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本文指出了吉林省各类水文站网密度不够、分布不合理,水质监测站点和监测频次偏少以及人类活动对站网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对水文站网布局、水文测报基础设施设备、站队结合水文巡测基地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水文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等规划内容和水文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关于水文数据库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文数据库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水利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其建设与发展经过了较长的历史过程。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技术与管理条件的制约,目前水文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中仍存在若干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对全国水文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当前水文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对水文数据库今后的建设和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对水文的认识 1.水文是古老的行业,是人类文明的使者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水文。河流维系了生命,对水文条件的认识,对水规律的遵循,催生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智慧.最早就表现在对水的监测与研究上。4000多年前的大禹就是运用“水性就下”的原理.选择因势疏导洪水的科学道路.研究并运用水的运动规律治理水患的伟大探索者。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颁布施行一周年.作为地方性配套水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条例>也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广西第一部规范水文工作的专门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条例>确立了广西水文工作的基本框架,标志着广西水文事业发展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国家和广西<水文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推动广西水文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广西水文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王金銮 《人民长江》1995,26(9):59-62
河口区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区,河口水文学是涉及水文学、水力学、地理学、海洋学、河流学及生态学等的综合性学科。国外早已开展河口水文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伏尔加河河口早在1777年即开始进行水文观测及科学实验,此外,莱茵河、马斯河、些耳得河、泰晤士河、塞纳河、密西西比河、哈得逊河及萨克拉门托河的河口水文研究也较为深入。河口水文学有研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阐述了河口水文学  相似文献   

6.
水文学前沿科学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水文时间序列年际演变、降雨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水文现象与下垫面的关系、优先流、坡面流、水文尺度转换、水文模型的"异参同效"、水文非线性等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水文学前沿科学问题。论述这些问题的科学内涵、突破的可能切入点,以及对水文学进一步发展的推动作用。指出水文学的前沿科学问题应与时俱进。期待有更多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来关心、发现、探讨水文学前沿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强水文观测资料的代表性,需要对其进行插补。基于已有历史实测水文资料,通过Excel内置图形函数及“规划求解”功能,分别建立了年降水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天然河道水位流量、水库(电站)堰闸出流关系、水电站出力关系等函数模型。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率定,得到能够精确表达以上函数关系的拟合方程。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将函数拟合与变量的物理意义相结合,并尽量扩大样本容量,以提高水文资料精度并实现水文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松辽水利委员会成立25年来,水文局(信息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在出色完成不同时期所承担的生产、科研任务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充分发挥流域机构水文管理职能,积极做好流域水文管理工作,为松辽流域水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水文局(信息中心)25年来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刘伟 《东北水利水电》2009,27(10):70-70
1归档方式和途径的选择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配套管理是长期的、必然的,二者之所以配套管理是由其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存,为人们存贮和传播信息决定的,也是办公自动化、档案信息化,实现第一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保证信息安全利用的必然要求。纸质文件档案的载体较为稳定安全。而电子文件档案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因此归档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魏文达 《中国水利》2007,(11):18-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水文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结合广西水文事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贯彻实施《水文条例》的发展思路、目标和做法,全面推进广西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