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风力发电机组由于风速的易变性和不可控性,给风电场的并网运行带来电能质量低、谐波污染严重、系统不稳定等问题.结合陕西靖边鲁能风电接入系统工程,提出了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采用无功补偿措施和软并网方式.为抑制风电场带来的电压波动和闪变,一方面应尽可能将大型风电场接入与系统紧密联系的变电站,另一方面应增大风电场接入点的短路容量.  相似文献   

2.
风力发电机组由于风速的易变性和不可控性,给风电场的并网运行带来电能质量低、谐波污染严重、系统不稳定等问题.结合陕西靖边鲁能风电接入系统工程,提出了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采用无功补偿措施和软并网方式.为抑制风电场带来的电压波动和闪变,一方面应尽可能将大型风电场接入与系统紧密联系的变电站,另一方面应增大风电场接入点的短路容量.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2017,(9):1347-1351
大规模的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较大影响,因此确立并网风电场的最大接入容量极有意义。文章首先建立风电场接入容量的约束条件,然后基于不定维度的粒子群算法,以总接入容量为目标函数,研究并网风电场的最大接入容量求解方法,最后利用IEEE30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证明文章的方法能够有效计算并网风电场的最大接入容量,在实际工程中为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容量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上海申能长兴岛风电场并网运行,不仅对长兴电网增加了能源补充,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保效益。在长兴电网分网运行或孤立运行时,由于长兴电网容量较小,风电场在并网瞬间会使电网电压下跌较大,影响同一电网上的其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电网的稳定与安全运行。为此,长兴电网对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用以提高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运行特性,降低大规模风电接入对长兴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稳定性是影响大电网区域互联的关键性因素。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接入电网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一定影响。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建模方法及风力发电机模型,分析了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潮流分布、电能质量、系统短路容量、调峰调频等方面的影响,并对电力发电技术发展新动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西北电网风电调度运行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西北电网的风电场现状、规划容量及接入情况.阐述了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对西北电网调频、调峰、稳定性及无功调节等各方面安全运行带来的影响,分析研究了大量风电场集中投运对发电计划编制、调度运行控制、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并网运行管理所提出的新要求,最后提出了加快750骨干网架建设、提高对风电的监控能力及调度技术支撑手段、探索电量交易模式及消纳机制、加强风电并网运行管理等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确保西北风电与电网实现协调、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风力发电比重的增加,电网对风电场并网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确保规划的风电场满足电网的并网技术准则,并网运行风电场的方案必须根据并网技术准则的要求进行设计。对风电场并网准则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维斯塔斯公司根据并网准则进行风电场方案设计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根据并网准则要求设计主回路;计算短路电流,检验方案的短路容量是否满足要求;通过潮流计算确定并网准则对无功补偿设备的容量要求;分析风电场在电网电压下降时的暂态行为,判断并网准则中的低电压穿越要求对方案的影响;给出了当规划的风电场不符合并网准则时应采取的解决措施,如采用无功补偿及相应的补偿设备和补偿量。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并网运行的风电规模迅速增加,大规模风电集中并网相应安全问题如何评估和解决,是风电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大规模风电场集中接入后对电网调频能力、无功电压控制、电能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PSCAD仿真工具对通过柔性直流输电进行大型风电并网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风电场等效聚合模型,分析了柔性直流输电的结构及控制改进方法,研究了在交流大电网互联和大型风电并网两种情况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响应。当风电场接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时,输电系统对风电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风电场的输出波动通过电流内环的电压补偿项经过二次反馈给风电场,从而导致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波动。为了解决风电场并网输出波动的问题,对柔性直流输电控制方案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显示在保持了系统优异故障穿越能力的同时,该改进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风电场的输出波动,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考虑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电力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反调峰性和风电场选址的限制等问题,大规模风电并网后要求电力系统留有更多的备用电源和调峰电源,且电网结构薄弱远距离输送能力有限,使得多数风电场出力无法被消纳,对系统的稳定运行、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了风电的规模化应用。分析了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系统可靠性、系统备用以及运营成本等带来的挑战,从电力规划角度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风电接入系统在电源规划、电网规划以及电源电网协调规划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现状,明确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2011年IEEE/PES学会年会中与风电并网相关的论文,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风机模型、风电场动态等值、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电压控制和电压穿越技术、机组组合和频率调节、海上风电场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我国风电的快速、大规模发展,从风电合理消纳、提高电网安全性角度,开展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的合理电网结构原则研究。首次提出综合考虑风电并网的各项影响因素,将风电基地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各类风电基地接入的合理输电方案及送、受端电网结构构建原则;并以我国规划开发的多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为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德国海上风电VSC-HVDC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总结和梳理了德国海上风电并网情况及发展特点,分析阐述了德国海上风电场群集中并网的技术特征和经验,比较分析了高压交流输电和VSC—HVDC技术在海上风电并网应用的优缺点。最后,结合德国经验和中国发展需要,提出了海上风电并网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上风能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多,海上风电场的建设规模和运营投入越来越大,亟待相关评估理论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在简单介绍已有的关于海上风电场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利弊,讨论并提出需要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建立综合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给出建立综合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研究的几个难点。最后指出,综合量化评估将会成为未来电力市场条件下海上风电场建设和运营规划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风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综述了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对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阐述了当前风力发电的特点和与风电相关的无功电压问题、暂态稳定性问题、频率问题、电能质量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总结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和研究热点。论述了风力发电2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风电场综合控制技术和风电功率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智能电网环境下风电场的信息模型和电网友好型风电场的要求,提出了基于IEC61400-25的智能风电综合控制系统框架,指出了智能风电综合控制系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建立了智能风电综合控制系统的信息模型,分析了电网IEC61970标准中的CIM模型和IEC61400-25风电场模型协调问题,提出了CIM模型和风电场模型的在线适配方法,给出了智能风电综合控制系统中的IED模型设计及信息接口设计方法,并针对智能风电综合控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杨明鑫 《水电能源科学》2015,33(10):191-194
为克服含风电场可靠性评估中需已知风速分布函数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三阶多项式正态变换(TPNT)的非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评估含风电场发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在已知风速历史数据或风速分布函数的情况下,通过TPNT构建风速随机变量与标准正态分布变量的关系,进而利用标准正态分布函数的性质产生具有任意数量的具有指定相关性的风速样本,并应用于风电场接入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计算中。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TPNT应用于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计算中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从风速相关性、额定容量、风资源强度和风电场位置四个角度分析了风电场接入对可靠性的影响。为含风电场发输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风电供暖对于提供风电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风电场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供暖方案,可以有效地减轻和避免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不利影响,同时提高了风电场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重点分析了离网型风电机组独立供暖、风电互补供暖、风光互补供暖、风电和燃气联合循环机组供暖等几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进行能源调配,我国正开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应实现更多系统层的控制功能。智能电网中的直流输电系统的根本控制目标是保障电网整体的自适应和自愈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直流输电控制的可观测性入手增加控制观测量,引入合理的集控、协调控制理论作为支撑,完善控制输出环节,实现对电网的有效控制。控制的实时性和决策能力是智能化直流输电控制的核心。从可观性、可控性、实时性、自适应性角度分析,提出了面向电网稳定性的多智能体智能化直流输电控制技术框架,为直流输电系统级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