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属医学数字影像技术之一.为了避免和其他核素成像(如SPECT、PET)相混淆,同时又能准确反映其成像基础,现一般称为磁共振成像(MRI),但其物理学基础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一样,都是核磁共振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蒋颖 《影像技术》2012,24(4):30-31
MRA是目前唯一的无创伤性、无辐射危害、快捷、敏感性高的脑血管造影技术.其基本成像原理是流动相关增强效应和相位改变效应,基于两种效应形成了两种成像技术,即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ftime of flight MR anglography,TOF-MRA)及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Phase—contrastMRA,PC—MRA)两种方法[1]。MRA无需注入对比剂、避免病人接受射线辐射,能清晰显示血管的变异和异常。在临床应用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利于观察颅内动脉供血全貌并进行两侧血管对比.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一  张极锋  刘斌  李萍 《影像技术》2013,25(2):3-5,7
本文将把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血管减影技术在诊断脑静脉系统疾病的应用的优势与劣势方面与传统的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超声、,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做客观的比较,来论述CTA减影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探讨CTA血管减影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李大为 《声学技术》2014,33(4):326-330
研究了低场永磁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导引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系统,使两者融合为一体。把磁共振的磁体设计为U字形,这样HIFU治疗头就可以放置于磁共振开口的上方;同时,在磁兼容、磁共振的快速成像、磁共振的测温、相控阵换能器、HIFU的治疗计划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场永磁的磁共振导引下,可以实现系统的所有设计功能,系统定位的图像比上一代B超导引的HIFU清晰,提高了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继CT之后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又一重大进展。它的基本原理来自于1946年美国学者Bloch和Purcell的发现: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某些绕主磁场(外磁场)进动的自旋的质子(包括人体中的氢质子)在短暂的射频电波作用下,进动角增大,当射频电波停止后,那些质子又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同时释放与激励波频率相同的射频信号,这一物理现象被称为核磁共振。Bloch和Purcell因这一贡献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时隔27年后,英国学者Lauterbur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在主磁场中附加一个梯度磁场,并逐点诱发核磁共振无线电波,然后经过复杂的计算机处理与重建,获得一幅二维的磁共振图像。  相似文献   

6.
高乙惠  姜立新 《声学技术》2018,37(4):326-329
视窗模型(Window Chamber,WC)是直接在动物活体上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对治疗药物的反应,尤其对各种肿瘤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目前常用的视窗模型有脊背视窗模型、乳腺视窗模型、脊柱视窗模型以及颅脑视窗模型,目前对其成像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荧光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核医学(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成像。这些成像方法的发展对于研究视窗内组织的血管、代谢及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深入了解疾病进展及研究疾病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宏伟 《影像技术》2014,(2):9-10,12
近年来,我国许多医院都引进了美国GE公司的最新1.5T磁共振,属于高场强磁共振。它除了能开展包括全身各部位的MR检查外,还能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水成像、脑功能成像等方面的检查。本文主要介绍了GE1.5TMR在肩关节扫描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GE1.5TMR在肩关节扫描技术中如何提高图像的质量、清晰的显示出肩关节病变的位置以及如何MR在肩关节扫描技术中应用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从1982年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首次进入临床应用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快速发展,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MRI合理使用和日常保养的重要性。要求XCMRI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测,使MRI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中,保证影像质量,为医生准确诊断病情提供可靠的设备保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人数逐年增加。临床研究显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转化为AD的概率很大,因此,提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等神经影像图对AD、 MCI的分类准确率十分必要。为了解决数据量少、标注困难的问题,首先使用CycleGAN网络对缺少的PET图进行生成;然后采用基于区域能量融合准则的小波变换算法对MRI图和PET图进行图像融合,能够极大程度的保留图像中的数据信息;最后利用迁移学习技术对轻量级网络MobileNet进行训练与微调。实验结果显示,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所提方法在泛化能力较好的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部CT及MRI在脑血管取栓术中的评估应用。方法:选定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住院的28例脑血管取栓术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脑CT灌注(CTP)成像检查、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治疗前后CTP灌注参数、MR-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28例患者进行为期90d的随访,以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5例)、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3例),比较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CTP灌注参数、MR-DWIADC值。绘制ROC曲线,比较CTP、MR-DWI对脑血管取栓术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TTP、MTT、CBV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CBF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MR-DWIADC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TTP、MTT、CBV均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CBF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MR-DWIADC值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脑部CT及MR...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MRI造影剂的应用原理,综述了近年来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SPl0)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分解法等,以及SPl0在造影剂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检查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应用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得到直接显示韧带损伤的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更直接清楚的诊断依据。方法:使用头颅线圈,常规采用矢状和冠状两个方位的切面成像。结果:本组病例中所有病变均能清晰显示。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非侵袭性,评价快速,对肌腱、韧带及脂肪有较高的分辨率并可多平面、多角度扫描,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软组织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像诊断在现代医学技术革新中的成绩最为辉煌。影像技术是由放射学、X—CT、磁共振、超声诊断、核医学、电镜红外成像等多科所组成。本文概述了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方面的部分进展,包括X线、CT、MRI(磁共振)、核医学、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在胸部、腹部、泌尿系统、骨肿瘤、妇科肿瘤、乳腺及口腔肿瘤等检查当中的应用,并对各自的优势做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医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作为先进的大型医疗诊断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医院。如何对磁共振影像进行评价,保证医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各项性能正常和影像正确,一直没有统一的技术依据。本文根据医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的技术特性,参考IEC标准和国家标准,验证和确定了检测参数和技术指标,研究制定出医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检测方法,为医院质量控制,计量检定提供检测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芮  姜立新 《声学技术》2017,36(3):257-261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s)是肿瘤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增殖、转移和耐药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CSCs的活体示踪对于实时监测CSCs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CSCs活体示踪的分子影像学方法包括:超声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光学成像、核医学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光声成像、多模态成像。这些成像方法的发展对于CSCs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对于CSCs的研究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有利于诊疗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文章就CSCs活体示踪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医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作为先进的大型医疗诊断设备,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医院。空间分辨力是成像技术的一项重要性能参数,如何对医用磁共振模体空间分辨力进行检测,保证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层空间分辨力性能正常,一直没有统一的技术依据。本文根据医用磁共振模体空间分辨力的技术特性,参考相关IEC标准和国家标准,验证和确定空间分辨力参数和技术指标,并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研究制定医用磁共振模体空间分辨力检测方法,为医院质量控制,计量检定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医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作为先进的大型医疗诊断设备,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医院。空间分辨力是成像技术的一项重要性能参数,如何对医用磁共振模体空间分辨力进行检测,保证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层空间分辨力性能正常,一直没有统一的技术依据。本文根据医用磁共振模体空间分辨力的技术特性,参考相关IEC标准和国家标准,验证和确定空间分辨力参数和技术指标,并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研究制定医用磁共振模体空间分辨力检测方法,为医院质量控制,计量检定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骏 《影像技术》2001,(3):43-47
本文详细介绍了人体正常组织中各种组分的磁共振(MR)信号、包括骨骼、肌肉、脂肪、软骨、水分、气体、血流、淋巴结等,以及发生病变时各种临床症状的特殊MR信号,是从事MR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际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严雨霖  应涛  窦超然  郗艳  王霞 《声学技术》2017,36(6):562-566
目的:应用断层超声成像(Tomographic Ultrasound Imaging,TUI)、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三维重建对未育女性肛提肌解剖结构进行影像学研究。方法:以10例未育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取得肛提肌TUI图像,MRI对其进行盆底扫描,获得肛提肌薄层图像,采用医学图像重建软件Mimics重建出肛提肌的三维立体几何模型。结果:TUI可以显示盆底耻骨直肠肌、耻骨肛管肌、耻骨会阴肌,MRI可以显示盆底耻骨直肠肌、耻骨肛管肌、耻骨会阴肌、髂尾肌,TUI和MRI都难以显示耻骨阴道肌,MRI三维重建可以空间多角度观察耻骨直肠肌、耻骨肛管肌、耻骨会阴肌、髂尾肌的形态及其组成部分。结论:TUI和MRI均可识别肛提肌的结构与组成,MRI对于髂尾肌的识别较TUI更佳,MRI三维重建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肛提肌立体形态。  相似文献   

20.
1.前言医用X线胶片是感光材料的大类产品,它占我国感光材料产量的比例为17%~18%,而占卤化银感光材料的比例为40%左右,这个比例大体与世界感光材料产量中X线胶片所占比例相当。随着先进的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CT)、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