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罗东俊 《信息技术》2006,30(5):159-161
针对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协议易受中间人(man in the middle)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证明身份的密钥协商协议,阐述了密钥交换原理,分析了其安全性和实现的关键技术。该协议将RSA与离散对数相结合,使通信双方在不需对方公开密钥证书,不需数字签名,也不需密钥分配中心(KDC)的条件下进行双向身份认证,并同时产生共享的会话密钥,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移动通信系统中有效的身份认证方案和支付协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恺  刘莹  肖国镇 《通信学报》2002,23(3):15-20
文中给出了一个基于公钥密码的有效的身份认证和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可以实现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产生的会话密钥对通信双方是公正的,且会话密钥的产生不需要其他第三方的参与,协议的结构简单,执行效率高:在此协议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小额支付协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用户的身份鉴别和密钥交换问题是网络安全的核心问题,目前最常见的鉴别密钥交换协议为基于口令的鉴别密钥交换(PAKE)协议。论文讨论了PAKE协议的设计目的、基本模式及其安全需求,并给出了双方模式和三方模式PAKE协议的交互过程,为网络安全协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析JFK协议     
IPSec协议中的IKE(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实现了在不可信网络通道上的密钥交换的安全机制。尽管IKE已成为IPSec协议的一部分,它仍然有一些缺陷和不足,文章简单分析了传统IKE协议的缺陷,IFK密钥交换协议(包括IFKi协议、IFKr协议和内核安全),及其对传统IKE协议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王宝珠  杨菲  刘翠响 《电子质量》2010,(11):32-34,43
为了解决网络中的安全传输和通信问题,提出一个新的基于公钥密码机制的安全协议。该安全协议的设计和分析采用了面向主体的逻辑方法。协议中引入了可信任的第三方,采用挑战/响应机制实现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采用Diffie-Hellmam机制实现了密钥协商。通过Rubin逻辑形式化分析,验证了该协议具有一定的严密性,能够实现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Rabin的公钥加密方案和Diffie-Hellmall的密钥交换方案相结合,提出了适用于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一种安全密钥分配协议。该协议有以下特点:(1)在进行密钥交换时,增加了网络对通信双方的认证;(2)用户没有向网络中心泄漏任何秘密信息;(3)由于在协议中采用了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系统,使得用户在安全性方面和计算复杂性方面取得了折中。最后,本文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安全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国钧 《信息技术》2010,(7):82-86,89
对基于证书的密钥协商协议的设计与分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可证明安全的基于证书的密钥协商协议以及一种新的可认证密钥协商协议。主要研究成果有:介绍了密钥协商协议的概念和安全特性;提出一个新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AKE-1。AKE-1效率较高,并且在最新的eCK07模型下是安全的,证明基于随机预言假设和CDH假设。另外,基于AKE-1,提出一轮的变体(满足只有一个实体在线)和三轮的变体(提供密钥确认属性),以满足不同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蒋军何晨  蒋铃鸽 《电子学报》2005,33(B12):2294-2300
针对异构网络模型BRAIN(Broadband Radio Access for IP based Network)中的安全第一跳通信,提出一种新的基于Canetti-Krawczyk(CK)可证安全模型的双向认证和密钥交换协议.根据该模型方法,首先构造并证明了一种理想环境下的混合密钥交换协议HKE;然后利用现有安全的消息传输认证器构造一个适合BRAIN网络安全第一跳的认证器.最后利用该认证器自动编译理想的HKE协议,得到可证安全和实际可行的PHKE协议.分析比较表明,该协议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无线局域网接入认证协议WAPI与RSNA在IBSS模式下运行复杂及密钥管理协议存在DoS攻击等问题,该文采用实体认证角色的自适应选择策略,对密钥管理协议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安全性更强、执行效率更高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无线接入认证协议,并利用CK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密钥加密算法是CCA安全及密钥导出算法是伪随机的前提下,协议在UM下是SK-secure的。最后,以WAPI协议为例,给出新协议与原始协议的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物联网中感知层RFID系统信息及用户隐私易被泄露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密钥轻量级RFID安全认证协议。该协议利用标签及读写器自身产生的随机数、CRC编码函数及一定算法生成动态密钥,并利用该密钥及加密算法来加密认证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运用BAN逻辑形式化分析方法对该协议安全性进行证明。通过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复杂性分析表明,该协议安全、可靠,运行效率较高,适合低成本RFID系统对应用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该文针对射频识别(RFID)领域中的安全认证协议和多标签防碰撞算法两个研究热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码分多址防碰撞算法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协议支持密钥的动态更新并引入标志位机制选择备用密钥来抵御数据库同步攻击,同时结合码分多址技术,应用重传随机数进行扩频码的选择,实现一次重传解决多标签识别中因数据碰撞造成的标签不识别的问题。首先,描述协议的流程及防碰撞原理;其次,应用SVO逻辑对认证协议的正确性进行证明;最后,对应用该认证协议的系统吞吐效率进行数值分析,分析表明其吞吐效率高于传统防碰撞算法。  相似文献   

12.
IKE协议是IPSec协议族中的自动密钥交换协议,用于动态的建立安全关联(SA)。文章对IKE协议主模式下预共享密钥认证方式中存在的身份保护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使得协议更加完整并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文中通过分析IKE协议的安全性,说明IKE是如何保证协商的安全,其中重点分析了密钥产生,身份验证,hash认证等过程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影响安全性的其他几个因素,并提出了提高IKE的安全性方法,针对身份验证提出了一点改进.  相似文献   

14.
IKE的研究及其在IPSec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  李涛  刘晓洁  廖竣锴  甘玲 《通信技术》2003,(12):128-130
分析了IKE协议及IKE协议中的验证方式。将IKE以一种模块架构应用于IPSec,实现了自动协商功能,提高了IP隧道协商效率。提供基于PKI的身份认证技术,支持X.509和PKCS12证书格式。  相似文献   

15.
在基于数字签名认证主模式IKE协议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其安全漏洞,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该方案在遵循ISAKMP框架及IKE交互对称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分步认证的方法,能够及早发现并阻止中间人攻击,从而保护通信双方的身份。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是安全、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IKE协议是IPsec协议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动态地建立和维护安全关联SA,是IPsec VPN安全传输的先决条件和保证.文章在研究现有IKE协议的基础上,将公钥基础设施PKI体系引入其中,提出将ECC技术、X 509数字证书、访问控制技术同IKE协议相结合,设计了一个基于PKI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增强型IKE协议,从而提高了IPsec VPN网关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有效保护了VPN网络资源的安全.最后给出了基于最新Linux2.6内核的实现方案,并对由此构建的IPsec VPN安全网关原型系统的工作过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The denia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is an important notion that allows a receiver to identify the source of a given message, but not to prove the identity of the sender to a third party. Such property is very useful for providing secure negotiation over the Internet. The ID-based denia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based on elliptic Diffie-Hellman key agreement protocol cannot defend the sender spoofing attack and message modification attack.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improved protocol based on double elliptic Diffie-Hellman scheme.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result, the proposed protocol performs better.  相似文献   

18.
A denia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enables a receiver to identify the source of a given message, but the receiver cannot prove the source of the message to a third party. Recently, Yoon et al. (Wirel Pers Commun 55:81–90, 2010) proposed a robust denia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based on ElGamal cryptosystem. Although they proved that their protocol satisfies the deniable authentication, mutual authentication and confidentiality, we show that their protocol does not satisfy the deniable authentication property. The receiver can prove the source of a given message to a third party. In addition, we propose an improved protocol that removes this weakness.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IETF的因特网密钥交换(IKE)标准,指出对于IKE阶段1的野蛮模式存在一个容易导致拒绝服务(DoS)攻击的安全漏洞.文章认为这是由于响应方的安全联盟载荷没有加入到认证数据的计算中,使安全联盟载荷容易被篡改,从而导致双方可能协商出一个参数不相同的阶段1安全联盟载荷.  相似文献   

20.
混合体制的验证签字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把单钥的消息验证码和双钥的数字签名相结合使用的消息验证签字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且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合同签署及多证人系统的协议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