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冷态试验模型上对内循环流化床二次风喷嘴角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得到了最佳二次风喷嘴角度,为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试验模型上对内循环流化床粒级分离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利用因次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内循环流化床粒级分离效率的准则方程,并给出了其试验关联式,为内循环流化床的实际应用与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试验模型上对内循环流化床粒级分离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利用因次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内循环流化床粒级分离效率的准则方程,并给出了其试验关联式,为内循环流化床的实际应用与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终端速度法和滑移系数法2种内循环流化床循环流率的计算模型,并搭建了内循环流化床试验台,利用容积测量法得到循环流率试验值。对比模型预测值和试验值,发现以滑移系数计算颗粒相速度的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双级料腿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双级料腿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采用分级转化技术,燃烧前脱氯,有效解决了高温腐蚀和二噁英造成的二次污染。该文采用不同的大颗粒物料来模拟垃圾中的不同组分,在双料腿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中研究了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结果表明,影响大颗粒停留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循环流率、表现流化气速、颗粒的密度和尺寸。循环流率增大,停留时间急剧降低。表观气速对停留时间影响较小。颗粒密度对停留时间的影响比尺寸要大。颗粒越轻,停留时间越短。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两并联全混釜停留时间分布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内循环流化床研究进展及其在废弃物焚烧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内循环流化床的独特优点和研究进展。介绍了内循环流化床废弃物焚烧技术的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内旋流流化床焚烧技术,床内不设各种隔板或提升管等,通过非均匀布风使床料形成大尺度回旋运动。试验表明内旋流流化床内的埋管传热特性更有利于控制燃烧和传热。通过焚烧城市生活垃圾,表明这种炉型适合于废弃物的焚烧处置。  相似文献   

7.
桂林电厂65t/h内循环流化床“翻料灭火”是在其设备布置特定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分析5年多来的运行统计资料,对这一异常运行状况作了分类及原因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8.
石煤专烧型35t/h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特点和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CFB35-3.82/450(石煤专烧型)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结构及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结构特点及影响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容层析成像示踪大颗粒在床内运动轨迹,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非均匀布风流化床内球形重质大颗粒粒径、密度、流化风速对其在床内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RTD)的影响规律。实验及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颗粒停留时间随密度、粒径增大而增大,随流化风速增大而减小;大颗粒密度是影响其停留时间的主要因素,流化风速次之。由回归分析建立了大颗粒平均停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和实验变量的无量纲经验关系式,将其用于预测一定工况下大颗粒MRT时误差不超过20%。最后采用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方法对RTD曲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大颗粒在床内的停留时间很接近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0.
桂林电厂65t/h内循环流化床“翻料灭火”是在其设备布置特定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分析5年多来的运行统计资料,对这一异常运行状况作了分类及原因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生活垃圾和煤混烧的400 t/d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为依托,对某大型生物医药公司的羊毛脂废料进行混烧的工业试验,了解混烧该废料对垃圾焚烧炉燃烧稳定性、炉膛温度、锅炉尾部常规污染物排放及飞灰含碳量的影响,以研究羊毛脂废料代替燃煤作为垃圾发电辅助燃料的可行性。试验表明,随着羊毛脂废料掺混量的增加,煤的添加量随之下降,烟气中的烟尘浓度,CO和SO2含量以及飞灰含碳量均有所下降;NO含量随掺混量的增加而增加,N2O随掺混量的增加而减少;HCl含量受掺混量影响不明显。随床温升高NO排放增加,CO排放下降,SO2和HCl浓度基本不变。试验表明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对羊毛脂废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废塑料与煤在1 MW大型流化床焚烧炉试验台上混烧试验,研究了焚烧废塑料 时的燃烧效率及SO2、NOx、Dioxins、HCl等污染物排放,分析了废塑料流化床单独焚烧的可 行性,并根据试验结果对焚烧炉的设计和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适合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NOx减排的技术只有SNCR工艺,CFB锅炉由于其床温低、分级燃烧NOx初始排放较其他炉型低很多。但若执行新环保标准要求,有些CFB锅炉也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需要进行脱硝,SNCR工艺主要与反应区温度、氨氮摩尔比、反应时间和混合程度等有关,主要对反应区温度和氨氮摩尔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页岩颗粒在回转干馏炉内停留时间的正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搭建同转干馏炉冷态实验装置,并通过试验得出了不同回转炉转速、倾角、出料口直径等操作与结构参数下页岩示踪粒子停留时间,采用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方法对停留时间样本进行检验,并进行正态样本离群值判断与处理.结果表明,停留时间总体分布在检出水平β=0.05 下不拒绝正态性,对停留时间样本进行离群值分析能有效的剔除岐离值,使停留时间样本均值更接近其总体期望;通过不同工况下停留时间概率密度分布可以看出,停留时间总体均值及方差随转速、倾角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流化床常压空气部分气化和半焦燃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行煤的多联产方案研究,在1 MW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试验装置上,选取兖州煤、大同煤为试验煤种进行了部分空气气化和半焦燃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气部分气化方案得到的煤气热值较低,为3~5 MJ/m3,在气化炉中的碳转化率为40%~70%,剩余半焦被送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燃烧,该系统的总体转化效率为90%左右。气化炉床层温度对气化炉碳转化率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其碳转化率明显提高,而燃烧炉燃烧效率呈下降趋势。石灰石的加入除了对焦油的裂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外,还具有脱除硫化氢作用,当[Ca]/[S]为3时,脱硫效率为90%。气化炉的给煤量、燃烧炉运行温度随气化炉鼓风温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在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上,开展了J阀结构参数对于回料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相同回料风量下,J阀循环室高度降低,有利于提高回料量,循环室与支持室通道高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不会影响到回料量,只是在通道高度比较低时,对于回料量产生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对包头第一热电厂DG470/9.71-1循环流化床锅炉J阀,进行了技...  相似文献   

17.
飞灰回燃脱碳效率较低,导致回燃后飞灰仍不能满足综合利用的要求。文中基于飞灰的冷态流化特性,在自行设计的纯然飞灰的热态试验台上进行了燃烧脱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FB飞灰能够在流化床内连续稳定燃烧,维持炉内燃烧的最小截面热负荷约为0.4MW/m2,对应的临界飞灰含碳量为18%。密相区温度和运行床压对飞灰脱碳均有一定的影响。飞灰燃烧后在底渣的增重份额很小,最大不超过15%。试验系统的最大脱碳效率约为75%,远远高于飞灰回燃的脱碳效率。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长度为10~100 mm棉秆与弱酸性床料的混合流化特性,主要研究流化风速和棉秆与床料不同配比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100 mm棉秆与一定粒径分布的床料,质量配比为1~2%,流化数N>3时,能较均匀地混合流化,但流化数N> 7时,混合均匀度有所降低。棉秆与床料配比对混合均匀度也有影响,棉秆的质量配比越小,混合得越均匀,所以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时流化风速、静止床高要选择合理。在0.5 MW CFB实验装置上研究了纯棉秆燃烧时,流化速度、二次风率和棉秆给料量对炉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CFB实际运行参数,当流化速度为4~4.5 m/s时,尽管此时混合均匀度有所降低,但并没有影响到密相区稳定燃烧,其温度能够维持在830~870 ℃。实验后放出的底渣没有出现烧结现象,基本保持原来的形貌,说明弱酸性床料能够适合棉秆循环流化床燃烧。  相似文献   

19.
煤和垃圾衍生燃料循环流化床混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热重分析仪和0.5MW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上进行了煤和垃圾衍生燃料混烧实验。热重试验表明:混烧过程中,两者基本上保持各自的燃烧特性,同时垃圾衍生燃料的加入能显著提高煤粉的燃烧性能。循环流化床试验表明:相对于煤粉单独燃烧,混烧能使整个炉膛的温度分布更均匀;垃圾衍生燃料的加入降低了CO、NO、N2O、SO2的排放,但却大大增加了烟气中HCl的浓度;垃圾衍生燃料中的钙基物质能对SO2起到脱除作用,同时HCl的存在会促进钙基物质与SO2的反应;在混烧情况下,随着床层温度的升高,N、S、Cl等元素对气相污染物的转化率增加,同时,钙基物质对酸性气体SO2、HCl的脱除反应受到抑制,因此烟气中的NO、SO2、HCl等污染物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