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青田复式岩体由燕山晚期钙碱性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复合而成。两类花岗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特征方面均有明显区别。野外地质、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资料证实钙碱性花岗岩属Ⅰ型花岗岩,碱性花岗岩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是浙闽沿海碱性花岗岩带中新发现的一个成员。两类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不同,但又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这种空间上的复合,在浙闽沿海碱性花岗岩带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黄羊山岩体取得了新的认识:萨北岩体和苏吉泉岩体只是黄羊山岩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单独岩体。黄羊山岩体寄主岩石划分为中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粒角闪石碱长花岗岩、中粒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中细粒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细粒混合花岗岩(含石墨)6个单元。岩石学及矿物特征表明,岩体有从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向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演化的趋势,可能是幔源重熔分异的碱性花岗岩(A型花岗岩),而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及大量发育的闪长(玢)岩脉和辉绿(玢)岩脉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初步研究认为黄羊山岩体形成于后碰撞张性环境,其就位与卡拉麦里断裂有关,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显生宙幔源岩浆活动及其分异产物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对隆木岩体中的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57±6)、(450±9)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岩体铝饱和指数为1.11~1.29,K2O与Na2O含量(质量分数)之比为0.97~1.51,属强过铝质及高钾钙碱性岩石;根据ACF图解,岩体投影于S型花岗岩区域内;岩体Rb、Th+U、La+Ce、P、Nd、Zr+Hf+Sm相对富集,而Ba、Nb、Sr、Ti相对亏损,总体上属于低Ba、低Sr的花岗岩;岩体Rb与Sr含量之比为0.60~2.82,平均值为1.68,明显高于大陆地壳与上地壳的平均值,具壳源花岗岩特征;根据A/MF-C/MF图解,岩体物源区为砂质岩;岩体稀土元素含量总量偏低,为(113~176)×10-6,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配分模式明显呈右倾型,Eu异常为0.38~0.67,Eu亏损程度中等偏高;化学成分显示,岩体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是一种壳源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成熟上地壳的砂质岩源区;构造判别图解、年龄信息及野外特征表明,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总之,隆木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华夏古陆块与扬子古陆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贴之后裂解、在中奥陶世再次发生陆内碰撞使得地壳加厚部分重融、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熔融物质上升侵位形成的岩体。  相似文献   

4.
首次从同位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和岩石化学等方面,对内蒙古赤峰地区红花沟钾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时代及岩体成因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岩体属壳幔型同熔花岗岩,其岩石化学成分与辽东太古宙钾长花岗岩相近,分异指数平均值85.35;稀土配分模式与元占宙都山岩体相似。Rb-Sr,K-Ar和Pb同位素特征表明,该岩体是1800Ma时地壳增长事件的产物,1100Ma时曾发生再次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据曾工作过或收集到的华南地区两类(同熔型与改造型)花岗岩十三个岩体(群)176个化学分析样,着重讨论了以化学成分ANKC值、A1′值等划分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的可能性,并以统计方法提供了较优的划分方案,认为由主分量分析引伸的直观图能判别,是划分华南地区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比较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滇西腾梁地区花岗岩与锡矿床在成因上密切相关。 通过对来利山花岗岩、 大竹棚花岗岩及老厂坡花岗岩进行岩相学观察与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分析, 探讨黑云母的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成矿意义。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 三处岩体中黑云母均具有富铁贫镁的特征; 来利山岩体和大竹棚岩体中黑云母为铁叶云母, 结晶温度分别为629~691 ℃和603~635 ℃, 氧逸度分别为-15. 9~ -18. 0 和-17. 6~ -18. 7, 指示岩体为S 型花岗岩; 老厂坡岩体中的黑云母属铁质黑云母, 结晶温度为718~749 ℃, 氧逸度-13. 7~ -14. 8, 指示岩体为具有部分幔源物质混染的S 型花岗岩, 表明本区接近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S 型花岗岩在低温低氧逸度条件下有利于锡矿形成。相较于老厂坡岩体, 来利山岩体及大竹棚岩体成矿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贝勒库都克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贝勒库都克黑云母花岗岩中Rb、K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相对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Ba、Sr、Nb和Eu等元素,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高,Eu的负异常极强,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平坦的“V”字型,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该花岗岩在成因上属于A2型,形成于后碰撞的张性环境,其来源可能与洋壳和岛弧建造组成的年轻地壳有关。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显示它是一种后碰撞花岗岩,标志卡拉麦里地区在晚石炭世造山作用的结束和板内构造演化的开始。该岩体锡质量分数普遍都比较高(15.50×10-6),为锡的成矿物质来源和锡矿矿床学的深入探索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西大厂隐伏花岗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研究表明,大厂复式岩体不是简单的S型花岗岩,而是具多物质来源的混合型花岗岩。源岩物质的复杂性是地洼型花岗岩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金矿集中区的华山和文峪岩体均是与金矿有密切成因联系的花岗岩。目前在文峪岩体周边发现的金矿床数量明显比华山岩体周边多。明确华山和文峪岩体的成矿潜力异同对在华山岩体周边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主要运用Pupin提出的锆石群形态温度指数-碱度指数图解,对采自华山岩体中间相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边缘相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及文峪岩体中间相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镜下观察,并对挑选出的锆石群进行形态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据野外观察,文峪岩体的暗色微晶包体较华山岩体中相对较多。两个岩体中部的锆石结晶较晚,粒度集中在60~240 μm,边部的锆石结晶较早,粒度多在30~100 μm。锆石标型群演化势(TET)曲线显示岩浆向低温富碱方向演化。华山岩体边缘相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标型群演化势曲线较短,显示锆石整体结晶环境温度较高;两个岩体中间相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浆均形成于混合源区,显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冷却过程,也更富碱。这些现象暗示形成华山岩体的岩浆经历了与形成文峪岩体的岩浆相似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即在地壳深部形成花岗岩浆的同时发生幔源岩浆混合生成混源岩浆。因此,华山岩体应当具有与文峪岩体相似的成金潜力,应加强在华山岩体周围的金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华南元古代-中生代花岗岩类中,具有代表性的353个岩体的1449个岩石化学分析成果,采用ACF图解;并作了Al_2O_3/Na_2O+K_2O+CaO、K/Na+K和C/ACF等化学参数的特征对比;以及它们与Fe~(+3)/Fe~(+2)+Fe~(+3)参数的相关分析。结合岩体岩性、矿物成分与部分Sr同位素等资料,分别不同时期进行了I型-S型花岗岩类和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的相关关系的对比研究。结果获得: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固定对应关系的结论。 这一结论,有助于揭示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不同地区之间在花岗岩类形成条件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存在着的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华南元古代-中生代花岗岩类中,具有代表性的353个岩体的1449个岩石化学分析成果,采用ACF图解;并作了Al_2O_3/Na_2O+K_2O+CaO、K/Na+K和C/ACF等化学参数的特征对比,以及它们与Fe~(+3)/Fe~(+2)+Fe~(+3)参数的相关分析。结合岩体岩性、矿物成分与部分Sr同位素等资料,分别不同时期进行了I型-S型花岗岩类和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的相关关系的对比研究。结果获得: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固定对应关系的结论。 这一结论,有助于揭示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不同地区之间在花岗岩类形成条件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存在着的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新疆贝勒库都克锡矿带含锡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勒库都克锡矿带花岗岩分为钙碱性和亚碱—碱性2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前者具Ⅰ型花岗岩特征,后者中的亚碱性具S型花岗岩特征,而碱性则具A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定量模型计算显示碱性花岗岩是由深部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其中,萨北岩体形成时有地壳物质的加入。锡矿主要与晚期分异程度高的亚碱和碱性花岗岩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详述大宁花岗闪长岩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论证了该岩体为Ⅰ型花岗岩类。并对其中的暗色包体与岩体的形成时代及其与金矿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石合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为大容山海西花岗岩带南西侧的一个小岩体。据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推测,石合岩体为贫锡花岗岩。  相似文献   

15.
姑婆山岩体西部花岗岩是在中深至中浅成条件下分三个亚期形成的。其中,二、三亚期的花岗岩属同一演化系列,各亚期(尤其是二、三亚期)花岗岩均属改造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6.
以辽东地区大兴岩体为研究对象,对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花岗岩形成的时代,探讨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大兴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w(Th)/w(U)值(0.54~1.27),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0±1)Ma,表明大兴岩体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大兴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富Si,富碱和贫CaO、Fe2O3、MgO和P2O5的特征,以及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右斜“V”字型的特征,明显富集 Rb、Th、U、Ta、Hf、Gd 等元素,亏损 Ba、Sr、P 和 Ti 等元素;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24 ℃~816 ℃)明显低于白垩纪A型花岗岩(868 ℃~928 ℃)。以上特征表明,辽东大兴地区花岗岩应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形成于局部伸展拉张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滇西复式花岗岩体的时代及地质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的研究,得到来利山复式岩体中不同期次岩石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含紫苏辉石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84Ma,含斑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77Ma,等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52Ma表明来利山复式岩体形成于中生代晚期到新生代早期,说明其演化的比较充分,岩石化学成分的特征反映其物质来源于硅铝的熔融,在成因类型上相当于壳型、S型或改造型。  相似文献   

18.
湘南地区是典型的稀有-有色多金属成矿区,成矿作用与广泛发育的燕山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以骑田岭和香花岭两个典型成矿岩体为研究对象,对比总结了其岩石学、地球化学、成矿学等方面的特征。骑田岭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香花岭则以锂白云母花岗岩、铁锂云母花岗岩等为主;骑田岭花岗岩具有高硅碱、弱过铝质-过铝质的特点,属于钙碱性系列,而香花岭花岗岩较骑田岭更富硅碱,分异程度更高,且高度富集挥发分氟,是高酸富碱氟、高度分异的碱性-过碱性花岗岩;高分异的香花岭岩体发育钨、锡、铌、钽等有色-稀有金属矿床,而同时期的骑田岭岩体仅形成钨、锡矿床。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从含矿性角度,骑田岭花岗岩中稀有金属含量远不如香花岭岩体;香花岭花岗岩的高分异演化有利于稀有金属和挥发分的逐步富集成矿;骑田岭岩基已遭受高度风化剥蚀作用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综合骑田岭岩体的地球化学成矿图解推断,岩体西北部是有利的成矿部位,结合香花岭小岩体的成矿,认为尽管在受风化剥蚀影响较大的岩体西北部找到矿化并非易事,但若附近有出露或隐伏的小岩体,将会是有利的稀有-有色金属矿化部位。  相似文献   

19.
广西平桂地区隐伏花岗岩可分为三类:出露岩体边缘隐伏花岗岩,出露岩体外围全隐伏花岗岩,出露岩体内部隐伏的晚期侵入花岗岩。根据本区岩浆侵位、控岩构造、接触变质、岩(矿)脉、物化探异常、遥感影象等特征,提出5个隐伏花岗岩预测区。在预测区公婆山—骆驼山地段开展壤中电导率及吸附汞测量找矿评价,钻探结果发现了隐伏锡矿。  相似文献   

20.
花岗质岩体产状及组成上的差异主要受控于源区性质和岩浆过程。以西秦岭造山带内几个代表性早中生代花岗岩为例,简要介绍其形成中所记录的岩浆过程,探讨花岗岩成分多样性的原因。西秦岭造山带内S型花岗岩是变泥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两类,即高Sr含量、低Rb/Sr值和稀土元素总含量的Group A,及低Sr含量、高Rb/Sr值和稀土元素总含量的Group B,其分别可由白云母水致熔融和脱水熔融形成。糜署岭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中发育3类晶形和成分不同的锆石,其与寄主岩石的锆石具有一致的U-Pb年龄; 其中,暗色微粒包体中的类型3锆石与寄主岩石中锆石具有一致的晶形和εHf(t)值,捕获于寄主岩石,而类型1和类型2锆石具有较高的Th/U值和εHf(t)值,结晶于混合程度不同的基性岩浆,其基性端元可能来自幔源岩浆; 因此,糜署岭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记录了壳-幔岩浆混合过程。中川岩体由形成时代没有明显差异的5个岩相呈同心环状产出; 边部的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被含斑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被中粒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侵入,后者又被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 Rb-Sr-Ba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各岩性之间不存在成分分异趋势; 因此,中川岩体的环带结构是由多期次岩浆侵位、聚集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