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构建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思想和作品都属于渊源久远的结构建筑学。“结构建筑学”一词的涵义远不止于运用某种特殊建筑体系或构造技术:它是建筑艺术的复合领域,其间建筑学、工程学、和美学交相为用,使结构在设计中成为集中的表现因素。尽管结构建筑学包罗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标举的三特质,即firmitas,utilitas,和venustas——英国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译成firmness(坚固)、commodity(适用)、和delights(美观)——这种理性建筑艺术也不言而喻结构一旦决定,本身就包含着适用和美观的指望。为在我们自己的时代实现这种指望,一直是我作为建筑师的首要目标。对一位真正的结构建筑师而言,  相似文献   

2.
阎凤祥 《华中建筑》2007,25(4):7-18
通过对建筑学的危机及其归位、建筑美和生活美、建筑的艺术性、建筑艺术和实用艺术、建筑理论的贫困及其解脱这几个方面的论述,对建筑学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思考,有助于人们深入地了解建筑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相似文献   

3.
陈飞虎 《中外建筑》1997,(6):36-36,35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其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建筑美术教育一直是建筑学领域的重要部分,纵观建筑史的发展,无不反映着、蕴含着当时建筑美术教育的成就。 在古代、建筑技艺的传统同其它技艺的传授一样,主要靠师徒相承,口传心授。最早创办建筑学校的是在世界建筑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罗马,从那时起,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建筑美术教育就伴随着建筑学的发展而延续至今。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工程师维特鲁维在所著的《建筑十书》中,对建筑教育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他强调,建筑师是知识分子,除通晓几何、音乐、历史、哲学及法律、天文、数学外,最擅长的应该具有美术才能。到公元288年,罗马城出现了第一所建筑工程技术学院,该校的学生在进校后都开设绘图课。公元334年,罗马各地设立建筑工程训练学  相似文献   

4.
白洋 《华中建筑》2001,19(4):8-11
该论文引用范式思想来对建筑学的整体结构作了初步分析,同时通过对建筑学的技术层,生活层,情感层三个层面的划分和研究,我们可以更为清晰的看清楚建筑学整体结构的轮廓,并获得对整个建筑学理论的更为清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繁荣建筑创作,这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课题,鉴于建筑本身的综合性,其途径也应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本文试从建筑文化研究,加强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问题谈起,对如何发展地区建筑问题略陈管见。 一.研究建筑文化繁荣建筑创作 中国城市化进入了高潮,1995年城市化水平为28.85%,按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对城市化过程的划分,已进入了“加速阶段”。城镇建设,无论其规模还是速度,都可以说史无前例,这种现象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然而,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建设中,尽管各方面成绩很大,原有城市的特色却在逐渐消失。宜人的环境,十分满意的优秀作品,并不多见,这是当今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与建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原 《新建筑》2004,(1):66-68
性别因素的影响存在于空间生产或建筑话语的任何层面。试图从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差异论和社会性别构成论两方面探讨其对建筑学的影响,并探讨了新的建筑学基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徐怡珊  玉镇珲 《山西建筑》2009,35(12):50-51
以建筑与建筑学为切入点,从比较评析和求解释义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与建筑学的发展,深入剖析相关定义,从而全面解读建筑、建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探求其真实涵义。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4,(5)
现代建筑学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情况下现代建筑学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传统建筑学的继承,而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的实现对建筑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И.  АВ 韩振华 《华中建筑》1990,(1):63-65,62
建筑学素有建筑艺术之称。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在名著《论建筑》中,对建筑学下的定义为“缺之不可且具有给人以美好享受和实惠之功效的艺术”。尽管阿尔伯蒂十分重视建筑施工技艺的神通,但他认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事实上得以借助物体的重力和体态的运动,为人类提供最佳服务”的手段。阿尔伯蒂强调建筑学的人道主义意向,他当时就认为,建筑学的主要宗旨就是为人类服务。然而,阿尔伯蒂所下的定义并非全面。建筑师并不限于墨守陈规而要创造某种并不直接反映现定的事物。  相似文献   

10.
费菁 《建筑创作》2005,(9):151-157
作者通过媒介、波普、极少、概念、图底、透明、高技和数字化八个主题,讨论当代艺术和建筑在概念和表现上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和城市化,给景观设计学带来众多挑战和机遇,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要求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承担起重建桃花源、重建"天地-人-神"和谐的重任.而面对这样的重任,景观设计学必须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挣脱空洞虚伪的"造园艺术"的羁绊,解开有闲士大夫审美趣味下的裹足,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的精神,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现在到了该申明景观设计学不是园林艺术的延续和产物的时候了.景观设计学源于我们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艺术",而这门艺术在中国及世界上,长期以来却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阉割了.中国的问题已经和正在成为世界的问题,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决了世界的问题,因此,中国的景观设计学也必将是世界的景观设计学.  相似文献   

12.
50年之路——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默 《世界建筑》1999,(9):24-28
当代中国建筑艺术50年发展道路,可分为4个阶段;即以仿古为主的“民族形式”时期,简约化时期,“文化大革命”庸谷艺术时期以及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健康的多元建筑论时期,多元建筑论时期又有几种流派:即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土现代主义,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生活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唯一源朱,坚持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唯一”与“多元”并存,“唯一”“  相似文献   

13.
刘洋 《华中建筑》2007,25(2):17-20
剖析了"建筑艺术的自律性"、"建筑艺术的他律性"、"建筑表意"这三个概念的理论内涵,指出后两个概念具有相同的外延.建筑艺术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自律性可以作为建筑艺术独立的价值追求,但建筑的表意应该符合建筑艺术自律性的要求.自律性和他律性在地位上平等,但自律性在逻辑上优先,二者之间应该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中国建筑与当代艺术结合的十年。因为对有关历史的线性发展式“重写”持有怀疑,作者尝试通过一种现场化的叙述方式,呈现当建筑师和艺术家具有相异身份的个体实践被“捆束”后,个体和整体在运动状态上的变化。作者进而通过分析身份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之间相互映射的复杂关系指出,集聚的意义在于,每一个身份进入共同现场都能成为一次持续的施力和受力过程,都会在推动集体涌动的同时发生自身的蜕变,因而集聚的效应究竟如何,必然只能在历时性的观察中,而非快速的重写中,被检验。  相似文献   

15.
波普艺术与波普化的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娜  矫苏平 《安徽建筑》2009,16(1):16-17
波普艺术;中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把商业大众化的文化引入艺术。后现代社会,各艺术之间相互渗透,建筑领域也是如此,文中从通俗化、商业化、戏谑化三个角度对波普建筑予以细致分析,并引出作者对波普建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晓春 《时代建筑》2014,(3):116-121
文章从基地、建筑体块和空间组织等方面简要分析了由约翰斯顿和马克·李建筑事务所设计的2013上海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小展廊六望亭的设计理念和空间特点,介绍了展廊与双年展的关系,施工上的缺陷和展廊目前的使用困境,并提出对这种类型的小型展览建筑在展览结束后的日常使用和发展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澳门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煜 《世界建筑》1999,(12):21-26
本计澳门建筑自1842年雅片战争以来的发展历程进行简明的概述和评价,以期对近、现代澳门建筑的建筑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单体建筑、到区域再到城市设计,新一代建筑师正在为中国建筑寻找新的一些方向。独立工作亦或合作,他们从多方面充实了知识话语,在世界的关注下,在一个设计对于发展和改变至关重要的国度,他们代表了一群在寻找自我身份,同时又为新世纪改变自身的先锋,他们在努力实现"建筑、景观与城市设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建筑设计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建筑的"形式主义"倾向。然而我国建筑师似乎并未做好应对这些新动向的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应摆脱将"形式主义"看作洪水猛兽的谈虎色变的禁欲主义心理,同时也要正视当前国内建筑创作中的"失语症"问题。  相似文献   

20.
西方近现代社会的变化和飞速发展是西方现当代建筑与艺术得以纷繁复杂变化的客观基础,社会形态的变化同样改变着建筑师和艺术家的观念,建筑师与艺术家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推动着自身观念的演变并将其转换成具体的实践,从这种意义来说,西方现当代建筑和艺术是一种观念的建筑和观念的艺术。作为观念的艺术与作为观念的建筑始终在相互影响和作用中呈现出崭新的局面。本文通过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下的建筑与艺术的并行同构到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理性观念支配下的文化破碎再到20世纪50年代后文化研究的崭新回归从艺术和建筑两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了观念的推演是艺术和建筑不断发展的核心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