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纯磷酸盐理论为基础,推出了适于高压、超高压汽包锅炉炉水协调磷酸盐-pH处理的数学模型,介绍了基于上述数学模型而研究开发的炉水协调磷酸盐-pH自动控制加药系统的加药原理,提出了5种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比较,最终指出最佳性能价格比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由水质在线分析仪(如PH表、磷表)与PLC和变频器组成闭环自动控制加药系统在抚顺石油二厂炉内协调磷酸盐处理中的应用。由在线分析仪、PLC、变频器组成的闭环控制自动加药系统,增强了控制先进性和可靠性。此套自动加药系统的投入彻底改变了以前人工加药不准带来的经济损失且对于节省人力、降低消耗、确保炉水安全、保证水质的稳定性,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低磷酸盐处理的LM-Smith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厂给水水质的提高使得低磷酸盐处理成为炉水调节的常用手段。为便于管理,炉水水样一般通过取样管传送至化学车间进行统一检测和分析。由于水样的传送和分析需要耗时,炉水磷酸根控制成为典型的时滞系统控制。现有的自动加药系统多采用PI控制,该方案能基本保证加药控制的稳定性,但在取样管较长,时滞明显的场合,不能对磷酸根浓度进行精确调节,这一缺陷在系统调峰和变负荷运行时更加明显。为改善磷酸根浓度的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了炉水低磷酸盐处理的LM-Smith控制方案。该方案根据经典的Smith控制,在取样点实施管道改造,增设现场磷酸根表,通过电信号反馈补偿管道传送的时延。为克服传统Smith控制抗干扰性差的弱点,引入Levnberg-Marquardt神经网络算法,在线辨识Smith预估模型,实现对被控对象的准确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响应迅速,辨识精度高,输出信号准确,鲁棒性较强,改善了Smith控制的效果,提高了磷酸盐自动加药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火电单元机组机炉协调自抗扰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有效的火电单元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是提高热工自动化水数学模型及其简化的前提,利用相对增益法进行系统分析和变量配对,然后基于自抗扰控制原理设计了协调控制系统,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显示了机炉协调自抗扰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环节大多依靠人工经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进行煤泥水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首先,提出一种浓缩药剂加药量自动调节技术,建立加药量调节数学模型,以实时调整配药浓度及加药流量,降低药剂消耗。其次,提出一种浓缩机底流泵轮换补料自动控制方法,根据压滤入料桶液位高低及底流泵轮换使用周期,实现底流泵的自动投用。然后,提出压滤机自动结束进料、排队卸料控制技术,通过监测压滤机生产进程和滤液水流量等生产数据,实现压滤机自动结束进料和排队卸料控制。最后,提出一种煤泥水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影响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多参数联动逻辑运算,以均衡浓缩机工作负荷。煤泥水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正式使用后,絮凝剂和凝聚剂药剂消耗量显著降低,压滤效率提高12%。该技术稳定了煤泥水沉降效果,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汽水取样和加药系统在电厂,尤其是在大型的火力发电厂中,对保证锅炉水质、锅炉的稳定运行及延长锅炉管线的使用寿命等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炉水取样和加药系统中,主要监测和控制的是炉水中所含各种阴、阳离子的数量(如:硅酸根离子、钠离子、磷酸根离子等),为了达到在线控制的要求,就需要在线的化学分析仪表.在早期电厂建设时,这些仪表需要从国外进口,又属于特殊仪表,因此价格普遍较高,如果增加此控制系统,整个控制系统的造价也随之增高.为降低工程造价,大部分的电厂使用手工化验,手动加药的方法,从而导致加药的控制效果不稳定,长期运行,会降低锅炉的使用寿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分析仪表的性能日趋完善、价格也普遍降低,为适应电厂减员增效,实行竞价上网的需要,提高全厂自动化水平及运行管理水平,因此增加炉水取样和加药自动控制系统,必将提高电厂整体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郭金龙  杨自厚 《控制与决策》1996,11(A01):177-181
在分析炼钢炉次组合特点的基础上,构造了炉次组合计划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模型的特点,提出一个有效的Charge-packing启发式算法,并以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机组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与平衡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上,以超临界直流发电机组的机炉协调多变量受控系统为研究对象,借鉴系统辨识与机理建模方法,结合采集的主要过程参数给出一种600MW超临界机组协调受控对象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对其平衡点进行计算分析与仿真研究,证明其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为超临界直流炉机组的研究提供一种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型氯碱企业主要生产设备钢制水夹套氯化氢合成炉缺少防腐优化设计方法,导致合成炉腐蚀严重,使用寿命短。本文在对钢制水夹套氯化氢合成炉腐蚀机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防腐壁温约束条件的合成炉优化设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并应用Visual Basic 5.0开发了优化设计应用软件,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经生产企业实践运行检验,设计合理,操作稳定,合成炉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10.
火电厂锅炉水协调PH 磷酸盐处理的调节机理复杂,具有大延时和非线性的特点. 根据被控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专家控制、模糊控制和增益自适应内模IMC-PID控制, 提出了一套基于仿人分层递阶智能控制方案,并说明了其工程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厂混凝加药过程具有非线性、时滞性等特点,并且影响加药后混凝效果的因素很多,很难准确地建立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是一种不需要离线建立数学模型的先进控制方法,非常适用于实际的模型参数难以辨识,且是时变的非线性系统.针对混凝加药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带有双前馈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案来实现混凝加药过程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混凝加药控制过程具有鲁棒性强、响应速度快和控制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在电厂水处理加药控制系统中,由于被控对象具有纯滞后、大惯性、难以建立数学模型等特点,常规的PID控制难以满足加药系统的控制要求。着重介绍了水处理加药系统的估模糊逻辑控制方案及其设计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表明采用预估模糊逻辑算法对加药系统控制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以中间点微过热蒸气的焓值作为直流炉燃水比较正信号的给水自动调节系统,应用TP-I智能数字仪和MC通用工控机构成调节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捷克650t/h直流炉中间点后移,启动容器满水运行改进后,新中间点温度接近饱和温度情况下的给水自动调节问题。实践表明,该系统调节器质高,适应负荷变化能力强,完全满足机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循环水自动加药与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生产中加强对循环水质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对循环水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后,利用西门子S7-200 PLC和WinCC组态软件开发设计了新型工业循环水水质在线监测与自动加药系统,解决了传统控制难以保证加药量准确与均匀的问题;针对加酸中pH值过程具有非线性、时变和大时滞等特点,采用了以控制人员的经验为基础的模糊控制方法,结果表明pH值控制误差完全满足系统要求;系统已在化工厂中投入运行,经实践证明,该系统人机交互性好、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满足了现代工业循环水质监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品质提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机炉对象的数学模型研究是近年来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研究中的热点,如何提高机组的负荷响匠速率,缩短负荷响应纯迟延时间,以及提高机组稳定性指标是电网和发电公司的共同目标。文章研究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应用比较成功的工程技术方案和研究成果,对各方案的方法和结果做了类比,结合自身经验对应用成果中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和线性数学模型环节的应用方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水厂的加药凝絮过程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机理,对其进行建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以某水厂真实的生产数据为基础对基于动态BP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得到该水厂加药凝絮过程的初步数学模型,为今后采用先进控制策略对水厂的加药凝絮过程进行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间接式加热炉-热媒炉中的应用,介绍了该热媒炉控制系统组成和控制策略组态。  相似文献   

18.
直流石墨化炉计算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由微机控制的直流石墨化炉供电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硬件配置,软件设计,优化的数学模型,抗干扰措施以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氟电极测定进口磷酸盐中的氟取代经典的蒸馏-硝酸钍容量法。校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5×10~(-3)MF~-标准液1.0、2.0、5.0、8.0和10.0毫升于5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5毫升熔剂空白液和2滴溴甲酚绿指示剂,调节pH到试液呈黄绿色,然后加入20毫升TISAB(294克二水柠檬酸钠溶于水,用1:1HCl调pH~6,稀  相似文献   

20.
微机电石炉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电石炉电气特性和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自适应控制方案,推导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给出详细求解方法,该系统已在现场运行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