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概述景观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它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在当代公共建筑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出于崇洋媚外、急功近利或迫于开发商的期限压力等多方面原因,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缺少新意,盲目照搬西方的风格,而忽视与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结果不仅没有特色,而且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昆山教学基地的环境景观设计,探寻自然生态理念在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强调要注重现代化高校校园的人文空间环境与持续生长的特点,试图对高校生态建设作出有益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王东伟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20):46-47
白河橡胶坝工程为南阳市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在防洪、供水、休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与环境生态工程建设正成为橡胶坝工程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分析了橡胶坝工程区域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必要性,探讨了橡胶坝工程区域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对提高校园环境和塑造良好的校园公众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优质的校园景观环境对于提升校园景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所在地自然景观环境应是校园环境营造的重要资源。自然的山景、水景,尤其是嵌入校园的山水之景,是校园环境营造中最宝贵的财富。文章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为例,阐述其自然景观系统的构建形式。 相似文献
5.
正1.背景生态校园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生态校园规划需要建立在对校园生态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景观设计、建筑学等学科方法,以生态平衡和资源保护为目的,对校园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综合协调各种生态关系,改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对生态校园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高校产业化政策的实施及高校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高等学校校园的改 相似文献
6.
结合唐山市环城水系工程建设,在对其河道景观规划背景、总体布局及原则分析基础上,从水系景观、堤岸景观及绿色走廊景观营造三方面,对河道景观的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构建人水和谐的城市美景,创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滨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1.概述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市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城市化一方面对社会经济、交通、生产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消耗水平的不断 相似文献
8.
概述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化校区校园规划,该规划体现了园林化、人性化和现代化的设计原则以及尊重地形地貌、动态分离的规划构思,同时以“人文精神”为设计思想,具有突出水电特色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战略目标,国家建设部规定:在房屋建设的所有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强制性标准。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耗能巨大,文章以严寒地区的工程设计实例详述了在设计环节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以满足国家强制节能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1.总体概况高等院校的校园绿化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共性,但具有高等院校绿化的个性。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主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独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当前各高校日益关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河流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城市河流的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及水景观塑造等内容,其中,河流景观建设在大规模的城市河流综合整治背景下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规划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探索之中。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成果,首先提出了城市河流景观规划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景观的构成和规划的基本原则,重点对规划的内容,包括水景工程、桥梁景观、道路交通、小品设施、灯光夜景、植物配植以及生态修复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水"为中心释义了现代城市河流的景观规划思路,为城市河流的综合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以海城河沿河景观为例,强化城市沿河工程建设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地位,而且是城市重要的标志性景观。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的加强,城市沿河工程建设由单一的防洪功能向综合型功能发展;力求做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增强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结构,增强城市品位,创造适宜人们居住、创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校园规划是提出一套若干年后实现的"终极状态"的蓝图,然而,学校的发展却是连续和不断变化的,并不存在最终的理想状态。高校的合并,使中国大学的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大学布局的重新调整。合并现象的出现,不仅对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产生强烈冲击,也暴露出以往校园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规模扩大,校园凝聚力下降。(2)各校区校园文化割裂,难成整体;(3)高校规划设计沿用旧标准模式,传统高校校园规划过分强调自身的完整性,忽视了高校的动态和开放性。为了强化一所大学的风格与氛围,延续校园传统文化,便于识别与记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不仅在校园建筑上,应有较为统一的形象,而且在校园精神上也应该有完整连续的形态。因此,合并高校校园文化的整合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对龙头湖建设在水文化水景观方面的规划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其功能不同对龙头湖进行详细分区,挖掘历史,探究龙头湖的可持续发展性,结合旅游开发,形成集自然、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8.
<正>一、校园生态建筑的概念和特征我国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电、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校园生态建筑的设计包含在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体现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以及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9.
建筑节水是城市地区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方式,高校作为大规模公共建筑,其节水项目的实施将带来良好的外部性。为了定量研究公共建筑节水项目"节水减排"的外部性,基于外部性相关理论,首先界定了公共建筑节水项目外部性的定义,并运用费用效益理论建立了公共建筑节水项目外部性货币化的思路。其次,介绍了公共建筑节水技术体系,并推导建立了节水项目的外部性度量公式。最后对北京市某高校2016年用水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节水技术可以达到年人均节水量16.6 m~3,建筑节水率达到了42%;某高校节水外部性为476.56×10~4元,减污外部性为264.82×10~4元,总外部性741.38×10~4元,外部性的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环境要素,在社会学方面又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空间。在城市河流景观建设中要满足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功能需求,同时也需准确地表达本土文化。本文基于广义水文化的概念,对城市河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山东龙口绛水河城区段的景观建设为例,在总体规划、防洪与治污处理、广场布置、雕塑小品以及桥梁改造等方面展示了传统水文化的发展和现代水文化的建立思路,使得河流景观主题风格鲜明、文化气息浓厚,在维护河流健康、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将有力地促进龙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