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19):37-41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要用最为恰当和对等的语言使原文的内涵得到忠实的再现,使读者在阅读时得到与原文一样的感觉。冯亦代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出版家和散文家,其翻译的作品十分丰富,而且对翻译理论也很有研究。本文主要是从功能对等视角下对冯亦代先生的翻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2)
奈达在圣经翻译方面产生的世界影响无人能及。他的功能理论的提出,使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得到了极大丰富。功能对等原则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据,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以译意为核心的翻译理论,同样适合公示语此类实用文体的翻译。结合一些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功能对等原则指导下,实现公示语汉英翻译在信息、文体、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对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8)
对于商务合同来说,属于一种具备法律效力的文本,在词汇上具备其他专门用途英语所不具备的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接着从专业性以及准确性两方面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下商务合同英语词汇翻译原则,最后从词汇对等方面探讨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下商务合同英语词汇翻译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9)
影视作品的特殊性对其字幕翻译提出了特别的标准和要求,译文要尽量简洁、力求减少对观影整体效果的干扰。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观众的理解能力和汉语表达方式,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达到信息等效传达的目的。笔者将以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分析、研究和总结影视台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118-126
《唐顿庄园》是近十年来最受欢迎的古装迷你英剧,其中妙处横生的英式幽默无处不在。本文将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有关英式幽默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77-80
功能对等理论是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上个世纪中期在翻译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是早先传到中国的翻译理论之一。赏析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对钱钟书《围城》的英文译本,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该作品汉英比喻翻译中的体现,进而发现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比喻翻译能有效地弥补文化差异,使译文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9)
在频繁的贸易往来中,签订各式各样的英语商务合同,以确保贸易的公平进行,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分析了商务英语合同的特征,从功能对等理论入手,分析了商务英语合同用词,语句及文体的特点,研究了功能对等理论对合同英语翻译的实际意义,并提出了一些英语合同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6)
散文的翻译,除忠实、通顺外,还应再现原作的风格。译文永远不能达到与原作完全对等的风格效果,但应尽其所能达到相对的"近似值",这便是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所在。本文将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将其运用到文学翻译中,主要从词汇,语意,风格和文化传递四方面分析英国散文《送别》并对其进行汉译,从而实现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5)
习语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它乡土气息浓厚,含义隽永,所以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和报纸、杂志及一些文学作品当中。但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体系的不同,英汉习语在意义与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习语的英汉翻译中往往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探讨习语英汉翻译的策略和技巧。首先,本文介绍了习语的定义、分类,并对英汉习语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其次,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及其对翻译的要求。再次,本文分析了习语英汉翻译中常见的错误及其原因。最后,本文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下习语英汉翻译的原则及其技巧,总结出英汉习语的一些翻译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准确地翻译英汉习语,在一定程度上,这对促进中英两大语言之间的沟通以及中西语言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4)
英文电影的名称翻译往往体现了地区的差异性,而在中国,英文电影片中角色名称的翻译则有大陆版和港台版的区别。2014年,热门英文电影《变形金刚4》的上映掀起关于两岸电影译名差异与质量网络热议。论文试从功能对等论的视角,对该电影中大陆版与港台版角色译名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并总结了其两种版本的翻译特色与各自的优缺点,以期能够从学术的角度与众探讨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4)
本文旨在通过英汉句法对比以及对《荷塘月色》原文及朱纯深译本的实例分析,看句法结构的不同对翻译策略选取产生的影响。进而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8)
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翻译理论与实践,有助于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原语作者的思想和风格,成功地实现原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互动交际。本文即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对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人生颂》及黄新渠、黄杲炘的两篇译作进行对比分析,从主题、衔接和连贯三个方面来探讨译者在语篇视角下的翻译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23)
"功能对等"理论是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到中国翻译界后,对中国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近年来开始被质疑甚至被否定,笔者认为对"功能对等"理论持反对意见的研究者起因于对"对等"概念的绝对化理解,是对尤金·奈达的误解。本文将简要分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真正内涵和实现功能对等的基本原则,以期在翻译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0)
对比语言学与翻译存在密切联系。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翻译者需要兼顾源语言和目的语的形合与意合,故要在不同的语言中进行文化、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比,以确定最佳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6)
本文从句法(形合和意合)、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及修饰风格(排比)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论读书》三种译文中的译例,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展示了王佐良先生在忠实传递原文内容和文体风格时表现出来的精湛技艺和严谨的翻译态度。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1)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他提出了"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翻译理论和原则,这些原则和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奈达博士"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介绍和探究,以华盛顿·欧文的《西敏大寺》的汉译译文为例,来检验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并从中得到启发运用到今后的翻译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3)
余华作品在德国的接受主要是通过德国汉学家、翻译家高立希的译介工作。余华的散文集《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出版后,德译本也很快问世并受到热议。对比原文、德译本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些许出入之处,这当然是翻译难以避免的。译者和读者对于文本的不同理解是依赖于文化系统的,也是历史的和具有主观性的。以解释学视角来看,这种不同的理解恰恰是不断深入理解的基础,同时也表明将解释学与语言转换问题相结合可以帮助拓展翻译研究的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0)
网络语言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的出现有其社会及心理原因。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同时也具有其独特的语言及语言学价值。本文旨在应用交际翻译理论来探讨网络词汇"华丽丽"在不同语境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1)
经验功能从属于韩礼德三大元语功能中的概念功能。本文从经验功能角度出发,对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及其两种译文进行及物性对比分析,进而检验经验功能在古诗翻译评析和语篇分析中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5)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虽然有着很多共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英语和汉语词汇的不同语义联想。所以,在动物喻意的理解上也必然会出现分歧。这样的差异就要求翻译工作时要仔细斟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