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结合生态城自身的特点,与传统功能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设计相比,生态城项目在创新设计理念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及细部设计.着重介绍了雨水专项规划和污水专项规划;加强排水监控系统的开发,推进数字化建设.从而力争建立一套生态、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水生态循环利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王娟娟 《山西建筑》2012,38(14):135-137
结合太原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将太原市建设为生态城市的规划目标,介绍了太原市排水体制采用近远期结合的规划方式,并详细的分析了排水规划,从而有效地保护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刘丽  贺海芳  李荣华 《山西建筑》2013,(36):143-144
在分析国内现有城市排水体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了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型排水体制,即融合绿色街道的生态排水体制,并对其进行了阐述,以应对国内面临的水体面源污染、城市内涝灾害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面对气候变化、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全球化问题,城市低碳生态发展模式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了低碳生态城镇的规划建设实践探索。中国低碳生态城市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中,据统计,截至2012年7月,全国97.6%的地级(含)以上城市和80%的县级城市均提出建设生态型城市(或低碳生态城市)的目标1。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在经历了2011年"7·3"特大暴雨后,在加紧开展对中心城区雨水排水管网梳理、纠错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排水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而于2013年5月引入仿真模型技术,首次绘制了成都市中心城建成区雨水排水分区图,并进行了洪涝风险评估,锁定了中心城建成区内22个易淹区和51个易淹点;对5个易淹区通过模拟仿真、评估内涝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工程措施,以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另外,为实现10年内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目标,提出了一套科学的、因地制宜的雨水蓄排结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胡坚  喻一萍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9):106-108
根据镇江市的地面积水点、排水管道水位、雨量自动监测和天气预报数据,应用SWMM5.0软件建立了城区排水管网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它可对不同强度的降雨是否产生城市内涝灾害进行模拟,预测特定地点在降雨之后的积水状况,预警暴雨灾害,发布沥涝预警信息,及时为城市暴雨事故抢险和雨季交通管理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雷凯元 《四川建筑》2014,(1):16-18,21
在建设生态城市要求下,原有城市发展模式下许多问题亟待改善,城市雨水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传统的雨水解决方式已不能很好的解决快速城市化下日益严重的城市雨水问题,可持续雨水管理绿地就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新途径之一。但单纯的可持续雨水管理绿地自身尚有许多不足,不足以单独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因此在生态城市概念的指导下,为了解决城市雨水问题进行城市可持续雨水管理绿地和现有城市绿地系统物质空间整合,发展出城市可持续雨水管理绿地系统是未来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防道路积水等城市型水灾害,基于暴雨雨水管理模型(SWMM)平台建立了镇江市主城区排水管网计算机模拟模型。结合建模实践,对排水管网计算机实用建模方法进行了探讨,可分为汇水子区域划分、参数获取、模拟情境设计、灵敏度分析及模型预校准等步骤,为后续的模型微观校准提供了有利条件。该方法对现阶段建模数据不完备地区的排水管网建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近年来遭遇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识别出三方面九大类原因,进而提出了“上截、中蓄、下排”的系统应对措施及规划方案,包括流域洪涝统筹应尽量避免山洪侵入城区,加强内河、管渠和外河在水位标高、排水能力方面的衔接;新建区域应加强建设管控,以排水为导向,进行竖向设计和组织;结合竖向控制布局,对可作为排涝通道的现状水系予以保留,并结合低洼地区建设“干湿皆宜”的调蓄空间;结合受纳水体的位置,合理划设非主干道路作为超标径流行泄通道;重点区域排涝应通过“一点(片)一策”结合雨水管渠改造提出建设方案,以期为东南沿海丘陵型县城构建韧性排水防涝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大中城市的排水现状出发,分析了大中城市排水规划体系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大中城市排水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总结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城市排水系统理论模型,有利于城市排水管线规划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贾霞珍 《中国给水排水》2013,29(12):105-108
2012年10月,作为天津市政府与格罗宁根市政府人员挂岗工作项目合作协议的第三届成员之一,前往荷兰格罗宁根,现就Peize地区利用土地再开发项目实现排洪防涝与综合生态治理的做法、经验和自己的感悟进行总结,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要素、功能、布局等方面,论述了GSI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提出了两者在规划目标和指标、布局等方面的结合要点,包括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保留、新型指标的增添等。提出了新、旧城区绿地系统应分别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区绿地系统特点进行规划建设。提出了各类绿地GSI需结合其功能进行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面对上海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的新形势,对临港新城主城区原水系规划和已经或正在实施的水系规划进行了梳理、评估分析,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研究对策,为下一步水系的开发建设和规划修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绿地有一定的雨洪调蓄功能,雨洪状况下,如何在汇水系统尺度利用和保护绿地亟待研究。选取95处位于武汉港西汇水系统的地块,调研地块性质,利用Arc GIS提取不透水比例及平均坡度,并进行SWMM水文模型演算。通过实验性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率(λ=0.13m~3/m~2)、汇水系统(g=36%)和各类用地(g=18%~47%)基于雨水调蓄理念下的最低绿地率,使汇水系统水文状况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讨论了不同重现期下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能,旨在完善绿地雨洪调蓄的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及利用与保护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雨洪管理初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内产生了"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单纯的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对设计标准内的降雨有很好的控制和利用效果,但对较大降雨和超标准降雨则难以应对.基于降雨产流、管网汇流和河道行洪的预报、监测与模拟的全面城市雨洪管理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措施.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雨洪管理的现状,针对北京城市雨洪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北京城市雨洪管理的基本思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旨在推进北京城市雨洪管理的实施和"宜居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加拿大绿色基础设施导则》的解读,总结出工程生态化的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在建筑、社区尺度上的具体应用。介绍了我国以工程性基础设施为主导的城市灰色基础设施的基本内容,并对灰色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在进行城市地下排水管线探查的质量控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扩散波方法,构建了一套排水管网水动力模型,并与已开发的高分辨率城市地表水文水动力模型进行了耦合。以理想排水管网和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某小区实际排水管网的排涝过程验证模型,并模拟城市暴雨致涝过程。结果表明:理想算例中,该模型与SWMM模拟排水口流量过程高度吻合;实际算例中,与实测排水口流量过程对比,该模型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74、0.72、0.93和0.71,大于SWMM模型的0.62、0.66、0.73与0.65。在模拟研究区内涝积水过程时,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吻合度高,内涝积水点均实现精确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