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家兴 《云南化工》2001,28(3):20-22
论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概念及特点,现场总线系统(FCS)较之集散控制系统(DCS)的优越性。分析了基金会现场总线FF和Profibus现场总线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2.
尹美娟 《广东化工》2010,37(1):150-151
文章介绍PROFIBUS现场总线的特点,PROFIBUS-DP现场总线在涂料生产控制的应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现场总线的定义,概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优点,以工程实例说明了现场总线技术的优越性。简要介绍了FF、ProfiBus、DeviceNet、As-i四类市场主流现场总线技术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浮法线的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现场总线及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论述了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在浮法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场总线技术是新一代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可通信连接生产现场的仪表、控制器等自动化装置;现场总线具有高精度,高扩展性,施工中可以降低安装成本,降低废水处理运行维护费用。结合内蒙某发电公司废水零排放项目,着重介绍了Modbus现场总线在总线控制系统(FCS)中的实际应用;重点阐述了Modbus总线网络结构与配置,对总线系统设计、调试中的部分细节进行说明;实际应用效果证明了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现场总线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场总线近年来成为国际上过程控制领域的关注热点,本文介绍了近两年来有关现场总线标准的制定及现场总线产品的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现场总线的定义、特点及发展现状,对现场总线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优点以及在火力发电厂推广应用的必要性,探讨了国内火电厂中应用现场总线技术的设计原则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现场总线的定义、特点和通信协议,结合水泥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的分析,探讨了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DCS在水泥厂的实现以及总线仪表的应用,体现了现场总线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美国SNAR公司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液体SO3装置上的应用,介绍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结构、技术特点,现场总线仪表及其主要功能模块。阐述了控制回路的组态方法、现场总线仪表组态软件及系统人机接口软件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上海赛科 (SECCO)乙烯装置中的主要装置———丙烯腈 ,详细介绍了现场总线系统的选型、现场总线仪表的选择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收集了2010年7月~2011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10~2011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抗菌防腐剂(Ⅰ)—抗菌防腐剂的历史、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回顾了抗菌防腐剂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明确了杀菌剂,抑菌剂,抗菌剂,防腐剂,防霉剂,消毒剂,杀生剂,保鲜剂,抗生素的概念。同时,结合抗菌防腐剂的发展在对抗菌防腐剂按无机物,有机物和天然物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又按化学结构和官能团将抗菌剂分为有机金属,有机卤代物,醇,酚,醚,醛,酮,醌,酸,酯,含氮类,含硫类,有机磷,有机砷类以及杂环类等。  相似文献   

13.
王强 《中国陶瓷》2006,42(1):34-35
匋、陶、窑(窯)上古皆读成舌头音,意义又相通,实际为一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几个形体不同的字,先民以陶(匋)既称呼窑灶,又指窑灶出品之物,又指制作陶器;坏(坯)、瓶、瓬、瓿、甂、缶、钵、皿、杯(盃)、盆(瓫)均指窑灶所出之物或后世模仿窑灶出品之物,其字皆由重唇音演变而来,亦为同胞兄弟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14.
以中低温煤焦油轻油和重油为实验原料,采用常压蒸馏获得170~200℃、200~240℃、240~270℃、270~300℃、300~320℃、320~340℃、340~360℃和360~390℃煤焦油馏分油;利用配有油品加氧制冷进样系统的ICP-OES测定了21种微量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含量,考察了不同馏分油中元素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原煤焦油中,未发现Ag、Mg、Mo、Na、Ni、Fe、Mn、Cr及Ti元素,含量较高的元素有Sn、P、Al、Pb、Si,其中Sn元素在轻油和重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1.78μg/g和14.04μg/g;在所有馏分油中,未发现Al、Mo、Fe、Mn、Cr及Ti元素,含量比较高的元素有Si、Sn、Na、Zn、Pb,特别是Si、Na、Sn、Zn、Ni、Pb及B元素可以有效富集于馏分油中。可能的原因是Ca、Fe、Mg、Al等金属以不同的盐类形态存在,在煤焦油脱水及<170℃蒸馏过程中,这些金属盐类会被部分带出,导致其在馏分油中的含量未富集或未检出;通过关联金属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分布与其组成的关系,馏分油中元素的分布可能与酚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蒸馏温度等相关。酚类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可能与Ag、B、Cu、Mo、Sn、Na、Zn、Ca、Pb等金属形成络合物或卟啉配合物,蒸馏温度一方面可以破坏Sn、Cd、Pb、Zn、Cu、Ca、Pb等元素在馏分油中的结合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这些元素与馏分油中的含氧、含氮等化合物更好地发生化合反应,进而影响金属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含量分布。  相似文献   

15.
The primary sex pheromone of the yellowheaded spruce sawfly,Pikonema alaskensis (Rohwer) (Hymenoptera: Tenthredinidae), was found to include a series of straight-chain hydrocarbon dienes, all with the double bonds in the 9 and 19 positions and all with the (Z, Z) configuration.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29, 31, 33, 35, and 37 carbon atoms, were synthesized. In the field and the greenhouse, the synthetic dienes were far above control levels in activity but, at least during the first hours of bioassay, were somewhat less active than the female-derived materials on a weight basis. In the field, a mixture of all five synthetic dienes, in the proportions found in the females, was more attractive than any single one, on a mole basis. In addition, (Z, Z)-9,19 dienes of 28, 30, 32, 34, 36, 38, and 39 carbons have been detected in females in minor amounts. The first five were bioassayed, and each was found to be similar in activity to the 35-carbon component when compared on a weight basis. The synthetic dienes, while active by themselves, were strongly synergized by two, more polar, Florisil fractions derived from females. Experiment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国防、陶瓷等领域.传统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面临粒径控制较困难、批次间重复性差,存在放大效应等不足.过程强化技术是化学工程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方向之一,旨在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设备等手段,实现缩减操作单元、减小设备体积、提高生产能力及能量利用效率的目的,是实现...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催化剂再生工艺及如何延长催化剂寿命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催化剂失活原因,认为中毒、Co颗粒烧结、积炭、氧化、固相反应、晶相重构、表面阻塞和催化剂磨损等因素造成催化剂不同程度失活,其中积炭和Co颗粒烧结是催化剂失活的最主要原因,延长催化剂寿命的关键是提高催化剂的抗烧结能力和抑制积炭生成。增强活性金属Co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保持Co晶粒分布均一或采用包覆、限域等策略可提高催化剂的抗烧结能力,通过添加助剂、调整氢碳比和空速等工艺参数亦可抑制积炭的生成。采用氢处理、脱蜡-氧化-还原和脱蜡-氧化-溶液处理-还原等工艺可实现催化剂的再生,对催化剂进行再生时要结合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选择合适的再生工艺来最大限度地恢复催化剂活性。今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及开发催化剂再生工艺技术路线是提高钴基费托合成技术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Six electrophysiologically active aromatic compounds, viz., anisole, benzaldehyde, veratrole, guaiacol, phenylacetonitrile, and phenol, were identified in the volatiles of older-adult male desert locust. Young adults and females of all age groups produced none or only trace quantities of these compounds. Comparison of the aggregation responses of young and older adults to the crude, older-adult, volatile extract and different synthetic blends of the six compounds showed that the aggregation pheromone system of the adult gregarious locust consists of phenylacetonitrile, guaiacol, phenol, and benzaldehyde. Like the crude volatile extract of older males, neither the synthetic blend of the six compounds nor the adult pheromone blend evoked any significant aggregation responses from nymphs. These results confirm our previous report of sexu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adult aggregation pheromone in the desert locust and of the evidence of two distinct aggregation pheromone systems in the two stages of the insect.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劣化机理,本文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超声波速、孔隙率等物理量,探究了干湿循环作用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微观尺度上分析了混凝土强度与孔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干湿循环40次后,C20、C30、C40、C50混凝土的相对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13.33%、12.47%、8.45%、6.58%,相对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下降了25.93%、23.06%、20.59%、19.03%,相对劈裂抗拉强度较抗压强度衰减更为显著;超声波速和超声波幅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超声波速先略有增加而后减小,超声波幅则不断增大;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混凝土试样的孔隙率、孔隙总体积、平均孔径、中值孔径、最可几孔径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先减小后增大,最终表现出孔径粗化特征,这也是混凝土强度后期损失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0.
铋系半导体材料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以及合适的带隙,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以及稳定的光化学特性,作为一类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光催化剂在环境修复与解决能源危机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铋系半导体光催化剂距离实际大规模应用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对可见光谱的响应范围有限、光催化活性较差、还原能力较弱等。本文首先介绍了铋系半导体材料的典型特征、制备方法与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铋系半导体光催化在形貌调控、构建异质结、离子掺杂、碳质材料掺杂、贵金属沉积、染料敏化等改性手段的研究进展以及在降解水体污染物、杀菌消毒、空气净化、制氢、还原CO2、有机合成等领域的应用成果。最后对铋系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未来前景做出展望,指出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致力于从多手段耦合改性、拓展其应用领域以及深入探究反应机理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