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洁转向酸在磨溪嘉二高压气藏水平井完井酸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磨溪嘉二气藏埋藏较深、高温、高压,水平井段长度大、有效储层分散及非均质的特点,成功用于磨溪雷气藏水平井完井酸化的连续油管拖动酸化工艺,由于受注入压力、管径的限制,施工排量、规模受限。不能完全满足嘉二气藏完井酸化的需要。新开发的清洁转向酸技术是依靠反应生成的盐类物质(CaCl2、MgCl2)的浓度及pH值的变化自然调节酸液的粘度,实现酸液的转向。达到封堵已酸化储层(高孔、高渗、裂缝性产层)的目的,从而实现非均质储层(长水平井段)的均匀酸化。该工艺技术在M005-H3井获得了成功应用,射后初测产气3.5706×10^4m^3/d,采用加重酸解堵酸化后,测试产量减至2.61×10^4m^3/d,采用清洁转向酸措施后气产量增至4.7888×10^4m^3/d,采用胶凝酸重复酸化后产量又减至3.3366×10^4m^3/d,表明清洁转向酸体系在该井的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气田试验井区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爽  靳辉 《断块油气田》2009,16(4):83-85
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山1、盒8气藏为典型的低孔、低渗、低丰度、非均质性强的岩性气藏。充分利用了气藏动、静态资料,对该区块中北部基础井网较完善的苏10-34-32井区进行了生产特征研究、开发效果评价,为气藏下步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气井目前处于降压稳产阶段,符合苏里格低渗气田的生产特点;气井合理产量为1.0-1.5×10^4m^3·d^-1;井口压力与时间的半对数呈直线关系、压降速率与时间呈指数关系;井间未出现干扰现象,600m×1200m井网具备加密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建南气田石炭系气藏目前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35.66%,在四口工业气井中有两口气井被水淹,产能从当初的12×10^4m^3/d降到目前的不足5×10^4m^3/d,针对各井的具体情况分析,结合四川排水采气的经验,初步探讨了在该气藏应用排水采气的工艺方案,以求提高气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电潜泵+毛细管泡排复合工艺在纳59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59井为蜀南气矿纳溪采气作业区的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井,天然气剩余地质储量为1.48×10^8m^3。2006年8月对该井电潜泵进行检泵作业,由于地层压力降低,井筒带液能力下降,气井一直未能复产。为此,针对纳59井的生产情况,结合现场应用的经验,开展了电潜泵+毛细管泡沫排水采气复合工艺试验,使该井顺利复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复合工艺对有水气藏后期开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气井低压低产、油压接近外输压力、气井出现水淹停产、登娄库组气藏部分气井低压的问题,提出气井增压开采措施。优化浅层气藏增压开采工艺和深层气藏增压开采工艺;根据气田压力递减规律、储量动用情况及气井产量、压力、井况等,优选增压开采气井;浅层气藏优选了橇装式、燃气发动机驱动的小型压缩机;深层气藏选择往复式压缩机。分析发现增压开采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李运辉  张绍彬  崔进  杨鹏 《钻采工艺》2008,31(3):116-118
川东北河坝1井属典型的异常高压、高产、高温和含硫气井,同时因该井套管材质问题,以及考虑嘉陵江组二段射孔测试后封堵不彻底,后期开采过程中H2S有可能窜出对套管造成腐蚀,因此对完井工艺提出了很高要求。通过对多种完井工艺进行优选,最后采用三封隔器完井工艺技术。该管柱在井口油压83.5MPa下,成功地对飞仙关组飞三段进行了测试,测试获天然气产量为86.6×10^4m^3/d,关井井口油压94.5MPa,H2S含量为6g/l 。该井转入试采已半年,未发现任何异常,目前在井口油压83.5MPa下,输气46.6×10^4m^3/d,已累计产气1.1×10^8m^3。通过从完井管柱优化设计出发,形成了一套多封隔器完井工艺技术,并在河坝1井的测试和试采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我国第五大天然气田——庆深气田接连传来好消息,升深平1井日产气超过37×10^4m^3,产量是同区块直井的3倍以上,成为大庆油田水平井开发火山岩气藏取得新突破的标志井。截至当日,庆深气田3年累计生产天然气8.6×10^8m^3,天然气日产量相继突破100×10^4m^3、150×10^4m^3、200×10^4m^3,产能达到10.7×10^8m^3.  相似文献   

8.
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原油田油气井压裂后支撑剂回流的问题,分析出了影响支撑剂回流的主要因素有液体黏度、排液速度、毛细管力和水锁效应、顶替量、裂缝闭合程度、作业程序等。针对支撑剂回流的原因,研究并采用了分段破胶技术、压裂后处理技术、裂缝强制闭合、高表面活性剂技术、尾追树脂包衣支撑剂、排液程序优化等工艺技术,以阻止支撑剂回流的发生。应用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分别在油田所属天然气产销厂、采油一厂、采油四厂现场试验及推广应用12井次。其压裂井段为2917.8~3516.0m,共87个小层,厚度170.6m。施工累计用液为3017.6m^3;加砂373.3m^3,平均砂比为26.9%;施工破裂压力为40.9-79.8MPa,排量为3.6-6.0m^3/min,施工工艺成功率为100%。压前日均产油为7.6t,压后日均产油为22.9t,平均增油为15.3t,已累计增产原油为6063t。压前日均产天然气为5.9×10^4m^3;压后日均产天然气为17×10^4m^3,平均日增天然气为11 .1×10^4m^3,已累计增产天然气为4143×10^4m^3。  相似文献   

9.
徐深气田D区块属于深层大型低渗透火山岩气藏,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快,有利相带延伸范围有限,气藏底部普遍发育水层;储层物性差,单井产能低,气井以压裂投产为主,部分直井压裂后产较多的地层水。为了试验研究应用水平井技术控制底水、提高气藏单井产能的可行性,探讨这类气藏的有效开发模式,提高其储量动用程度和整体开发效益,在该区块开展了火山岩气藏水平井开发先导性试验,通过开展气藏精细描述、三维地质建模、储层地质条件适应性评价,地质、地震和气藏工程等多学科优化设计论证,优选有利区带,针对Ⅰ类火山岩储层部署1口水平井,完钻后采用筛管完井,测试求产,日产气达到55.5×10^4m^3,无阻流量高达165.9×10^4m^3/d,是区块内同层位直井无阻流量的5.0倍,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开发试验证实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发Ⅰ类火山岩储层是可行的,可在Ⅰ类火山岩储层中推广应用水平井技术,同时可探索利用水平井开发Ⅱ、Ⅲ类火山岩储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致密含水气藏产液评价方法单一、实用性差的问题,在气井产气、产液特征研究基础上,对产液进行静态、动态评价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致密含水气藏产液评价模型。针对模型中不同类型气井,制订了相应的排水采气思路和建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牛地气田D28井区,实施一个月后,目标区块日产气量由82.5×104m3/d提高至86.6×104m3/d,日产液量由412m3/d提高至447m3/d,气井生产时率由84.1%提高至87.3%。与现有评价方法相比,新模型可以同时描述气井产液静态特征和产液动态变化趋势,为致密含水气藏气井的精细分类和准确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