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层高密度住宅——荷兰阿姆斯特丹码头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洛峰 《世界建筑》2006,(3):110-112
本文介绍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码头的改造,特别分析了低层高密度住宅的特点及其在城市改造中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阿姆斯特丹东港码头改造——城市复兴中的多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晓曦 《世界建筑》2011,(4):102-106
阿姆斯特丹东港是西方城市复兴和港口改造的典型案例,本文介绍了阿姆斯特丹在东港复兴中所利用的土地租赁系统、公私合伙制、差异化住宅、高密度开发等城市复兴的手段和策略,分析了这些策略所带来的土地、资金、社会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平衡,以期对我国的城市复兴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潘磊  赵春婷 《新建筑》2015,(3):64-67
以北京万科蓝山项目设计实践为例,对高密度住宅区的精细化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介绍该项目的规划布局、回家流线、户型产品、带形地下车库和外立面等方面的精细化设计,希望在当前容积率最大化思路占主导的高密度住宅区设计环境下,探索出一种合理利用资源、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住区品质的有效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环境中的城市设计准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中国城市特点和城市结构的研究基础上,针对高密度环境中的城市提出了六条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5.
低层高密度旧住区是城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遗留问题之一。低层高密度旧住区中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居民物质和情感信息交流的重要空间,对居民的邻里生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巢湖市河南网旧住区的设计实践,阐述了低层高密度旧住区内的公共空间的改造与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小型城市住区空间的"内"与"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住区是城市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基本理念出发,试图通过对2个特定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分别从城市空间效率、城市形象及空间领域等角度探讨高密度小型住区与城市关系及空间的可居性,即住区内与外两方面的问题,以此强调住区设计过程中从城市的宏观视角出发把握环境整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吴向阳  李拓  徐谣  汪志伟 《住区》2021,(4):38-42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城市人居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建筑密集、人流混杂的高密度城市在疫情发生时显现出较高的潜在风险.住区作为疫情隔离期间主要的生活场所,其韧性空间对于营造让居民安心的居住环境具有特殊的价值.本文首先界定了高密度城市住区,然后对该类住区的健康风险、韧性规划与设计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疫情期间做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8.
金科伟  王薇 《工业建筑》2021,51(2):1-6,75
当前城市空间的高密度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城市环境的综合质量却逐渐降低.天空开阔度等相关理论的实践应用对于优化城市视觉环境、改善局地气候具有较大价值,将其引入高密度城市住区空间环境研究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三维空间建模、通视分析等功能,优化了城市空间天空开阔度的计算模型.再以城市形态学...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今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绿色设计不应再局限于某一类、某一栋特定的建筑,而应该成为涵盖所有建筑的一个基本设计观。作为一名建筑师,主动地在项目设计实践中,运用绿色建筑技术,透过绿色建筑理念来审视自己的设计,以实现节约资源,创造宜居环境的目的是一种职业责任和态度。龙湖唐宁ONE是我们将绿色设计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心区高密度住宅设计中的一次尝试。项目将绿色设计方法和传统的住宅区规划设计过程结合起来,用绿色理念指导规划格局、景观配置、户型细化等环节(图1~2)。  相似文献   

10.
贾豆豆 《建筑与环境》2009,3(3):177-179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低层高密度住区成为了地产发展的新趋势。低层高密度住区具有兼顾节约用地和高质量居住品质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及其在设计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低层高密度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12.
李晴  高华 《南方建筑》2014,(6):76-80
针对我国城市空间开发建设由增量转向存量的背景下,探讨旧城更新改造之中历史性空间的应变对策。论文首先建构基于历史性空间视角的规划分析框架,接着以广州市猎德村更新改造为例,通过分析猎德村的空间结构与肌理、节点与地标、集体记忆等要素,探讨基于原有历史性空间特质的高密度住区开发对策,即延续整体历史记忆,保留重要历史切片,注入新的功能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未来居住区建设的必然趋势,进行立体式小区规划将会成为今后"节能省地"的重点.文章结合国内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对高密度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类功能空间及服务设施于居住区地下空间的适建性,提出了居...  相似文献   

14.
林姚宇  丁川  吴昌广  马婷  姜雪 《规划师》2013,29(7):105-109
随着我国城市突发灾害的逐渐增多,城市应急避难与防灾减灾规划等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城市内部尤其是城市高密度居住区,如何将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同居民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疏散行为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课题。居民是防灾避难规划的服务对象和行为主体,突发灾害条件下人的疏散避难行为选择与综合决策需求应该成为规划的依据和导向。研究从行为学视角出发,剖析了突发灾害条件下居民疏散避难决策行为的相关特性,构建了居民避难场所及疏散路径选择理论模型,其分析结果有助于指导和完善住区防灾减灾规划与设计,以形成合理的避难空间布局及安全、可识别的应急疏散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世界建筑导报》2006,(10):52-53
业主:Smits Bouwbedrijf,Beverwijk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时间:1995-1998 Client: Smits Bouwbedrijf, Beverwijk Location: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Timescale: 1995-1998Borneo Sporenburg是第一个每公顷100户的密集居民区,大多数住宅由地面出入。在我们的设计中,住宅背对  相似文献   

16.
洪小春 《华中建筑》2023,(11):48-53
为改善现阶段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成片开发但整体环境不佳的现状,参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首先,明确了随着城市设计发展和城市高密度区域空间立体开发催生的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现实需求和总体思路;其次,从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要素构成、尺度与主体、特征与模式、研究思路与框架等4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总结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研究特色,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应巧艳 《安徽建筑》2008,15(2):23-25
城市用地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增加而日趋紧张,集中式、高密度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占用大量城市建设用地的居住区正逐渐向高密度方向发展。文章分析了不同年代居住区建设的模式特征,探讨了当前主流发展模式高密度发展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城市住区建筑空间形态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进:从50年代以围合式组团空间形成封闭的住宅街坊j60年代以组团为单位的分级围合的半开放模式,到70-80年代中期彻底开放的“兵营式”住区空间;80年代后半期~90年代中期的又回到半封闭的层级模式小区,再到90年代后期的封闭式住区,又成为现代住区空间的最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当代城市高密度住区日益趋同,这导致住区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疏于回应。为了提升住区品质,心理利益共同体的塑造成为了设计目标,而中国传统理想生活空间“桃花源”为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契机。桃花源作为一个传统的共同体,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自然”空间范式,它包含自由理想、“中”之仪式、“无”之永恒等3层内涵;将其与当代社会语境相结合,提出了“主题型住区”的设计理念,并发展为教学课程以展开初步的设计探索。最后,通过4个“现世桃花源”住区设计教学成果的展示,揭示出以桃花源概念为代表的主题型住区所具有的无限可能,及其作为一种社会策略对住区未来发展可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城镇化建设速度日益加快的当下,高密度住区以一种常态出现在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通过分析高密度住区普遍存在的过于封闭的问题,同时结合佛山某项目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开放性住区设计展开思考,同时将分析思考的内容与设计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以得出一套适用于高密度住区的开放性设计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