增加氮、磷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3.
碳源种类对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与生活污水试验系统作对比的情况下,采用连续运行方式研究了乙酸、丙酸、葡萄糖三种单碳源对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运行良好的反硝化除磷系统能在短时间内承受因碳源变化带来的冲击;3d后单碳源系统出现了厌氧释磷和出水磷浓度的波动;两周后,乙酸、丙酸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葡萄糖系统则逐渐失去反硝化吸磷能力。②乙酸能提高生物除磷效果,可以作为富集反硝化除磷菌(DPB)的有效碳源;丙酸虽然也可以提高生物除磷效果,但对反硝化除磷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葡萄糖的大量存在将使已成为优势菌群的PAOs和DPB逐渐被非聚磷菌取代。③乙酸碳源基质的污泥产率系数低于丙酸和葡萄糖的,葡萄糖碳源基质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污泥产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A2/O型氧化沟工艺生物除磷不稳定、出水磷难以达标的问题,在A2/O型氧化沟工艺生物脱氮除磷的基础上,增加厌氧段旁侧化学除磷,以提高其除磷效率,使之满足水质排放标准.结果表明:增加化学除磷能够提高系统的除磷效果,使系统出水TP<1.0 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化学除磷前厌氧池出水的TP含量为20~39 mg/L,远大于原水中的TP平均值(5.88 mg/L),在处理水量较少且化学除磷率为70%的情况下,便能够取得较好的总体除磷效果;回流污泥中携带的NO-x对生物除磷有较大的影响,其浓度和出水TP值有着较好的相关性,但旁侧化学除磷能够减弱回流污泥中的NO-x对生物除磷的影响;化学除磷剂的投配率为1:1(与TP物质的量之比),低于传统化学除磷的1.5:1.基于氧化沟工艺的旁侧化学除磷能够弥补氧化沟工艺的除磷不稳定,使该工艺得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机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并从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内微生物群体动态平衡的角度详细论述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 .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磷、氮是生物重要营养物质,而藻类等水生生物对磷更为敏感。藻类在氮、磷利用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磷处于低浓度时,氮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比磷处于高浓度时的影响低。藻类对磷的需要更为重要,其生产能力受磷的限制更为明显,因为水中氮的缺乏可以由许多能固氮的微生物来补充,而磷则不能。所以,对于防止或缓解某些闭锁性水域的富营养化,污水除磷较除氮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7.
ABS树脂生产废水是典型的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胶乳和总磷含量高,达标困难。采用混凝工艺对ABS树脂废水进行破乳除磷研究,对混凝剂种类进行筛选和复配,并对混凝剂投加量、复配质量比以及p H值和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混凝对ABS树脂废水的破乳和除磷过程紧密相联,投加适当的混凝剂可实现胶乳与磷的同步去除。Al2(SO4)3与Fe Cl3为最适混凝剂,两种药剂复配投加具有协同作用,在较低投加量下就能取得较好的破乳除磷效果。优化后的混凝剂复配质量比为1∶1、p H值为8、温度为25~45℃。  相似文献   

18.
污水生物除磷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除磷是目前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的难点之一 ,本文尝试从影响污水生物除磷的诸多因素出发 ,以寻求提高生物除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SBR强化生物系统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SBR强化生物系统处理了高浓度含磷废水,阐述了生物除磷反应器所表现出的运行效果及高效除磷阶段出现的原因,从生物除磷角度详细说明了二次释磷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并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颗粒污泥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针对缺氧/厌氧-好氧复合式生物反应器(A2/O-HBR)进行除磷能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2/O-HBR具有一定的生物除磷能力,但其生物除磷能力受系统水力负荷影响较大,当处理系统理论水力停留时间(HRT)在13.3 h、9.4 h、6.0 h、4.5 h时,其TP去除率分别为75%、61%、60%、50%;为解决高水力负荷条件下系统除磷问题,开展了辅助化学除磷强化系统除磷能力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三氯化铁投加量为5 mg/L、8 mg/L、15 mg/L(以Fe3 计)时,系统除磷率可分别达到56%、81%、85%;两种不同加药方式不会对系统除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