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白丽尔小姐>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皆为短篇小说精品.虽然前者擅长捕捉女性细腻的感情,后者从男性刚直的视觉看生活,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画面反映同一个主题:老年人孤独的状况.通过剪接两篇小说的画面,展现出现代派不同艺术手法的相同效果,从外部环境、个人处境到内心深处勾画出一副副老人寂寞孤独的鲜活图画. 相似文献
2.
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海明成的早期作品,反映出在残酷现实中人们生活的虚无之极的生活状态,是一部典型的虚无主义小说,渗透着典型的海明威风格.分析了小说中出现的多种艺术手法和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刘亮程视野的窗口,我们将目睹一个陈旧而新鲜村庄,从中看到刘亮程的生存状态:作为一个农人的劳作和快乐与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理性、迷茫和孤独。在麦田的守望与漂泊的攻略中,黄沙粱已成为一个家园的符号成就了一个精神游子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潘禾婴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4,18(6)
在刘亮程视野的窗口,我们将目睹一个陈旧而新鲜村庄,从中看到刘亮程的生存状态:作为一个农人的劳作和快乐与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理性、迷茫和孤独.在麦田的守望与漂泊的攻略中,黄沙梁已成为一个家园的符号成就了一个精神游子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彭家海湖北工学院基础课部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1997,(2)
对海明威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手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已经崭露头脚的海明威是不是被创作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而不思进取呢?他曾经如此,但不久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提醒自己,他塑造了一个反面形象.为了使之成功,他使用了意识流手法使主人公沉浸于美好的回忆,而这又被死亡的象征所打扰.他后悔,但为时已晚;他绝望,因死神已逼近 相似文献
6.
邢锋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67-68
《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早期的一部意识流作品。整篇小说再现了某一天叙述者坐在椅子上猜测墙上的一个斑点到底为何物并且由此引发一系列思考的过程。这一斑点在小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试图通过分析原文,对墙上的'斑点'的真实内涵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蒙太奇、意识流以及象征手法的交融--小说《失窃》的艺术手法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爱国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3):59-60,29
分析美国优秀女作家波特的小说《失窃》的艺术手法,可看出该作品是几种艺术手法——蒙太奇手法、意识流手法、象征手法的交融。 相似文献
8.
9.
王亮亮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93-95
《孤独的收割女》是华兹华斯经典抒情诗作。作者用流畅的语言与卓绝的诗歌技巧给读者呈示了一副飘渺、灵动而又充满生机的秋日收割图,诗歌意象唯美动人,意境深远华美,含蓄蕴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冯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15-117
对华兹华斯《孤独的割麦女》三译本在节奏、词义和创作技巧等方面的视域融合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译者在译诗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译本与原诗的视域融合,使原诗的风格和神韵再现于译本之中。 相似文献
11.
12.
从一个“奇”字入手,阐述张爱玲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人性的一种独特的执着,“苍凉”的意韵,“孤独”的感念,及其作品中对于“人性悲剧”的深层把握。 相似文献
13.
姚海燕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15(4)
从一个“奇”字入手 ,阐述张爱玲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人性的一种独特的执着 ,“苍凉”的意韵 ,“孤独”的感念 ,及其作品中对于“人性悲剧”的深层把握。 相似文献
14.
冯惠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5(2):31-36
函数定义域是中专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本结合中专数学教学实践,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出发,简要阐释定义域在函数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5.
费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1999,16(4):1
现象学作为一种成熟和系统的理论,立足于最普遍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揭示了存在的内涵.论述现象学哲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根据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结合作者对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理解,探讨场所和场所精神的含义,研究建筑现象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王婷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4):43-45
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及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不平衡、文化活动与文化实施建设的不平衡、地区间的不平衡等问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力营造廉政文化氛围,规范廉政制度、坚持创新思维、动员全社会力量、确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