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美给水厂紫外线消毒系统设计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北美地区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大型的公共供水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的紫外线自来水消毒技术的应用则刚刚起步。简要介绍了北美地区给水厂紫外线消毒系统的设计方法,供国内设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减少消毒副产物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武汉汉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l2、ClO2、ClO2 Cl2等方式进行间歇消毒处理试验,探讨不同配比的ClO2 Cl,消毒对饮用水中有害副产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ClO2、Cl2消毒相比,ClO2 Cl2消毒水样中的剩余ClO2^-可减少7.5%~28.4%,CHCl3可减少66.6%,非挥发性有机物对TA98的致突变比活性可降低7.06%~36.60%,对TA100可降低13.66%~47.03%。ClO2 Cl2消毒的配比为2:(2~4)mg/L时,水样中生成的有害消毒副产物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以天津泰达净水厂的紫外线消毒工程为案例,分析了紫外消毒效果及其在控制三卤甲烷实践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考察了紫外透光率、处理水量等因素对系统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消毒效果具有持续性,持续时间约为24 h,这使得在加氯量降低27.3%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消毒效果,对控制三卤甲烷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际运行中,应尽量使用准确的紫外透光率、在线流量信号作为紫外消毒系统的运行参数,并根据单个紫外系统的过水流量合理设置配水量,使得在保证消毒剂量的情况下,紫外消毒系统的能耗最低,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徐平平 《市政技术》2010,28(6):120-122
综述了紫外线消毒工艺的消毒原理、影响因素、设计方法及其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B市M单位自备井微生物污染事件及应对过程,以小规模供水单元突发性微生物污染为背景,将紫外线消毒作为应对手段,考察了紫外强度、紫外线穿透率对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大肠杆菌可见光复活.结果表明:较大剂量时,紫外强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会减弱甚至不产生影响;在相同紫外强度条件下,紫外线穿透率对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再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消毒技术对城市污水再生水进行了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当紫外线照射时间5.6 s时,消毒后再生水的总大肠菌群指标能够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当紫外线照射时间7.5 s时,总大肠菌群的光复活和暗复活能力都丧失。由此证明,在再生水处理中采用紫外线消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通过破坏微生物的遗产物质结构来杀灭水中病原体的技术,因其具有无化学添加、无消毒副产物、快速高效、占地面积小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污水处理工程中.目前大多数紫外线消毒系统采用模块化的明渠式系统,选用低压或中压汞灯作为紫外光源,但汞灯易碎且寿命不长,未来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s)代替汞灯将是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蹇兴超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Z1):215-217
介绍了氯、臭氧、二氧化氯和紫外线消毒技术的特点,探讨了消毒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各种消毒方式应取长补短,从传统、单一的消毒工艺向组合式消毒工艺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二次供水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二次供水紫外线消毒实验。结果表明:①紫外线消毒会使二次供水中的余氯略有降低,但是仍满足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要求;②紫外线消毒在80 m J/cm2辐射剂量内仅小幅改变水中部分有机物的官能团;③紫外线消毒对二次供水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浓度和生成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早在18世纪末期,紫外线就开始被人们作为一种消毒的方式应用于一些行业或场合。而在过去的30年中,紫外线消毒无论是其技术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高效、低成本、对环境无害和低能耗,证明了紫外线消毒技术能更  相似文献   

11.
以天津市某自来水厂的滤后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对其进行消毒处理。运用化学分析和生物学试验的方法,考察了经不同投量的组合消毒后消毒剂残余量的变化,以及联合工艺的消毒效果和持续消毒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投量组合的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后,出水中的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氯胺投量对总余氯和二氧化氯残余量的影响显著,而二氧化氯的投加量对其残余量的影响不大。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在低投量组合下就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且持续消毒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明渠水下照射式紫外线消毒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常用的明渠水下照射式污水紫外线消毒系统的设计,探讨了明渠水下照射式污水紫外线消毒系统的紫外灯型式的选择、紫外剂量的确定方法以及设计流量的确定,介绍了消毒明渠及其水位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国内二氧化氯发生器以及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应用现状,结合实际应用经验,阐述了二氧化氯净化工艺在工艺设计、安全设计、设备选型以及自动控制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为二氧化氯净化工艺的设计及改造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4.
紫外线和氯组合方式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比较了紫外线和氯不同的组合方式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结果表明,紫外线和氯联合顺序消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毒效果,但不同的组合方式以及两者不同的剂量对灭活效果都有影响.紫外线和氯先后作用的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和氯同时消毒.先氯后紫外线消毒时,加较高浓度的氯且短时间接触即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先紫外线后氯消毒时,氯剂量越大则灭活率越高,若氯浓度相同而接触时间不同,则灭活效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源地藻华会释放大量藻类有机物(AOM),AOM与氯消毒剂反应生成的消毒副产物(DBPs)会给饮用水用户带来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为此,探究了臭氧/氯消毒对AOM结构和DBPs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去除AOM中芳香蛋白和酚类、叶绿素a、藻蓝蛋白结构物质,但是对腐殖酸类结构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DBPs生成总量随臭氧投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主要是三氯甲烷(TCM);卤代乙腈和卤代酮的生成总量随臭氧投加浓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延长臭氧接触时间会明显增加1 h氯化中TCM的生成量,氯化24 h时DBPs生成总量与臭氧接触时间无关。在臭氧/氯消毒过程中,AOM的DBPs生成潜能低于天然有机物(NOM)。AOM有利于一溴一氯乙腈的生成,而NOM会生成更多的二氯乙腈。  相似文献   

16.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对耗氯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烧杯试验,分别以湖水和水库水为对象,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对给水消毒过程中余氯消耗速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过PPC预处理后氯的消耗速度明显降低,对应于一定浓度的余氯保持时间比经常规工艺处理的延长一倍以上。从水样有机物浓度和氯仿生成量等综合指标及藻类在处理前后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PPC预处理提高了对有机物及藻类的去除效率,降低了可与氯作用的前驱物质浓度,从而使余氯消耗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二氧化氯(CIO2)及其组合消毒工艺中溶解性有机物(DOC)浓度和可同化有机碳(AOC)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DOC表征的有机物浓度在消毒反应前后变化不大;CIO2的强氧化能力体现在将高分子有机物氧化成中、小分子有机物方面,氧化产物以草酸类物质为主,这导致了AOC浓度的升高,降低了出水的生物稳定性;增加CIO2的投量(〉4mg/L)或与氯胺组合消毒能有效降低出水的AOC浓度,消毒反应24h后出水的AOC浓度均比进水的(59μg/L)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直接超滤、粉末炭/超滤、混凝/超滤三种工艺的除污特性和相应的氯消毒效能。结果表明:三种超滤工艺的除浊率均能达到99%以上,但直接超滤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氨氮、氯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粉末炭/超滤和混凝/超滤工艺集合了超滤和预处理工艺的优点,除污效能得到强化。由于微生物个体生长和挤压变形,超滤膜后仍有少量菌落检出,加氯1.0 mg/L后,三种超滤工艺的出水水质在48 h内均优于国标要求;粉末炭/超滤、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均能降低氯消毒副产物生成势,且对HAAFP的去除效果较THMFP的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协同消毒工艺在水厂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对水厂协同消毒工艺的控制进行升级改造及模拟实验,研究了传统控制与智慧控制协同消毒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实验结果。相较传统控制,智慧控制协同消毒可将消毒剂控制指标精度提高72%左右、消毒剂投加量减少16%左右、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减少22%左右。在水厂协同消毒应用中智慧控制较传统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