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珠江河口规划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概述珠江河口基本情况,简要回顾珠江河口规划工作,并叙述河口治理现状,指出珠江河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洪、涝、潮、风灾害突出,二是河口区的水文及水生态发生较大变化,三是河口规划与研究工作滞后,四是河口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建议尽快编制《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重视并加强治理规划的基础和研究工作,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河口的水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2.
该文选用沿水深平均二维水动力方程来计算分析多座桥梁行洪的影响,采用阻力修正的方法模拟桥墩的作用,结果表明,河道中建桥将引起使洪水位壅高,如果近距离有多座桥梁建设时,洪水位壅高必须考虑相互叠加的影响,对于桥梁建设造成的桥墩周围及上下游的水流变化,其本身桥墩对水流流速造成的影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珠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位于中国南部。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三角洲4个水系组成,流域面积453 690km2。流域范围内包括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越南的东北部部分地区,其中,在中国境内面积为442 100 km2。西江是珠江的主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  相似文献   

4.
深入分析珠江河口水行政管理的现状,指出河口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规划管理及涉水项目管理、完善法规依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基础研究几方面对加强珠江河口水行政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珠江河口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及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珠江河口地区的综合整治开发和保护,对支撑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珠江河口治理历程,提出了目前珠江河口治理中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珠江河口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珠江流域存在的河口淤积、河口区水道冲淤严重、浅海区淤积和水质污染等问题,根据地理环境和水沙条件,分为三部分即东部的伶仃洋及东四口门、中部的磨刀门和西部的黄茅海及啼门开展了不治理规划工作。经过近20年系统的规划妆显成效,取得了增强河口防洪、防潮能力,改善航运条件,滩余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珠江河口整治和资源开发等效益。为了进一步实施珠江河口防洪、防潮能力,改善划、充分发挥河口的综合功能,近期的工作主  相似文献   

7.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开展防洪评价是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发挥河道综合效益的需要。珠江河口地处粤港澳经济发达地区,人类活动频繁,水沙动力复杂,涉水项目种类繁多,编制防洪评价报告需抓住各类涉水工程的特点,突出重点,为涉水工程的水行政许可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就珠江河口地区涉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谈一点认识与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珠江河口近30年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珠江河口近30年来的变化过程,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河口岸线和河势变化特征,探讨了演变原因,认为近30年来,在上游来沙量逐渐减少的条件下,人为活动与径潮流是塑造珠江河口演变的主要动力,近岸浅滩的围垦,深水航道的疏浚,径潮流作用对拦门沙前缘及其主槽的淤积有控制作用,珠江河口已初步形成了岸线平顺,水沙输移顺畅,淤积幅度大幅减缓的态势,有利于维护伶仃洋、黄茅海滩槽基本稳定格局,这对保持河口的水沙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桥梁阻水壅高值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跨河桥梁由于在河道内布置桥墩、桥台,缩窄了天然河流行洪断面,造成桥位局部河段水位壅高,对沿河两岸防洪存在不利影响。该文以广河高速公路惠河段跨山区河流的路溪河一桥、二桥为例,采用桥墩阻水壅高计算经验公式与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桥墩阻水壅高值进行计算分析,并给出了经验公式适用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珠江河口整治近期方案的构筑和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珠江河口区网河及口门的系统整治思路,对近期实施方案规划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黄河断流对河口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当地水资源贫乏,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依赖黄河水。介绍了该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了黄河断流情况及其对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针对黄河断流频繁、来水量减少、水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大力建设平原水库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珠江河口潮流流量变化控制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珠江河口地区滩涂岸线资源开发和涉水工程建设,河口边界形态及动力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动力环境变化必然引起河口河床形态的调整,对潮汐河口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珠江河口潮汐通道稳定性分析为基础,探讨潮汐河口的河相关系,初步提出了河口潮流变化控制指标。研究建立了珠江河口口门断面面积与多年平均落潮流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近期口门均衡断面的河相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河口潮流变化引起的口门河床冲淤变化。根据河床冲淤变化与口门行洪能力调整的关系,提出了河口口门落潮流量变化控制指标为1%~2%,研究成果为河口涉水工程管理提供了定量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13.
珠江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对排洪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磨刀门河口二维水动力模型,在对现场实测资料验证良好的基础上,选取开挖中心拦门沙、东汊与西汊疏浚及导堤封堵东汊3个方案,比较了它们对排洪的影响,以探讨河口拦门沙的排洪效应问题。数值模拟表明,拦门沙开挖对磨刀门河口局部水动力特征的影响较小,拦门沙的开挖不能大幅增加洪水排泄的效率;修建导堤封堵东汊会加大挂定角至大井角的水面比降,造成更严重的壅水;东、西汊的浚深对排洪的影响也较小。拦门沙的存在看似对于泄洪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实际上河口及其拦门沙可以通过地貌形态的自动调整来与洪水径流作用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10年连续系统的实测资料为根据,结合遥感技术的研究成果,从时空上分析、评述珠江八大口门的水质现状及陆源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期珠江三角洲东四口门延伸演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有研究数据和成果基础上,采用遥感影像资料,量算21世纪以来的珠江三角洲东四口门延伸情况,对比分析近期滩涂围垦进展变化、岸线延伸速度、悬沙分布动态和水域面积变化情况等。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东四口门片区的围垦增长速率和岸线延伸速度较上世纪稍有放缓,期间滩涂围垦速度和岸线延伸速度较快的区域是伶仃洋东部滨岸。  相似文献   

16.
珠江河口澳门水域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水域位于珠江河口磨刀门支汊洪湾水道的出口,近几十年来受自然及人因素影响,地形边界发生剧烈变化。运用遥感新技术,动态监测研究河口径、潮流动力变化特征,河口泥沙输运特性,岸线及岸滩演变,据此对澳门水域进行动力分区,并财形边界发展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7.
珠江磨刀门河口洪季泥沙絮凝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2013年7月现场观测的悬浮物资料,综合同步测验的盐度、流速、悬沙浓度、水温,以及室内泥沙粒度分析数据,探讨了该区域泥沙絮凝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磨刀门悬沙现场粒径平均达91.7μm,而平均分散粒径仅29.3μm;小潮泥沙絮凝较大潮明显,潮周期内憩流时刻絮团最大,可达200μm;絮凝效应垂向差异显著,表现为中层最大而表、底层较小;功率谱分析得到现场粒径具有3h、8h和24h的变化周期,其中8h与平均落潮周期相近,24h则与全潮周期相近。研究表明,控制磨刀门悬沙絮凝的因素主要为流速,絮凝临界流速约45cm/s;盐度则在弱动力条件下(流速50cm/s)控制着河口泥沙絮凝,最佳絮凝盐度为21‰;悬沙浓度和温度对絮凝影响不显著;垂向水动力及盐度差异是导致絮凝效应垂向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关于黄河河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黄河河口流路安排、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河口流路安排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河口地区防洪、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长期固定人海流路不利于保障河口和下游防洪安全、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解决途径是有计划地使人海流路摆动。来水来沙量的减少、河口附近海域条件相对较好、人类已经探索出一些控制河口淤积的措施、防洪工程建设的加强等为稳定流路提供了条件,延长清水沟流路的使用年限是可能实现的,但要充分认识“少水少沙”条件下河口河道仍然会严重淤积的事实,充分认识河口各种减淤措施的可能潜力和局限性。如何保护好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黄河水资源未来能否在河口得到优化配置的核心,为此,要研究人类希望保障和可能保障的生态环境规模和目标、生态恢复到相应目标最少需要多少淡水等课题。河口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水资源紧缺的基础上,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珠江河口演变规律及治理利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珠江三角洲形成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淤积的不平衡性等特点。因而近 5 0 0 0~ 6 0 0 0年来珠江河口演变有如下特征和规律 :(1)在纵向上 ,河口性质发生由废弃河口→河流优势型河口→河流—波浪型河口的转换变化 ;(2 )在横向上 ,向海凸伸的三角洲及其河流优势型河口和其两侧向陆凹入的河口湾或潮汐优势型河口相依并存 ,并随三角洲的发展 ,衍生出“河道”与“潮道”共生的现象 ,此是陆海动力耦合和相互作用的表现 ;(3)“河道”与“潮道”间的横比降愈来愈大 ,其间之横向汊道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目前珠江河口的治理应强调保护利用问题 ,有关整治措施应符合河口的特性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