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鄢泽红 《中外建筑》2013,(5):111-112
本文以宝峰隧道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隧道超长大管棚施工技术的跟管导向原理及主要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果表明:整个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均匀稳定增长,数量较小,最终沉降控制在58mm以内,此种大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在隧道施工中遭遇软弱围岩时可以确保施工安全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2.
结合深圳地铁4号线工程下穿梅拗八路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实例,探讨了大管棚超前注浆支护技术在城市地铁施工中的应用。地表下沉监测结果表明,最大沉降值在允许的沉降范围内,表明了大管棚超前注浆支护技术能有效地控制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的地层变形。  相似文献   

3.
以青岛市地铁1号线三标段的兴国路站—流亭机场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研究类似于粉质黏土层中地铁隧道施工技术.根据工程经验提出注浆加固、大管棚超前支护、盾构法作为拟采用的3种施工方案,运用MIDAS-GTS对拟采用的方案与无预支护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围岩及地表变形情况.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采用盾构法施工对控制围岩及地表变形作用较明显,与无预支护相比拱顶及地表沉降减小比例在70%以上,对实际地铁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轨道交通6#线东山口站左线站台隧道采用盾构先行过站后扩挖方案修建,地面环境复杂,且建筑物桩基所处地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盾构隧道扩挖施工易引起较大地面沉降。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扩挖施工诱发地层失水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现场扩挖施工变形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并且运用叠加原理将得到的最终地表沉降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层失水沉降及扩挖施工沉降比例为2∶3;盾构隧道台阶法扩挖上台阶施工地表沉降量较大,两台阶两部与两台阶四部扩挖法地表沉降差别不大,盾构扩挖法修建左线站台隧道最大地表沉降为右线CRD法站台隧道的65%;拱部大管棚、袖阀管注浆复合超前预支护增加了地表沉降槽宽度,减小了地表沉降量及倾斜;盾构轴线偏移方案减小了围岩塑形区范围,更好地发挥拱部超前预支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岭西隧道在下穿浅埋、地表河流水量大的红线渠全~强安山玢岩地段时,先以超前地质预报对前方围岩状况进行预判,后以洞身超前大管棚注浆预支护、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全断面径向注浆辅以监控量测,成功穿过浅埋、地表河流水量大的全~强安山玢岩地段,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靳柒勤  姜浩亮 《山西建筑》2007,33(20):164-165
以沈应线公路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浅埋段断层破碎带及富水地层中洞口超前大管棚的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总结了超前预支护技术在通过软弱围岩时的作用,以完善和推广管棚预注浆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浅埋暗挖隧道穿越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地表建筑物产生扰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是穿越工程的关键所在。以青岛地铁3号线错埠岭站~清江路站区间下穿建筑物群工程为背景,以控制地层变形为核心,选择适宜的掘进参数,提出超前小导管和超前预注浆加固地层、隧道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建筑物变形补偿注浆、隧道堵水注浆等控制地层变形和建筑物沉降的控制措施。现场实测表明,建筑物沉降分微弱变形、急剧发展、稳定、微弱抬升四个阶段,最大沉降为13.84mm,最大差异沉降为8.21mm,满足控制标准。研究结果为青岛地铁后期下穿建筑物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市地铁双线盾构隧道侧穿某大学工程馆施工实际,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了富水砂层中不同地下水的流失程度及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流失会加大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影响范围和大小。掌子面压力和注浆压力对地层沉降有一定的影响,但地层的沉降对注浆压力的敏感性更大。盾构隧道引起的最大沉降在5~7mm以内,满足建筑物变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矿山法施工中,大管棚支护工艺常因前方伸入富含水砂层而导致施工面涌水、坍塌,或由于周边环境限制不能采用常规爆破施工,而且在大管棚施工时需上挑设置管棚工作室,增大开挖工作量,施工后还需用混凝土回填。本方案以深圳地铁某工程矿山法施工为例,在大管棚穿透黏土层进入富含水砂层导致地下水涌入、拱顶塌陷和长距离穿越建筑物的情况下,根据地质情况,采用双排超前小导管加掌子面注浆加固支护和非爆破开挖(静爆法)等施工工艺,减少了大管棚工作室的开挖和回填工作,又避免了爆破施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确保了工程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0.
以福州地铁2号线盾构近距离侧穿管桩基础建筑物为工程依托,采用三维有限元并结合现场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了30cm盾尾间隙条件下双线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变形、建筑物倾斜及不同位置基桩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损失率达到1. 5%时,地表沉降30mm控制值,而此时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均远小于控制标准,但基桩最大累计弯矩达到抗裂弯矩检验值的63. 5%,较施工前增大11. 8%。本次综合地表变形和基桩附加弯矩变化,建议地层损失率控制在1%。最后,推导了同步注浆量上下限计算方法,并基于现场同步注浆参数及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得出同步注浆浆液在全断面砂层、砂-淤泥质土互层、全断面淤泥质土中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