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丰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的几点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孔排泥管是斜管沉淀池常采用的一种排泥形式,以其构造简单,投资省,排出泥浆含水率低。特别是中小型水厂斜管沉淀池尺寸、构造不便采用其它形式排泥设备时,穿孔排泥管往往得以首选。但在运行中也发现存在以下不足:1.穿孔排泥管孔眼易堵塞,造成斜管沉淀池积泥严重,大量矾花从斜管内涌出;2.孔眼清疏困难,必须停产。且排空整池水时间长,浪费大量沉淀水,3.本厂采用的排泥阀为普通闸阀,排泥操作劳动强度大,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着重分析了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海涛 《供水技术》2011,5(5):35-36,43
针对斜管沉淀池排泥效果不佳、沉泥上浮等问题,对天津塘沽新河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进行了改造,结合测试结果分析了改造后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排泥不畅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为同类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斜管沉淀池穿孔排泥管堵塞及其他问题,介绍了几种改造措施,如扩大穿孔排泥孔眼;将排泥槽边倾角由原来的46°改造成55°;增设压力喷嘴及排泥活门装置;将原有的普通低压闸阀改装为手动杠杆式快开排泥阀等.改造后的斜管沉淀池排泥顺畅,产水量提高,自耗水降低,证实了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斜管沉淀池穿孔排泥管堵塞及其他问题,介绍了几种改造措施,如扩大穿孔排泥孔眼;将排泥槽边倾角由原来的46°改造成55°;增设压力喷嘴及排泥活门装置;将原有的普通低压闸阀改装成手动杠杆式快开排泥阀等。改造后的斜管沉淀池排泥顺畅,产水量提高,自耗水降低,证实了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茅口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由于原先工艺设计及安装等因素,导致穿孔管排泥不畅。近来,有关人员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种改造方案,经过技术以及经济论证,选择出其中较优的一个方案进行改造实施。  相似文献   

6.
絮凝沉淀池作为净水的核心工艺之一,系统排泥是达到降低出水浊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广泛应用与平流沉淀池中的底部往复式刮泥机和行车式泵吸排泥机两种机械排泥形式进行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因素比较,推荐武汉市某水厂采用行车式泵吸排泥机进行排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桑植县自来水公司八斗溪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改造,即将V形槽穿孔管排泥系统改造成漏斗式集中排泥系统,排泥管由钢管改用阻力系数较小的PVC-U管。改造后不仅改善了排泥效果,延长了排泥周期,增加了供水能力,而且提高了出厂水质,降低了操作强度。  相似文献   

8.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项目,介绍了复合沉淀池的衍变及运行效果。复合沉淀池是平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优化组合,首先在斜管沉淀池前增设一段12~25m长的平流沉淀池,不仅使大量矾花与泥渣在前端平流段沉淀,从而降低斜管沉淀池的泥量负荷,而且使位于复合沉淀池后部的斜管沉淀池前端不再积泥。其次,通过在池底配置刮泥小车、结合上向流排泥管沉淀池技术彻底解决了沉淀池排泥不畅的问题。复合沉淀池特别适用于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浊的水厂,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降低运行成本、节省占地及投资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中高密度沉淀池斜管沉淀区出现的絮体上浮问题,对PAM投加量和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型PAM的投加量与排泥水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在生产中可以根据沉降比快速估算排泥水浓度.回流污泥的浓度和性质受高密度沉淀池泥位影响,适宜的污泥回流比为1%~2%.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平管絮凝沉淀池难以精准排泥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多参数精准排泥控制系统,以泥位检测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为系统核心,对沉淀工艺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实现沉淀池排泥的智能控制。该控制系统在某中水回用工程的水平管絮凝沉淀池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排泥效果,沉淀池出水浊度能长期稳定在2.0 NTU以下。与传统排泥方式相比,节省水耗47.4%;单个排泥阀月动作次数减少29次,避免了沉淀池积泥现象,具有提升沉淀出水水质、降低能耗、减轻人工操作强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