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吸附-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以沸石 -水为工质对的单效吸附式制冷单元为高温级、以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单元为低温级的吸附 -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高温热源首先加热吸附式单元 ,通过能量在系统中的多效利用 ,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系数 (COP) .相比于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复叠式循环中吸附式单元工质对温度高于 2 0 0℃时 ,也不会腐蚀材质 ,因而是一种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新型制冷循环 .对该循环的热力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固体吸附式制冷原理在1848年就被提出,1920年前后国外有人进行了商业化的努力.它可利用低品位热源驱动,压缩机用固体与气体间吸附和脱附的作用代替,制冷系统中大多采用与环境友好的制冷工质水、甲醇等,整个系统中基本不含运动件,可广泛用于工业余热利用、汽车余热利用、太阳能利用等场合.80年代以来,固体吸附式制冷/热泵技术又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有部分样机投入实际运行.本文从循环的角度,分析实际循环在运行时与理想循环的差距及设计和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固体吸附式制冷的Clapeyron图、p-T图及充满系数  相似文献   

3.
4.
详细阐述了将喷气制冷循环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相结合的制冷循环原理,以及所采用的喷射器的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计算分析,说明了新型蒸汽压缩-喷射制冷循环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回质回热的活性炭-氨吸附制冷循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天非  王如竹  王文 《化工学报》2001,52(4):301-305
回质是改善吸附循环性能的重要手段 ,回质过程大幅度提高了每循环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量 ;根据工况的不同 ,回质过程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或降低系统的性能系数 ;回质过程对循环的作用对金属及流体热容变化不敏感 ;回质回热复合循环具有较高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6.
固体吸附制冷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固体吸附制冷系统的基本循环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吸附制冷吸附剂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选用安全、无毒吸附质,开发适合于吸附制冷特点的吸附剂,研究性能良好的、环保型吸附工质对是推动固体吸附制冷技术工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国产活性炭为吸附剂、甲醇为吸附质,研究了吸附式制冷间歇循环的效率COP的变化规律。解吸温度、吸附温度、冷凝压力和蒸发温度等都对循环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解吸温度373K左右时,循环效率最高。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循环效率下降;随着冷凝压力的升高,循环效率也是下降的。当蒸发温度升高时,循环效率升高得较快。  相似文献   

8.
固体吸附制冷工质对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群  陶刚  董志鹏  姚虎卿 《化工时刊》2001,15(10):26-30
选用水和乙醇作为吸附质,开发了性能优良的吸附剂NA和NB,在自制的吸附制冷模拟实验装置上,对NA-水和NB-乙醇等吸附工质对的吸附制冷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制吸附剂NA对水的最大吸附量达到0.7kg/kg以上,吸附剂NB对乙醇的最大吸附量为0.68kg/kg,NA-水和NB-乙醇工质对有着较低的吸附热,NA-水工质对的制冷量可达992kJ/kg,NB-乙醇工质对的制一大约为活性碳-甲醇的2.4倍,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无公害的工质对。  相似文献   

9.
根据热力学原理结合实际分析了合成氨厂氨压缩制冷循环的火用损失及其分布情况 ,为改进操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董忠民 《大氮肥》1998,21(6):374-377
通过热力学计算,从火用的角度对吸收制冷工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提出了节能方向,对吸收制冷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对固体吸附制冷系统中的气液回热进行了研究,对回热量在吸附制冷系统中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气液回热对系统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共沉淀法合成了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均匀的前驱体.通过对M2 (Ni2 ,Co2 ,Mn2 )-NH3-CO32--H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拟出了M2 -NH3-CO32--H2O体系中的lg[M2 ]-pH关系图(其中M为过渡金属元素).以NH4Cl为络合剂,以Na2CO3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镍、钴、锰复合碳酸盐,最佳共沉淀的pH值为8.0左右.在此pH值条件下由共沉淀法制备的镍、钴、锰复合碳酸盐前驱体类球形粉料的组分恒定,粒度分布均匀,中位粒径D50为11.78μm.  相似文献   

13.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NiCuZn铁氧体前驱体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于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NiCuZn铁氧体前躯体,确定反应体系的共沉淀区域是确保铁氧体组分准确且性能优良的关键.通过对Me-NaOH-H2O(Me=Fe,Ni,Cu,zn)以及Me-NH4HCO3-NH3-H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得到各金属离子浓度[Me2+]与pH值的关系,确定了体系的完全共沉淀区域.热力学分析表明:在Me-NaOH-H2O体系中,当pH=10~11时,各金属离子可完全共沉淀.在Me-NH4HCO3-NH3-H2O体系中,Ni2+,Cu2+,Zn2+这3种离子和NH3的络合能力很强,在含有NH3的体系中很难实现共沉淀.以NaOH为沉淀剂,pH=10.5的条件下,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出了颗粒细小,粒度均匀的NiCuZn铁氧体前驱体微粉.  相似文献   

14.
陈继兴  席海峰 《大氮肥》2010,33(1):32-33
针对合成氨装置氨冷冻系统冰机带氨造成装置停车问题,系统分析冰机带氨的原因,通过优化系统操作工况,消除了冰机带氨现象,冰机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5.
吸附式制冷新技术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如竹 《化工学报》2000,51(4):435-442
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是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结合国际上吸附制冷研究的最新动态以及作者实验研究成果 ,对吸附式制冷系统及其在能量综合利用中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了总结及探讨 .  相似文献   

16.
二甲醚合成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二甲醚合成过程包含的三个独立反应 - CO H2 合成甲醇反应 ( MSR) ,甲醇脱水反应 ( MDR)和水煤气变换反应 ( WGSR)依次组合而成的三个反应体系—— MSR,MSR MDR和 MSR MDR WGSR的研究 ,在较宽范围内研究了合成气组成、温度和压力对二甲醚合成过程的影响 ;详细阐述了在反应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的优点和不足 ,为二甲醚的动力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  相似文献   

17.
化学热力学分析对无机材料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热力学分析对镁铝氧氮材料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MgAlON合成温度应控制在1600℃以上;MgAlON只能在很小的氧分压下稳定存在,其合成必须在还原气氛下进行,通常采用埋碳方法;MgAlON与C反应被还原为AIN,试样埋碳烧结时应避免试样与碳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