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低阶煤中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低阶煤煤层气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低阶煤煤层气开发来说,寻找煤层气富集区是开发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美国粉河盆地以及我国铁法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的分析,总结出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和5种不同的煤层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认识煤与煤层气两种资源开发的全过程,科学评价各阶段开发效果,基于煤层气矿业权和煤炭采矿权分置的现实以及现行的煤炭和煤层气开采的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考虑不同类型开采企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不同时空煤层气开发对煤炭生产的影响,对煤和煤层气开发全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与煤层气开发全过程可分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4个阶段,即:单纯性煤层气开发阶段、互惠性煤层气开发阶段、煤与瓦斯共采阶段和废弃矿井煤层气开发阶段。但随着“煤层气勘查、开采结束前,不设置煤炭矿业权”规定的落实,将来煤炭与煤层气开发仅有单纯性煤层气开发阶段、煤与瓦斯共采阶段和废弃矿井煤层气开发3个阶段。基于各开发阶段不同的的开发目标,提出了各阶段开发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用于指导各开发阶段开发方案的优选。  相似文献   

3.
张群 《中国煤层气》2007,4(4):3-5,15
本文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煤层气开发宜采用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和煤矿边远区煤层气开发相结合的策略。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应采用地面井下相结合,地面预采、采动开采和井下抽采的多种方式,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煤层气的采出量和采收率。各煤矿区的煤层气开发,必须针对各自具体的地质构造条件和煤储层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有效的开发技术。国家要加大对煤层气开发新技术及装备研发与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煤矿瓦斯防治和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矿区需要协调开发煤与煤层气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目标。针对传统方法难以展现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流程的问题,通过分析晋城的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与技术体系,提出一种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动态模拟与辅助设计的新思路,根据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优化决策结果,研发出一套适用于煤矿区的能交互式、直观化协调开发的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三维仿真平台,并详细介绍了该平台的总体设计和流程设计。通过该平台在晋城矿区的示范应用,表明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三维仿真设计平台实现了晋城矿区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技术方案的可视化动态模拟,为“晋城模式”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技术体系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了数字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巨大。为促进中国煤层气开发,煤炭部煤层气信息中心和美国环保局合作完成了《中国煤层气开发前景联合报告》。该报告全面评价中国煤层气资源和开发选区,讨论煤层气开发技术发展趋势,并提出制订煤层气法规和政策建议。本文作者在本联合报告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20条重要结论和建议,供我国有关方面在选择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和政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开发是受众多的因素所制约,除了储层地质条件、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以外,还必须考虑其它方面的综合因素,例如政府对煤层气开发的支持程度、煤层气输送的基础设施、煤层气采区地表和地貌条件、煤层气开发法规的灵活性、煤层气的所有权和煤层气开采法人的稳定性等。其中煤层气所有权是个最复杂的问题,甚至在一个国家里由于制订法规机构的不同,会对煤层气所有权的含意也有所变化。即使在煤层气即将开发的地区,要给煤层气所有权明确的规定也是很困难的。因此,长期以来煤层气所有权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多种法律的解释和悬而未决所有权立法问题成为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7.
阳泉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是我国近期煤层气开发重点选区之一。亚洲开发银行积极支持中国煤层气开发,提供了两个技术援助项目,第一个项目“中国煤层气开发调查”已经完成,第二个项目即将开展,包括(1)阳泉五矿煤层气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和(2)阳泉(韩庄井田一寿阳区)煤层气开发示范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本文报道亚洲开发银行专家组考察的主要矿区煤层气开发状况和结论,以及第二个技术援助项目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美国煤层气开发动向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有助于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技术进步及美国联邦政府的煤层气井税收优惠政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以称得上是美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黄金时代。事实上,今天90%的煤层气生产钻井是在1988~1993年间钻成的,1994年煤层气探明储量占美国天然气总储量的6%。1992年底,当美国税收优惠政策期满终止之时,煤层气勘探开发活动明显减少,1993年和1994年煤层气井完井总数仅为1992年的一半。自1988年开始收集煤层气资料以来,煤层气储量于1994年出现第一次下滑,然而,1993年以前的煤层气勘探开发热己使煤层…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煤层气开发项目初步经济评价进行了研究,重点介绍了煤层气开发项目的财务评价,对煤层气开发工程的组成以及投资、成本与各项费用估算进行了分析。利用经济评价方法,对具体煤层气开发项目进行了初步的评估,为该项目投资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外煤层气技术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美国煤层气含量测定技术,煤层气井完井和压裂技术,煤层气发电技术和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估的考察。提出了加快开发我国煤层气勘探和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忠斌 《煤炭技术》2014,(10):283-285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低浓度煤层气的安全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对煤层气深冷液化工艺过程进行了描述,在对工艺过程进行整体爆炸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煤层气深冷液化工艺各环节进行了爆炸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安全对策及措施,为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含氧煤层气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汪锋  代凯旋  周中文  王兆刚 《煤》2010,19(5):17-21
介绍了世界上当前煤层气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阐明了我国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的发展阶段,论述了当前实现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煤与煤层气共采面临的新问题,指出了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晋城矿区西部地质构造与煤层气井网布置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网布置采用的主要是菱形等间距布置法,未考虑地质构造对煤层气井控制面积的影响情况,以地下水活动较弱,对煤层气富集保存有利,产出过程影响较小的沁水盆地中、南部的晋城矿区西部为例,分析了在不同构造部位,煤层气井初始产气时间、平均产水量、累计产气量、产气高峰的时间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构造特征与井网布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平煤十二矿煤样为例,分别进行了压汞实验和等温吸附—解吸实验,从构造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及构造煤对煤层气吸附—解吸的影响来研究十二矿构造煤煤层气特征。本次研究结果如下:①构造煤孔隙结构多以小孔和微孔为主,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②煤体结构破坏越严重,对煤层气的吸附越弱;③常温下,煤层气吸附—解吸可逆。研究结果表明平煤十二矿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的储层特征及其对煤层气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既是煤层气的源岩又是储集层,煤层气从煤层中的解吸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煤层的储层特征就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中从煤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渗透性、储层压力、埋藏深度、温度、水分、煤阶和煤岩显微组分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煤层气从煤中解吸的影响,力求为煤层气解吸机理研究和煤层气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低浓度煤层气易燃易爆,对其进行深冷液化处理时,需要采用十分可靠的控制方案。通过对低浓度煤层气脱水控制方案和脱酸工序再生塔温度控制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的SFC时序控制和串级PID调节的控制方式,以满足低浓度煤层气液化工艺对安全性的要求,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7.
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系统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永国  秦勇 《煤炭学报》2004,29(2):254-256
在研究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层气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杂系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的方法”思路,按照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煤层气经济评价系统模型,研究实例表明,通过运行系统模型,可为目标区煤层气项目的经济性给出定量的结论,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岩层移动的"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研究了岩层移动对煤层气卸压运移的影响,结果证明,覆岩关键层的破断运动对邻近层煤层气涌出的动态过程起控制作用;覆岩主关键层位置将决定下保护层可能的最大卸压高度。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是一种洁净、高效的新型能源,其开发利用可以弥补常规天然气和燃油的不足,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保护大气环境。本文以阳泉煤业集团的煤层气利用为例,分析了利用率对于煤层气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环境效益的敏感性。研究发现:提高利用率可以实现煤层气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环境效益的大幅提高,建议国家应加大对煤层气产业技术、科研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煤层中水-气两相流体渗透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储层的渗透性是反映煤层中气、水等流体的渗透性能的重要参数,决定着煤层气的运移和生产。应用煤岩学的方法,从原地应力、有效应力,煤层埋藏深度与原始储层压力,天然裂隙和压力变化等几个方面,对影响煤层渗透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了煤层渗透率与原地应力、有效应力存在相关性,渗透率随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原始储层压力增大而降低,天然裂隙发育有利于提高渗透性,在开采中受克林肯伯格效应、基质收缩及有效应力影响的结论,为预测煤层气储层的渗透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